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3期

【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发布:2023/03/06 14:47  作者:梁梦苑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新时代我国重点发展的区域是乡村,乡村建设的重点问题是农村养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也反哺于乡村振兴的实践。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以传统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但功能弱化、质量低;农村老人经济支持能力不足,养老负担重、就医困难;社会化养老不足,参与度低,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问题。要在夯实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推动多元发展模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健康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养老模式;养老服务;医疗健康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老龄化城乡差异显著,乡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72%,同城镇相比高出了6.61个百分点。根据数据预测,2035年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7.7%,农村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众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结构转变,加之本身经济发展和养老意识远不及城市,农村地区的未备先老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是农村养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要切实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总体要求,积极构建能够破除农村养老困境的新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保障。

 

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以传统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但功能弱化、质量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方式为主。家庭养老也称代际赡养,是以血缘、血亲为基础的养老方式。由于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由于外出务工或是生活,与父母分居,这会导致老人获得的生活照料减少,代际支持的家庭照料者缺失。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后,农村老人由于养老意识的不足,他们会逐渐转为自我养老。但由于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东部农村老人自我养老生活质量相比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要高。因为一家一户的农村老人多靠务农为生,而农业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老人经济收入较不稳定,且由于劳动能力有限,其自我养老质量较低。同时由于成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其情感慰藉方面难以得到满足。

 

——农村老人经济支持能力不足,养老负担重、就医困难。一是由于农村老年人经济结构来源单一、支持能力不足、自养能力有限。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子女供给、养老金、自身储蓄以及生产经营收入。从2021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31元,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政府为老人发放资助仅针对低保户高龄老人等,且资助仅起到兜底保障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领取到补贴的农村老人而言,其基础生活仍要靠劳动收入来支持。在农村,生产经营收入多为小麦、棉花和玉米等,其作物大多具有同质性,且纯收入较低,也容易受到天气及自然灾害的制约。二是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其对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对农业生产化及市场化的认识不足,这容易造成农作物产量低,最终导致生产经营收入不足,无力负担到养老机构养老。三是农村医院及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较低,老人一旦有突发性的疾病仍然需要到城市里做进一步的治疗。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有参与新农保,但仍有一部分慢性病及小感冒未纳入保险范围,老人会因不舍得花钱而不去医院看病,这也就造成了“小病不治,大病扛”的现象。

 

——社会化养老不足,参与度低,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自我养老质量不高,社会养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是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社会参与养老程度低,以及社会组织所能发挥的力量有限,幸福院、疗养院和养老院等农村养老医疗基础设施均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二是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服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严重,留下的多为老幼妇孺,这一群体的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多是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就上岗的。农村社区的养老模式多为全托式养老照护为主,多集中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但基础设施及专业人员配备均不齐全,使用率也很低,农村老人的养老意识较为传统,多为居家养老,涉及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服务较少。

 

农村养老优化路径建议

——夯实家庭养老,发展农村养老多元模式。家庭养老是我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延续,符合我国国情,且家庭养老也是农村老人最为青睐的养老方式。一是夯实家庭养老基础,精细排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一位农村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且以生活不能自理、空巢、留守老人为重点对象,通过摸排走访将老人的信息录入建立健康电子档案,便于后续网格化管理。二是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并支持家庭养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留守老人送上节日慰问,以抚慰精神。三是加大力度筹集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站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以生活不能自理、空巢、留守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解决老人日间饮食起居、医疗、文娱活动及精神慰藉等问题,而后逐渐建立起居家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点。

 

完善养老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转变农村老人的传统养老观念,鼓励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其他的养老方式,以提升其晚年的养老生活质量。

 

——提升农村养老经济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健康体系。一是明确农村养老专项资金使用,为基层养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养老服务方面,专项资金可用来建设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或者是用于农村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管理和服务费用,再或者是将资金用于人员和技术的支持,帮助农村经济转变。二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质量低的根本原因——收入低。推进乡村振兴是破解我国农村养老困境的根本途径,应积极鼓励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村产业,加大对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农村老人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还应该根据农村社区本地特色发展适宜自身的经济,转变仅靠农业种植发展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产业延伸,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老年人的养老经济能力。三是完善农村医疗体系,投入资金尽可能配置至农村医疗方面,建立完备的卫生院,确立规范机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为农村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让老人老有所医。同时提升农村医疗保险的公共服务能力。

 

——调动其他社会主体,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调动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鼓励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以民营和普惠的养老为导向设立养老服务项目。二是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以及志愿服务的工作开展,以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积极培育人才,不仅要实现人才振兴还要实现组织振兴,努力破解农村养老困境。三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育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因地取“才”,鼓励村中优秀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发展农村,吸纳村里优秀年轻队伍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设乡村。

 

农村养老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乡村振兴战略为破除农村养老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保障,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破除农村养老困境,重塑乡村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营造农村良好养老氛围,实现老人高质量高层次养老,幸福享晚年。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