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17年以来,三台农商银行与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县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启动“金凤凰”脱贫行动,通过派驻金融村干部、选用金融联络员等方式,将党建优势、金融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初步打造出一条党建引领、金融发力、贫困群众受益的“党建+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顶层统揽+小点切入
打造党建引领体系
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支撑,农商行以基层党建为切口,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着力破解基层金融资源稀缺、推进脱贫乏力等焦点问题,打造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体系。一是明确帮扶方向。针对贫困户无资产、无稳定收入、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农商银行在县委组织部、县金融办、县扶贫办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金凤凰”脱贫行动的通知》,从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创优金融服务方式、增强精准帮扶力度三方面着手,层层落实“领导联县、部门联乡、干部联户”责任制,增强县域脱贫攻坚动力。二是强化阵地建设。针对金融服务主动性不高、信息不对称、群众获得感低等“顽疾”,推进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与村支部联建、共创、共享,按照“不占编制”“不转组织关系”“不领报酬”三不原则,向全县140个贫困村派驻140名金融村干部挂职村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向全县932个行政村选用金融联络员,由农商银行提供一定经费,按照党支部阵地建设相关规范,打造共建阵地,共同发挥双方扶贫工作优势,确保扶贫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高效精准对接,实现1+1>2的工作目标。三是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农商银行支部与村支部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成效、发掘问题、共商举措。结合实际制定《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贫困户评级授信办法》《精准扶贫竞赛方案》等文件,强化基础制度支撑和激励机制引导作用。2017年,农商行实现对全县2918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19387户贫困户授信3.01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1623笔、2.4亿元,助力10000余名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双线联动+优化服务
拓展金融发力渠道
以结对共建村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从信息、业务、产品三个方面,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全面优化金融服务能力。一是优化金融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在共建村建设信贷工作室,利用村公共信息展示栏对农商银行存款、贷款、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农户评级授信结果等服务信息进行公示。同时,金融村干部定期在信贷服务室开展现场办公,接受群众关于金融问题的咨询答疑,加强扶贫政策和信用知识宣传,培养农户诚信意识,为扶贫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打牢基础。二是优化金融业务服务。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到村联络员制度,全县有贫困户的923个村均确定1名金融联络员,大力完善线下服务设施,设置助农金融服务代理点948个,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共同防范风险等措施,让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办理账户查询、生活缴费、转账、支取涉农补贴、小额存取款等基础金融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大力推广蜀信e手机银行、卡贷通等新型移动金融产品,群众通过手机便可实现线上贷款、还款等服务,尤其对偏远地区的群众打破了空间限制,全面弥补了线下服务短板,让群众享受到了7×24小时全时段无障碍金融服务。
产业带动+共建共享
创新扶贫普惠模式
一是产业发展助扶贫。发挥农商行的纽带作用,通过政、银、企、专合社、农户五方联动,面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推出“产业扶贫贷”,由县财政注资240万元设立产业扶贫分险基金提供专项担保,农商银行根据分险基金注入量放大10倍进行放贷,2017年放贷500万元,有效撬动社会资金近4500万元,预计创造产值6000万元,带动贫困户301户、838人增收致富。二是担保贷款助扶贫。以共建支部金融村干部和金融联络员为桥梁,实现金融资源向贫困乡村聚集,瞄准三台生猪养殖特色,精准发力,推出冯氏1+N养殖担保贷款,构建“企业+农户(贫困户)+农商银行”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支部牵线,企业担保,农商银行放贷,贫困户可实现“零风险”生产增收。2017年,农商银行通过“1+N’’担保模式发放贷款121户、940万元,带动65户贫困户通过生猪养殖脱贫致富。三是金融夜校助扶贫。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农商银行支部与村委联办金融夜校,为夜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捐赠农业生产技术书籍,定期举办金融知识、农业生产知识和党的扶贫政策讲座,并结合思想扶贫开展感恩教育,将金融服务延伸于金融之外,以扶智助脱贫。2017年,共组织金融夜校30余场次、培训贫困群众700余人次。
雷霆
下一篇:达州银行巴中支行开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