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5期

【调查研究】天府农博园建设背景下 新津数字农业的运用与发展

发布:2023/05/05 17:03  作者:庞淼 赵利梅 张正霞 唐铭骏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5期  阅读量:

[摘要]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必须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成都市新津区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深化数字赋能,不断促进农业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了解天府农博园建设背景下的数字技术在新津现代农业中的运用与发展,通过走访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厅、宝墩天府粮仓、新希望智慧养猪、通威智慧渔光一体、渔耕田·鱼菜共生、58农业等项目,深入了解该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提出新津区如何利用天府农博园机遇,发展数字农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天府农博园;数字农业;新津区

[基金项目]  本文系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赋能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研究:基于适应性演化和协同视角”(项目编号:2021-RK00-00126-ZF)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四川社会科学院

 

新津区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新津区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现代乡村发展、以平台化理念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共生、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城乡融合生态体系,构建“智慧新津”的数字乡村支撑体系。目前组建了新津数字科技产业发展集团,联合四川乡村振兴集团组建乡发数科集团,链接中国联通、华为、腾讯、阿里、广联达等头部企业,具有较强的数字乡村建设专业能力。开展城乡大脑数据中枢、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感知中心等“一中心三中台”建设,推动城乡“CIM平台”建设,搭建村(社区)智慧服务微脑,以天府农博园为抓手搭建数字农博服务平台,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2021年实现数字人民币交易超13.4亿元,居四川省试点区县第一,占全国1.6%

 

乡村产业依赖数字技术的支撑得到更大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多个环节均体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在生产端,建设智慧天府粮仓,植入光照智能控制、智慧农业物联网、智能园艺机器人等现代农业技术,建立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基地。在流通端,建设“空天地一体监测、人机物一网互联、种管收一键操作”智慧大供应链,以“新流量+新农业”重构“川果”产业;在消费端,围绕“数字创意+旅游”,拓展农旅场景数字化体验,构建智慧村社;打造“互联网+共享农庄”,入选中央党校扶贫攻坚典型案例,在全国18个省市乡村推广。

 

新津区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发展和释放数字生产力,设定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支撑体系,基本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场景智能化和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化,实现引育乡村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生态企业120家以上,打造数字乡村场景200个,乡村数字经济规模达1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

 

新津区数字农业示范案例调查

 

新津区数字技术的运用都走在同类产业发展的前列。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主要围绕种养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调研走访种养业的重点企业,其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实践对未来在乡村中的广泛应用和辐射推广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一是农博引领数字农业示范项目。天府农博岛智慧大田:天府农博园是系统展示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核心平台, 也是探索全省10+3”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于2021年实施了天府农博岛智慧大田数字农业示范项目3000亩,将天府农博岛3000亩大田划分成了79个地块,通过整合地块数据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形成了大田展区的数字底图,推动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由经验依赖到数字赋能的转变。围绕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目标,以数字技术与大田展区建设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智慧农机引领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以智慧灌溉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以智慧监测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田作物耕、种、管、收等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大田环境、作物监测、智能灌溉、遥感监测、无人农机、农事管理等功能模块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优质安全和节能环保协调发展,充分展现了农博引领下数字技术在新津现代农业中示范、运用和农业现代化的趋势。

 

二是智慧种养项目。宝墩天府粮仓项目:宝墩天府粮仓建设项目汇聚中化化肥、中种集团、扬农化工等平台优势资源,采取MAP示范农场+技术服务中心”线上线下O2O模式,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提供水稻、小麦全程化智能匹配,在线提供品种引育、农资采购、统防统治、快速检测、机械收打、烘干仓储、冷链物流、产品销售、金融信贷等服务,提供全产业链增效服务。未来计划总投资11亿元,建设高标准粮油产业园区,预计智慧粮仓的粮食平均亩产将增加30公斤,未来也可辐射至新津全域及周边10万亩农业区域,目前,已建成MAP示范农场500亩,服务农田面积3万亩以上。计划202312月前,服务农田面积6万亩以上。全程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既增强了管理效能,也节约了种植成本。

 

新希望智慧养猪:新希望智慧模式是由新希望集团联合天府农博园合力打造,投资2.2亿元建设的养殖场。以“科学、节省、聚落、安全、智能”的5S理念,打造集种植、饲料、养殖、屠宰、销售于一体的“粮进肉出”生猪全产业链。预计生产母猪存栏规模1500头、年出栏优质种猪1.3万头、种猪培育副产品2.7万头。通过数字技术运用到养猪产业的全产业链,实现“楼房养猪”的土地集约型智能化养猪模式,对提高生猪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益化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是可持续发展农业。通威智慧渔光一体:通威打造“渔业+光伏+观光”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智慧渔光一体示范项目,建设集名特优安全水产品生态养殖、太阳能光伏发电、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通过通威零碳渔光体验中心、多功能会议室、顶层观景平台等对通威双碳、智慧渔业、大数据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获评2022年全国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是双碳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该项目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从传统养鱼向低碳环保的规模化养鱼模式转变,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更好水产养殖效果,朝绿色、低碳、生态的方向转变水产养殖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更高效益。

