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这里有中国大熊猫最南栖息地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连绵的丹霞地貌,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这里自古为中原与西南的文化交汇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途经地,有“三国古战场”等遗迹和彝族民俗文化,人文资源缤纷多彩;更可贵的是,这里有一大拨文艺人才作为本土文化的钟爱者、研究者、宣传者,热情传唱着有关这片土地的故事……
这里就是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其文旅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马边县城全景 何为 摄
3月下旬,本刊记者随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乡村文化艺术院的艺术家一行到马边调研。近年来,马边县依托文旅资源,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思路,聚力打造南丝路文化旅游走廊,倾力打造大小凉山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2年,该县接待游客230.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17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两项指标仍实现了13.5%和16.2%的增长。
“一心三链四区”推进全域旅游
马边县地处四川乌蒙山和大小凉山结合部,县内生态环境优渥,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大量丹霞地貌景观,也有大王山、马儿山、黄连山森林康养公园。另一方面,该县作为四川4个自治县之一,彝族人口占51.2%,彝族民间手工艺、婚嫁风俗等民俗和彝族火把节、彝历新年等民族文化活动源远流长。从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来看,马边县发展文旅产业有着优越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马边县交通条件持续改善,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已于2021年初建成通车。未来三五年,马边县“三高四干七通衢”的1小时交通网络将逐步成型,成为大小凉山进出成都平原的门户。与此同时,马边县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大幅提升。这将进一步为马边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马边彝族火把节盛景 何为 摄
“马边县文旅资源异彩纷呈,但是其独特基因是什么?应突出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打造县域文旅鲜明品牌?”调研中,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了解到,马边县在旅游兴县思路引领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价值,提出了“聚力打造南丝路文化旅游走廊”的目标,以“南丝路文旅走廊”串联马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彝茶文化、康养文化、乡村文化等。
记者从马边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马边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南丝路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决定》,按照“造点成珠、串珠成链,全域旅游、全面开花”发展路径,构建“一心三链四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即以县城为中心,构建以“永红—烟峰—梅林—三河口”为南链、“苏坝—民主—荍坝”为东链、“大竹堡—雪口山—荣丁”为北链,打造小凉山民族风情展示区、大风顶秘境生态旅游区、古驿道彝茶文化体验区、川云山水康养门户区。根据资源特色,重点发展民俗体验游、生态科考游、运动康养游、乡村休闲游、教育研学游。
彝族传统文化——绘制漆器 何为 摄
马边彝族民俗文化活动——泼水迎亲 何为 摄
马边县致力于塑造文旅精品,建成投运了卡莎莎乡村度假区、雪口山漂流、谷溪美村—溪地阿兰若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常态化举办中国彝茶文化节暨小凉山采茶节、中国彝族风情狂欢节暨小凉山火把节等系列文旅节会;建成生动展示绿茶制作技艺、彝族刺绣等马边特色文化的烟峰非遗展览馆,让游客充分领略马边文旅的魅力。
“中国彝茶之乡”深耕农旅融合
万亩茶园里,茶垄沿着山势起起伏伏,在云雾缭绕下时隐时现。
马边县劳动镇福来村卡莎莎乡村度假区,厌倦喧嚣的客人们早已预订了这里的客房,趁着春光来这里做几日“茶农”。“茶农”们每天伴着鸟鸣醒来,泡上马边高山绿茶,在观景露台上看云海;在管家大姐带领下,背上小竹筐、戴上草帽到后山茶园采茶,或体验挖野菜、学做红油竹笋、制作竹筒饭。夜深人静,再伴着屋檐上的铜铃声慢慢入眠。
