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2期

【调查研究】浅议福建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布:2023/02/05 18:18  作者:陈梵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要以县域经济作为城乡发展的主要突破口,积极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福建省是全国大省,乡村较多,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与此同时,各县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有所不同,因此要发展城乡经济,如何处理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福建省乡村振兴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动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及可行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农村经济

[作者单位]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三农”工作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走深走实。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承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要依托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功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因此,加速县域内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对确保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由于山多地少,规模以上的工业、文化教育及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待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广,如何保证县域经济同步发展是目前该省所应关注的大事。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二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连、彼此融合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内在机制。从推动力效应看,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全产业链比较长的二三产业带来了充沛的劳动力供给,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发展理念的形成,推动人口与经济的统一。从拉力效应视角看,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部分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村里人返乡之后可以有效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立足现实的战略,是现阶段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福建省推行乡村振兴策略可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问题,“三农”难题是该省农村问题的充分体现。福建省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发展难题,但鉴于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牵制,农村地域经济发展差别特别大,因而福建省需要从战略上督促“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可以说只有农村经济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农民富了,整个国家才会兴盛。

 

 表1 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数量.jpg

表1 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数量

 

 表2 2021年福建省各县人口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jpg

表2 2021年福建省各县人口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福建省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持续发展县域经济是该省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辐射范围越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可借助城区、产业园区等“主战场”提高县域经济水准,抓好县域产业链、优秀人才、管理等问题。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省乡村振兴现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省委创立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领导组,承担该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任务,逐层部署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的落实,重点处理各部门及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除此之外,福建省在各个乡村振兴成果较好的村子中评出实绩突出村,为其他区域的乡村振兴提供较好参考。(如表1)

 

——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如表2所示,2021年福建省县域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长乐县、惠安县及闽侯县,分别为33640元、31251元及31195元。对比2020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自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人口和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县域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 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战略为指导协同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为主旨,是国家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而设计的专门性策略。保持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协同发展,是实现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福建省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融合多产业、实现多点布局,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是很发达的地域,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指导,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域经济。因此,福建省应探寻农村产业融合思路,健全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功效,科学合理制定地区产业振兴整体规划,全力支持形式多样的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品牌村,走地区现代农业农村智能化和产业紧密结合发展之路。

 

——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因此,福建省以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探索多样化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同时完善多渠道的产业融合服务,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因地因时制宜,科学编制地方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扶持各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打造品牌乡村,走富有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加大政府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福建省县级政府应以“三农”资金投入为本,将乡村振兴各类开支列入县级政府财务预算。与此同时,要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农业产业结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居住环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点的完善,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农村基础建设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因而,政府部门务必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方法,进一步将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区域。福建省各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如何提升统筹规划能力,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因时制宜制订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尖端农业技术的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基本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多层面搭建农村规范化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能孵化大量新式农民企业家,培养惠农经理人,在有关高校建设农村科学研究实践基地,完善城乡沟通交流链接,提升农业科技科学研究,同时鼓励技能人才下基层,加快科技创新转化,以便从根本上保障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以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地区是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地域,城乡二元结构显著,严重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再三强调解决“三农”难题的必要性。在目前执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三农”难题的路径之一。推动农业产业,有益于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各个地区充分运用区位优势。福建省绝大多数县区依然存在一定体量的特色农业比例,局部地区受限于本地独特地质条件。现代化农业落伍,会严重限制农业产业的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科技创新,会给农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可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福建省县域经济产业化是促进农业产业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可以结合当地网络资源及销售市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农业优质资源,培养地区农产品品牌,因时制宜制定农村产业链发展整体规划,可以参考福建省已有的农特知名品牌。与此同时,根据农业结构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增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副食品制造业及农业旅游,使特定区域、农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等多产业形态得到发挥,保证长期性向二三产业发展变化。提升农村产业链发展的自然环境,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下基层就业创业,以个人创业推动农村学生就业,以学生就业推动本地人才回流,以稳步发展推动农村人才振兴。

 

——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主要指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地区网络资源,完成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昌盛。福建省城乡二元产业结构十分明显,因而在该省各县推动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各方面趋于公平,尤其是降低福建省各县城乡差距,对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有较大帮助。积极推动福建省城乡经济一体化,可以使资产、优秀人才、土地资源等规模经济在城乡间充足流动,城乡产业链发展得到合理布局,城乡经济发展从产业链、人力资本、生产率等多个方面稳步发展,城乡产业化发展可以保证福建省各县在城乡一体化环节中实现科学布局,从而推动当地文化教育、诊疗、环境卫生、社保、学生就业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完成城乡规模经济自由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得到治理。

 

福建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下,县域经济得到有效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得到有效改善,全方位的城乡结合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对于推进福建省新农村建设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发展,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让农民发家致富,提升当地经济。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