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9第九期

【调查研究】“五个三” 实施乡村振兴的兴文策略

发布:2019/08/31 22:27  作者:赵仲康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9年9月刊  阅读量:

近年来,兴文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和全面脱贫奔康的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当前,必须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三个带动 抓实产业发展


——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竹、乌骨鸡、蚕桑、富硒大米、富硒猕猴桃、富硒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竹产业,打造竹产业种植基地,加快竹产业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天养极食公司龙头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生猪种养循环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蚕桑产业,强化标准化蚕桑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全县6万公顷富硒土壤,打造富硒特色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


——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兴文山地乌骨鸡、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等地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加快培育以乌骨鸡、乌蒙牛、方竹笋、刘抄手、富硒大米、满山跑黑猪、九丝红猕猴桃为代表的区域特色品牌,围绕“兴文石海”“食在石海”“石海源”等区域大品牌,通过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


——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壮大实体专合组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建立农户与实体专合社、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能获得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三个工程 抓实生态环境


——垃圾清理工程。突出乡村主要道路、居民房前屋后、院落屋顶、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探索推行“门前三包”制度,持续推广“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县处理”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推进乡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配好中转站、垃圾转运车、垃圾箱等垃圾清理设备,进一步细化责任到人,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开展卫生评比、加强典型带动、通过村规民约等多举措推进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


——绿化提升工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生态屏障,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大规模绿化兴文行动”和“十万农户种百万棵树(竹)”活动,抓住竹产业发展机遇,奋力做好“竹”文章,让竹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全力打造宜长兴“百里翠竹示范带”。


——治理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扬尘、油烟、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切实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河(库)长制”,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减量施用农药化肥,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推进仙峰、周家、石海等乡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三个行动 抓实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行动。加强对农村地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攀比、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的整治,抵制各类陈规陋习。进一步探索完善村规民约、文明文化宣传队、新乡贤队伍、志愿服务队、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交通文明劝导队和平安巡逻队等,开展树文明新风等专项行动,促使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示范典型行动。积极开展“新乡贤”“文明村”“星级农户”“诚信户”创评活动;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少年、文明家庭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和最美人物,通过会议通报、乡村宣讲、公示牌等各类载体,以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好人榜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挖掘乡村道德规范,营造新时代文明美丽新乡村典范。


——文化传承行动。以苗族文化、僰人文化、地质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名片为主题,依托大坝高装、苗族花山节等79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内涵,持续稳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建立集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同时,系统研究梳理重点乡镇、重点村农村文化和农耕文明,加大文物古迹,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等保护力度,传承发展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乡土文化,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来撬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持续实施“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一域文化一个景区一种产业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做好农村传统文化品牌的保护发展工作,结合乡村休闲旅游、集体经济等项目扶持和培育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个治 抓实乡村治理


——自治。积极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探索乡镇或者村内退休及在职党员组成区域内自治服务团队。紧扣“村民自治”“民主管村”,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自治格局,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切实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法治。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推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力量走进群众家中,为群众解疑惑、指方向;推进农村“雪亮工程”,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扎实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赌”等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德治。引导村民把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伦理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村规民约、传统习俗、家风家训中,引导村民爱党爱国、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好邻里”等系列评比活动。发挥本土乡贤示范教化作用,鼓励区域内退休公务员、基层教师、基层企业家发挥地方乡贤作用,营造良好的向上向善氛围。发挥“农民夜校”“院坝会”等作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张牌 抓实人才振兴


——打好“联姻牌”。加强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著名企业等,开展“柔性引才引智计划”,围绕乌骨鸡、竹产业、页岩气、富硒产业、苗医药等特色优势资源,通过科技支撑、项目拉动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打好“乡情牌”。建立兴文籍在外人士资源库,健全联络服务机制,加强与在外人才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打好“后勤”牌。建立健全基层一线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和优化优秀人才成长成才的条件环境,积极解决基层人才身体健康、家庭困难、住宿环境等问题,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着力解决因缺乏人文关怀而导致的人才进取心、主动性和成就感不足等问题,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尽其才,切实为基层人才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赵仲康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