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美丽中国建设。黟县要走加大投入、宣传引导、科学规划、龙头带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等有效路径,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作者单位] 中共黟县县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资源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践和成效
近年来,黟县立足实际,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广大山区发展林下经济融入乡村振兴新举措,实现在山区做活林下经济致富新文章、让山区农民更富有的目标。不但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还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农村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截至目前,黟县共有林下经济经营单位45家,经营面积9.543万亩,2021年总产值11995万元,年纯利润3109万元,常年从业人员788人,辐射周边农户4405户,户均增收2181元。其中,发展林禽、林畜、特种养殖等林下养殖户18家,经营面积3845亩、年产值2465万元、年利润416万元,常年从业人员104人,辐射农户1356户,户均增收2153元;发展林药、林苗、林粮等林下种植基地16家,经营面积6685亩、年产值5160万元、年利润1473万元,常年从业人员255人,辐射农户1544户,户均增收1697元;发展观光休闲、摄影风光、民俗体验等多元化森林生态旅游11家,经营面积84900亩、年产值4370万元、年利润1220万元,常年从业人员429人,辐射农户1505户,户均增收2704元。已经形成规模的有宏村镇塔川秋色、木坑竹海、美溪打鼓岭景区、宏潭五溪山景区、西递石林景区、渔亭桃花源长廊等。
问题和困难
——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认识不足,一些种养户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少,发展方式粗放,林下经济发展效益尚未全部凸显。同时,利用林下资源开发生产优质生态畜(禽)及产品的渠道不多、品种单一。政府引导性的资金投入较少,虽然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但贷款额度低、利率高、周期较短,融资难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的长远发展。尽管产品市场价格较好,但由于本县居民收入较低、购买力不强,造成优质产品在本地销售量少。加之种养规模不大,外销又因为产量不足,长期销售渠道难以保畅。
——发展不平衡,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黟县林下经济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仅碧阳镇,其余乡镇发展速度依然不快。全县林下养殖18家、林下种植基地16家,80%集中在山区乡镇,而森林生态旅游11家,90%集中在城区乡镇。黄山黑鸡、皖南花猪养殖虽已初具规模,但养殖规模在省内还排不上名次。而对于适宜林间种养,大多数农户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于科学种养方法缺乏,加上科技部门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种养率低、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产业规模不大,缺乏龙头带动。黟县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效益并不乐观,林下经济产值不高、总量不大,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目前全县林下经济规模仍然不大,真正实现主导型、龙头型的经营户或公司较为缺乏,林下种养业主要靠一家一户搞简单生产、粗放经营,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就林下生态养殖情况看,黟县目前仅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0 名,其中乡镇技干6名,大多都已经脱离技术岗位,在乡镇从事其他工作。畜牧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致使黄山黑鸡的良种选育、杂交利用等项目无法实施。对林下养殖技术应用指导的一些实用课题无专人进行探索研究,影响林下养殖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基础条件差,产业化程度低。黟县林下种养目前大多是养殖户自发种植饲养,种养大户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用工困难、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制约了种养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加之种养大户因信息闭塞、产品量少、知名度低,使其产品优质不能优价,缺少市场竞争力。
对策和建议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逐年增加对林下经济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项目扶持,开展招商引资,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林下经济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创新社会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建立健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筹资投劳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投入体系。一方面,要做实做强政府融资平台,吸引金融资本。例如,建立县级林下经济投资公司,开展林下经济的投资与融资活动,利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示范户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撬动民间资本。比如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发展林下经济。同时要引导企业投资和开发林下经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以返乡创业、认购、资助、认建的方式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扩大宣传,推动全面发展。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应对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进行总结与推广。例如开展现场观摩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比对种植效益、开展科普教育等,保证知识宣传的全方位覆盖,对广大农民的林下经济进行大力支持。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在山区县“抓林下经济就是抓富民产业、就是抓经济、就是抓财源、就是抓招商、就是抓小康”的理念,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林下经济与黟县乡村旅游相结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联动有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并加强宏观指导,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推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推动落实、兑现奖惩。将全县66个行政村分成不同的类型, 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制定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并且规划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开发模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培植龙头,示范带动。要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水平,强化对家庭林场、专业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来促进林下经济的专业化发展。在保证现有企业规模和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在现在的市场上打造一批具有经济带动效益的龙头企业,真正把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带动起来。要努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以市场为导向,对农民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和农产品专业协会进行发展,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创建林下经济市场,整合大家的力量将产品推出去。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林下养鸡、养鹅、养猪、林草种植、林药种植、林花种植、森林生态旅游等,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起到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通过典型示范,为全县加快建设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在县、乡两级招聘并留住农、林技术人才,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推广技术服务队,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培育养殖能手和养殖致富带头人。要引进农、林、牧、渔等技术人才资源,为林下经济提供有力服务和帮助。同时,积极搭建农民、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民的林下经济专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合作经营模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次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搞好产销衔接和市场营销,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强抗击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