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七期

【调查研究】大同云州区依靠特色产业脱贫探析

发布:2021/07/08 14:14  作者:任玉洁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7月刊  阅读量: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处于晋冀蒙交汇处,云州区是大同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大同县,于201829日撤县设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人力等原因,这里曾有贫困村80多个,贫困人口32000多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云州区通过积极推进“一区一业”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黄花菜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区黄花菜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值达7亿元,有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品牌6个。大同市150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大同黄花”也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2017125日,大同市云州区被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授予“国际健康养生基地”称号;20194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州区退出贫困县;2019年,大同市云州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226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大同黄花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进入新时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点上,云州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继续完善产业规划,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山区农村致贫原因


一是地理区位条件差。大同市云州区地处内陆,属于燕山、太行山连片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在2020年开通高铁之前,由于交通不畅、出行不便、信息闭塞,多数村民思想封闭、意识落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虽然云州区地处火山群,土壤有着丰富的矿物质,十分适合黄花菜生长,但却因受限本地市场需求量小,加之宣传跟不上,造成其他地区的居民对黄花菜不了解、不会吃、不愿买。而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并组织大规模种植之前,当地多为分散式个体种植模式,难以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因此,虽然大同黄花菜品质好,却一直无法打开销路,导致难以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没有产业支撑。在当地政府组织集体大规模种植黄花菜之前,村民多种植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以求自给自足后,才能将剩余部分拿到市场进行出售,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虽然当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合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黄花菜,但由于黄花菜收割之后需要进行蒸、晾、晒等加工后才能食用,其操作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因当地村民普遍缺少必备加工设施,加之个体作坊式加工能力不足以及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等原因,黄花菜种植难以普及,严重制约了大规模种植。多数村民少量种植仅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是作为商品上市交易,使云州区长期面临农村难以形成支撑性产业的困境,当地村民也因收入低甚至无收入而长期处于贫困中。


三是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过去,云州区农村青壮年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他们认为家乡没有发展前途、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均留在城市发展;另一种是未受到中高等教育的村民,他们由于种植自家土地收入低、农闲时期没有收入等原因,大多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养家糊口。无论是哪种情况,村民进城适应城市生活后都不愿意返乡及参与家乡建设。因此,留在村庄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使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缺乏有专业种植技能的村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发展“领头羊”。虽然黄花菜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但因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始终处于分散种植状态,没有形成种植规模与产业化。


四是村民缺乏自我发展意识。云州区地处北部山区,冬天十分寒冷,每年秋冬农闲,不需要劳作,多数村民无事可做只愿窝在家里与同村居民打牌、聊天虚度光阴,却不愿意主动思考家乡发展,学习提升生产技能。扶贫先扶志,扶志便是要扶思想、扶信心、扶观念、扶思路,要想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便要打好“志”的基础——“智”,对于有意愿种植的村民来说,只有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现代种植技术,主动作为,才能搞好生产发展产业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特色产业脱贫的经验


一是因地制宜推动黄花菜大规模种植。黄花又名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萱草,既是观赏名花,又是素食珍品,其茎、根、叶均可入药,具有利尿、健胃、治血、消炎、清热、降压、镇痛、安五脏等功能。


大同市云州区黄花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到了明朝时期,大同黄花已远销东南亚。作为特色蔬菜,大同黄花因其苗大薹繁、肉厚角长、七蕊色黄、营养价值高、品质好等特点,于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在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时期,云州区立足本地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借助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和国家扶贫政策利好,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实施“一区一业”产业发展战略,将黄花菜作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动集体大规模种植黄花菜,推动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并使之成为脱贫支撑。在各种政策加持下,2016年,云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3万亩,比2015年减少16万余亩,下降20%,而当年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相比上年增加4.2万亩。之后连年增长,2017年已达到13.1万亩;2018年达到16.7万亩,并且成功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达到23.07万亩,并且入选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达到26.1万亩。


二是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黄花菜的大规模种植,对劳动力产生了大量需求。2016年,云州区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5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5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10人。数据表明,政府主导的黄花菜大规模种植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也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务工、创业。在黄花规模种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村民从外地回乡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调研结果表明,村民返乡务工,每年6月摘黄花时,每人每天可摘收200公斤,按每公斤卖2.5元计算,每天就能收入500元,远比到城里打工的收入高,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业,能够照顾家人,享受幸福家庭生活。村里的大户村民能种植七八亩地,摘黄花时至少要雇10个人,种植少的村民在摘收时也需要外村亲戚帮忙。在当地政府“保姆式”的服务下,村民做到了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极大提高。


三是强化对种植农户技术培训。黄花菜产业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模式,拓宽思路,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因此,在每年农闲时期,各村积极组织村干部和村民进行栽培技术的培训,请来专家向农户讲解指导先进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领。同时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无公害黄花菜培育等教育培训,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四是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扩大产业。云州区属大同市近郊,且靠近机场、火车站、高铁站,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旅游业的发展。云州区依托黄花产业深度农旅融合发展战略,以特色农业与优质生态为核心本底,以都市近郊游为主要模式,精心策划推出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在黄花采摘时节成为全市乃至华北地区的旅游胜地。目前,该区已打造出乡村旅游景点23个,成功举办了“首届黄花丰收活动月”,通过忘忧农场采摘体验、忘忧大道参观等旅游项目,在扩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擦亮了大同黄花的金字招牌。


依托本地特色资源,通过大力发展黄花特色产业让过去贫困的乡村成功脱贫致富,大同市云州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抓产业发展之所以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因为其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依托每个地区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玉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