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5期

【调查研究】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破解

发布:2023/05/05 17:10  作者:涂雨杏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5期  阅读量:

[摘要]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互促共进。虽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当前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许多乡村离和美乡村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村民仍旧缺乏环保意识、乡村环保制度体系及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治理资源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积极培育村民环保意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完善乡村环保制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等有效举措,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建设和美乡村目标。

[关键词]  生态振兴;环境治理;和美乡村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生态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

 

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我国乡村生产生活传统粗放分散的方式,使农民选择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堆放、焚烧垃圾,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也影响了村民的居住。二是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握先进环保技术及科学处理方法,缺乏对长远生态效益的认识。

 

乡村环保制度不完善。乡村环境治理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确保持续开展。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但大部分都是以城市环境治理为主,针对乡村环境治理的法规不多。虽然一些地区对乡村环保制度作了补充,但大部分缺乏实践操作,约束力并不强。

 

乡村环境治理资源投入较少。一是乡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较少。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乡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仅占环保支出的8%左右,导致乡村环保设施建设落后。二是乡村环境治理技术资源投入不足。包括废气、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因在乡村推广难、经济效益低,导致投入力度不大。三是乡村环境治理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由于基层环保工作任务重、收入低加之个人发展有限,导致人员流失严重。

 

对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视不够。由于基层政府协调统筹不力,导致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虽然已经明确了垃圾分类管理的规定,但在乡村只是倡导,缺乏强制力。目前环保执法部门依然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城镇,而忽视了乡村环境治理。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培养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是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及关键所在。要唤醒农民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乡村环境治理中。

 

一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要成立环保专业宣传小组,制作宣传资料,通过发布视频、开办宣传栏、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村民公共环境变化,掌握环保知识。

 

二是大力开展校园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提升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要综合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组织专班走进校园,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孩子将环保知识从学校生活延伸至家庭生活中,动员家庭成员共同投入家庭环保工作。

 

三是提升村民参与意识,激发其环境保护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当中,村民是参与主体,要发动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要不断创新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形式,帮助村民正确理解环保政策,掌握运用环保知识,主动为环境治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效调动村民对环境建设的参与热情,确保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环境治理的核心领导,建立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为抓好乡村环境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做好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引领力量。要强化党员干部考核制度,注重基层党员干部环保意识和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力的培养,提升党员综合素养,以示范带动引领村民遵守环保法规,积极投身乡村生态振兴事业中。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断创新环境治理方法。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参照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以网格化管理方法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本地现有的人才、资金条件,按照人员居住和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特点,由基层党组织统筹领导,划分片区,设立网格、落实人员、制定目标、明确职责。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快环境治理信息流通,针对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置。同时,将环境治理和综合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乡村环境治理效率,促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全乡村环保制度。要按照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环保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要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治理的法制建设,正确处理乡村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关系,针对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地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总体架构下,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操作层面的制度规定,以规范乡村环保执法,更好地服务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明确环境治理工作职责。乡(镇)和村(社区)自治组织是承担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日常管理维护职责的主体,要明确乡村两级的职责,特别是村(社区)更要将具体职责落实到干部个人,而乡(镇)则主要承担监督和检查的职责,县(市)则负责根据国家法规落实操作规定并进行统筹领导,以此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治理模式。

 

三是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县(市)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制定并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项目要坚定取缔,对阻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惩处。对于积极宣传环保法规,投身生态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组织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在乡村干部考核任用中,将乡村生态振兴及乡村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加大环境治理资源投入,促进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高素质人才作支撑,才能确保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继而促进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对乡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到乡村投资,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乡村环境治理,提升乡村环境治理的成效。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扶持各村(社区)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资金实力,从而增强村集体资金投入乡村环境治理能力,同时采取村民入股分红的模式,将乡村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处理设施交由村民自建自主经营。

 

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源头污染控制技术。基层政府可通过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引导村民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养殖及种植技术。污染的治理技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普及应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智能化,提高乡村环境治理质效。

 

三是加大人力投入。乡村生态振兴需要优秀人才支撑,要吸纳和培养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专业人才,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生态环境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投身乡村环境治理工作。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