 

渔耕田·鱼菜共生:项目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建设鱼菜共生生产系统、观光大棚、大田景观、研学体验设施等。通过互联网思维重塑供应链条、开发衍生农创产品。目前规模达30亩,常年供应蔬菜50余种、食用淡水鱼类10余种,建成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商业鱼菜共生农场,形成了“流程简、供需准、客群稳”的新型农特产品供应链。实现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年净盈利300万元。抖音入驻粉丝超100万,通过直播分享、出售运用课程等半年获利50万余元。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有机农业营销的模式是通过树立品牌,利用“新流量+新农业”,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课程网售、餐饮、研学培训等方式实现农业的盈利。盈利模式的成功进一步推动有机循环的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实现可持续农业的效益,延展生态农业发展的生存空间。

 

新津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作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集中展示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方位博览四川“三农”工作成果的综合平台。“永不落幕的农博会”将通过数字化手段链接城与乡,运用数字经济理念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依托数字平台提升服务和治理能力,展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农业产业链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对促进“农业互联网”为特征的智慧农业4.0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对辐射新津区乃至全川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营销模式的转变做好示范。农博背景能快速推动新津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和推广。

 

牵引城市优质数字资源植入乡村。借助天府农博园的服务平台,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至农业领域,培育新津区智慧农业发展土壤,打通乡村端“人、地、货”与城市端“人才、资金、市场”,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链接、融合共生。收集汇聚“三农”数据,引育平台企业链接乡村的农人、农地、农品,与城市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进行有效对接,从展厅展览到田间地头,数字技术能便利地实现最小半径的植入和被接纳,快速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小农户和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培育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天府农博园是集科研、科普、研学、旅游、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销平台,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入乡村的方方面面。从数字端、场景端发力,重塑种养、加工、消费、数字赋能四个环节,推动新津“一城两园一区”互动融合,构建“田间—车间—舌尖”全场景、交互式、数字化产业链条。围绕“乡村场景化、场景产业化”,通过数字经济的强链接作用,引导乡村产业跨界创新,利用数字赋能新农业,推动乡村功能从单纯经营农业向多种业态融合场景演化,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旅、云农博等新业态新场景,培育以乡村为场景、创新为驱动、融合为特征的乡村数字经济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新津区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津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在激发农民创造力,推进绿色生产、赋能农业增值力,释放农村新活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在天府农博园的数字引领下,能在新津农村掀起一场乡村数字化产业革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辐射更多小农户运用数字技术并分享数字红利。为推动新津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天府农博园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提出以下建议:

 

夯实数字化的农业基础。数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议加快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全覆盖,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3SVRAR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在乡村的广泛建设,并推动这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化建设的差距,为新津区进一步推动农业全面转型提供数字化的基础,强化数字乡村新动能,充分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协同推动数字农业稳步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打造数字化的“天府粮仓”。建议打造数字化的高水平“天府粮仓”。2022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新津区在天府之根宝墩建设“天府粮仓”,既是对4500年宝墩稻作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区别于传统粮仓的特点,最大的不同就是“天府粮仓”背后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为支撑,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打造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从粮种栽培、储藏加工、品牌推广、产品售卖到自然文化景观营造等整个链条都建造数字化平台,以宝墩文化为引领,打造出一个集展示、研学、科普于一体的数字化“天府粮仓”,并垂范全川,让宝墩稻作文化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焕发生机,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范本。  

 

构建数字化的农博服务平台。建议政府搭建数字化农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农商文旅体科教+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农博数字化平台上,提供并完善各项支持“三农”的数字化服务,包括农业数字化技术展示、乡村新消费场景营造、“天府农博”品牌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等。借力农博数字化平台,新津区应大力推动订单农业,推动数字化品牌塑造,推出本土优质农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数字农村融合机制,数字化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升级和对接运用。加强法治培训和诚信教育等,帮助农户和企业树立履约践诺意识,为“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搭建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延伸数字化的产业链条。建议延伸农产品的数字化产业链条,在“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实现全产业链的融合。农业从生产端、加工运输端、消费端到销售端,实现全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数字技术的运用扩展服务环节,延伸了农产品的产业链,为传统产业带来更多价值,农业的补链和强链环节可借助数字平台,并在更大信息量的基础上筛选出精准服务,这种数据价值对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至关重要。建议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至小农户,在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利益联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最终让小农户能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创新数字化的产业模式。建议创新数字化产业模式,为产业新业态的萌芽和培育创造机会。数字经济对活跃城乡要素流动和配置,创新产业模式功不可没。在数字经济刺激下,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功能得到开发,数字技术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模式,包括实现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农旅消费、共享农庄、可持续农业、产学研基地建设、数字林盘、乡村旅游、沉浸式体验乡村等,吸引大量外来投资者和城市消费者,让农民实现增收。同时,加强对农户的数字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让农户充分享受数字化产业模式创新中产生的数字红利。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