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八期

产业对接是县域融入中心城市关键

发布:2016/08/02 17:01  作者:罗明远 任鹏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8月刊  阅读量:

产业对接是县域融入中心城市关键

——以四川营山县融入重庆配套发展为例

 

营山县地处川东北,是南充市东大门,幅员1633平方公里,人口97万,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成都、重庆、南充“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在当前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融入重庆配套发展是新常态下营山寻求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营山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县,而其根本和关键则是要在融入重庆中实现产业对接。


营山融入重庆产业链的可行性


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为周边区县提供了重要机遇。重庆近年来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制造业、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等,也为周边区县产业融入提供了大量“着床点”。营山近年来致力产业培育,已初步具备融入重庆产业链条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条件。


——价值链层面。近年来,营山大力构筑“一铁四高”交通网络,现今到重庆江北机场只有7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正进一步优化。作为腹地重镇,营山完全可以对接重庆“总部经济”模式,充分发挥营山生态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和农业大县优势,大力发展“车间”经济。


——企业链层面。营山与重庆在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汽配摩配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营山五四机械、奥龙铸造等与庆铃集团、重齿等公司一直长期存有合作,并在生产链条上基本居于企业态系统的中间层次,年配套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占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近六分之一。


——供需链层面。营山作为川东北重镇,其交通次枢纽的地位在区域物资、信息转换和市场拓展中蕴藏有巨大潜力。同时,营山完全可以依托优势区位,加强政府主导,深入推进市场一体化,积极提升商贸层次,将营山打造为辐射川东北的商品集散地。


——空间链层面。根据城市辐射理论,营山距离重庆约150公里,恰好处在区域有效统筹的合理区间内。营山与重庆既存在语言、文化、生态资源的相似性,又有产业、资源和经济结构的非同一性,完全可以实现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


营山在产业对接中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层次较低,对接基础薄弱。近年来营山发展迅速,但是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小,工业底子薄,工业规模化、集群化远未形成;农业发展水平低,特色主导产业还未成型,农业经济增长还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工、农、贸无法有效满足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限制了产业对接的深度和广度。加之,营山现有产能落后,更新换代较慢,在市场大潮下,与重庆公司合作关系脆弱。产业发展“带速”不同使得对接土壤十分稀薄。


——工业格局较小,产业配套单一。作为农业大县,营山工业规模偏小,缺乏集群效应和生产活力,缺乏搏击大市场的能力。同时,营山当前对接重庆的工业基本集中在机械制造业方面,产业链接十分单一,横向产业拓展和纵向产品拓展严重不足,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配套发展面窄量小。


——市场支撑不强,商贸拉动乏力。产业发展必然需要有市场支撑。近年来,营山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经济基础仍不深厚,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仍然较窄,严重限制了市场的拓展和发育。产业化水平低和市场发育不足,限制了物流的纵深拓展。消费不活跃,商贸拉动乏力,导致产业发展愈加局限和抽象,三次产业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农副产品产业链难以有力构建,产业供需链和空间链难以丰润和紧密。


——创新探索不足,产业统筹粗浅。营山虽已与重庆经开区、垫江县签署友好区县合作协议,并组建了驻渝招商机构,成立了营山重庆商会等,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产业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营山目前部分产业与重庆有趋同趋势,而由于产业自身属性,短期调控十分困难。


对接重庆实现产业同链的对策


当前,营山融入重庆配套发展的方向已定,现在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融入中尤其是产业融入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营山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与重庆产业“共振”的目标。


——整合要素,夯实产业基础。营山当前对接重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产业“重量级别”悬殊。因此,营山配套重庆发展首先必须提升自身产业基础。根据资源禀赋,营山未来必须着力加强土地整理,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使传统自然农业转化为现代规模农业,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必须着力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创新发展,加强研发,集中力量提升企业增加值,在更广视野开拓更广市场,着力夯实工业基础。


——把握格局,找准发展定位。区域经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区县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如何根据区域特性找准优势,选准发展部门和发展模式,事关在区域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根据自身条件,营山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二是工业加工制造,三是生态旅游。根据发展格局,营山未来必须走农业特色发展、工业错位发展和生态高位发展的路子。农业方面,必须要着力发展和壮大特色种养主导产业,并通过资金技术内培外引和产品宣传,努力打响营山品牌;工业方面,要瞄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努力承接重庆地区中低端产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生态方面,要高位打造生态品质,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着力搞好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区规划开发工作,提升景区品位、拓展景区链条,切实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精准对接,强化载体建设。要加强政府主导,着力做好“精准”文章。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营山和重庆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努力查找产业链接点,建立产业链项目库、客户群及联络网,为对接找准突破口。要深入打造工业产业园,强化对接载体建设,接通企业链。工业园区是基于市场机制下和特殊定位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加强产业园建设,有利于企业“配套加工链”“资本链”“合作链”“培训链”和“订单链”的沟通衔接。要着力选准和突出打造几个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企业集群,切实把工业园区建成配套重庆发展的示范基地。另外,要强化工业园区目标导向,要加紧挂牌和加快园区中对接重庆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运输中心等建设,推动平台共享。要针对工业园探索设立配套重庆发展基金债券,建立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多元投入。


——科学研判,选准定好方略。当前,营山对接重庆发展应主要把握好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连横”,一个是“联姻”。“连横”主要是区域战略,主要是通过更大视野的遴选,寻找到更适合进行产业合作的经济单元,从而形成产业共同体。“联姻”主要是在产业和企业层面,通过战略协议,积极构建产业梯度转移、生产模仿和同类产业技术传感等机制,通过“联姻”增强原有品牌的市场开拓能力,化竞争对手为命运共同体。要围绕产业定位,加大主动招商和推介力度,瞄准有实力、有投资意向、有优化战略布局需求的区县和公司,进行主动洽谈和进攻。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超前的研判和灵活的技巧,努力推动合作的实现。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要切实通过政策、财税、补贴和融资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土地资源和强化政策争取,积极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引导和推动广大干部切实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注重加强配套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通过“智力”驱动,充分发挥融入重庆发展的能动性。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积极主动作为,营山就一定能够实现“融入重庆排头兵”的目标。


作者:罗明远(四川省营山县政府县长)

      任鹏(四川省营山县政府办公室)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