马边县是一个仅22.5万人的“人口小县”,也是地地道道的“产茶大县”,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23万亩——人均超过一亩,茶叶总产量10844吨,2020年12月被授予“中国彝茶之乡”称号。记者了解到,马边县是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有“马边绿1号”“彝黄1号”“福鼎大白”“本地品种(老川茶)”等主要品种。“马边绿茶”区域品牌价值达22.1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
茶产业不仅具有生态价值、产业价值,也具有文旅价值。茶山深处的卡莎莎乡村度假区就是马边县大力发掘茶文旅价值的典型。
马边县卡莎莎乡村度假区是近年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扶贫办牵头,中旅投资与隐居乡里联合在茶叶种植园区打造的乡村高端民宿。度假区采用原址重建方式,院落延续传统川南民居中的吊脚楼、挑廊及雨搭建筑形式,利用传统材料及工艺的同时,在室内设置大面积的前后玻璃窗,将茶山风光引入室内。彝族特色的竹编工艺和刺绣元素也融入其中,建筑在简约之中浸透着民族异域色彩。卡莎莎2021年10月对外开放深受游客好评,项目获评乐山市首个“天府旅游名宿”,所在的福来村也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马边彝家新寨 何为 摄
同样被开发出文旅价值的还有马边的猕猴桃、竹笋、青梅等产业。总投资1.4亿元的马边县荣丁镇马猴部落农旅产业项目,园区猕猴桃种植基地达1005亩,还建设了康养基地、生加工区、生态旅游区等。劳动镇柏香茶叶农旅项目总投资1亿元,园区茶叶基地1000亩,融合了茶叶加工和文旅休闲设施等功能区。记者还了解到,马边县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土特产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牌,使之成为优质的旅游产品。
激发文艺人才讲好马边“故事”
3月24日,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的艺术家一行在马边永乐溪党史教育馆暨马边脱贫攻坚展览馆参观。这座展览馆用了相当篇幅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马边各族人民在中纪委、省纪委和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程。一帧帧精彩的纪实照片让人仿佛置身现场。在艺术家们参观过程中,一位挂着相机的年轻女摄影师不时地给参观者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细问之下才知,这些摄影作品大多出自她之手。她就是马边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马边本土摄影师何为。
闲聊中,记者大致了解了何为的经历。她此前在县林业局从事纪检方面工作,因为热爱摄影,业余勤于创作又肯钻研,技艺越发精湛。县委宣传部得知了这样一位人才,将她调过去专职从事摄影工作。从业余变成了主业的她,每天奔波在拍摄现场,一幅幅“大片”从她手中产生。近年来,何为拍摄的反映马边自然风光、彝族人文、社会建设等主题的摄影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多次在国家、省、市、县层面获大奖。何为本人也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摄影家协会会员、乐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何为告诉记者,更让她自豪的是,无数人从她的镜头下看见了充满魅力的马边。
几天的调研中,记者发现像何为这样,被安放到合适的地方,因而大放异彩,成为当地文化旅游宣传者的文艺人才,在马边并非孤例。
马边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阿洛夫基是一位著名诗人,出版了《黑土背上的阳光》等多部散文诗集,作品多次荣获各类大奖,散文诗《情满凉山》(彝文版本)填补了彝族文学长篇散文诗集空白。创作的歌词《心中的女神》《我的小凉山》《美丽的家乡》等作品先后被著名歌唱家魏金栋、阎维文、曲比阿苏等人演唱,在央视播出。与何为的摄影不同,不少海内外人士对马边的神往,是从听到阿洛夫基作词的歌曲开始的。
马边县文联主席田涯坤是一位青年作家,同时也是影视制片人、编剧,出版了谍战小说《谋算》,编剧监制了电视剧《勇者无惧》《欢喜哥的春天》等。尽管创作了多部作品,但是让田涯坤最看中的还是他创作的以马边彝茶为主题的长篇武侠小说《彝茶传奇》。田涯坤说:“马边茶叶底子非常好,但品牌滞后,我创作《彝茶传奇》就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马边彝茶的品牌宣传出去。”马边的茶香,在田涯坤的江湖故事里更加韵味悠长。
事实上,让作家、诗人、艺术家投身宣传马边的第一线,更好地施展才华,宣传马边文化,这是马边县长期以来的传统,只是近几年尤为突出。马边文体旅游局原副局长陈远、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夏书龙等前辈作家都在宣传战线耕耘了几十年。田涯坤告诉记者:“文化人能更好地服务文化事业,擅长文艺的领导干部有更大的号召力吸引社会大众关注马边文化和旅游。”
因为,马边引人入胜的不仅是美景、好物,更应是它背后的“故事”。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