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3期

【调查研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

发布:2023/03/06 14:50  作者:林斯展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摘要]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及农村三产融合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如思想认知不足、人才供给不足、资金供给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通过积极促进思想共识、加强人才供给、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困境,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三产融合;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及三产融合发展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时代潮流而生。与传统集体经济组织不同,其依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增进集体利益为准则,通过资源整合和财产联合,以共同经营管理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现实意义

——整合要素资源,释放农村发展潜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做到合理统筹,有效整合村集体要素资源,充分释放当地发展潜力。一方面,要推进三产融合就必然要对集体资源要素进行整体性开发,而乡村的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传统等是属于集体的公共物品,在“去集体化”及当前三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要依托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因为村集体之间的公共资源及财产权利是以行政村地域边界为依据划分的,只有依托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才能有效地动员组织村民,统筹各方力量,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生态、历史文化,包括集体性经营资产等资源,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完全释放出当地发展的势能。另一方面,从分散的小农户到组织化和集体化,能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发挥内生性制度优势,进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提升农户市场地位,降低外来主体交易成本。一方面,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城乡二元体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和组织化运行,不仅使得自身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大提高,且极大改变了个体小农户在与外来资本的市场交易中处于资本力量悬殊和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地位的状况,以农户“法人”的身份与外来资本主体进行谈判,提升谈判话语权,进而使农户市场地位得到相应提升。另一方面,面对分散的小农户,任何外来主体都会面临信息破碎化及交易成本过高这一难题,且由于集体资源的模糊性及公共性特征,往往会导致其在对乡村进行开发时引来村民刁难,引发一些财产纠纷及社会冲突。因此,建立一个法人组织代表农户与市场主体进行对接,就显得尤为必要。

 

——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于传统市场主体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其收益所得并非全部用于分红或扩大再生产,而是更加注重对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如在医疗、教育、养老方面为集体成员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具有显著的生活福利保障性特征,其实践内涵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高度契合。其次,其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统筹,对先进观念、先进技术设备的学习引进等,使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此外,其还能够通过对农户、合作社及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的合作形式与持股份额进行协商和界定,进而促使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

 

面临的困境

——思想认知不足。现阶段,相当部分的农民与村干部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思想观念偏差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尚未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正确认识。很多人将其视作集体化时期的人民公社的翻版,认为又要搞计划经济,搞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且对于传统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以来存在的如资金匮乏及组织涣散等缺陷了然于心,加之对于新事物村干部难免心存顾虑,害怕弄不好会出现经济、政治风险而担责,因此存在相当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很多村民对于其发展也持不信任的态度。一是不想重走集体化时期的老路,损害自身权益。二是对于带头人尤其村干部的素质及专业能力持怀疑态度,更怕以公谋私。

 

——人才供给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基本没变,导致农村人口逐步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特征,青壮年及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供给短缺。以致在推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各方面相关专业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如村干部领导及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素养明显不足。而农民老龄人口居多,在精力、体力方面明显无法与青壮年相比,且参与的意愿较低。集体内部既缺乏懂市场、善经营的管理型人才,也缺乏有一定文化、技术,并精通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造成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欠缺智力与劳动力的支撑,呈现出“一群外行做着专业的事”“不敢做、不懂做、瞎胡闹”的现象。

 

——资金供给不足。长期以来的“去集体化”制度变迁,造成了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名不副实、空有其名的状态。不仅乡村治理功能早已消失殆尽,其经济功能也处于空壳状态。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刚建设不久,各方面功能尤其经济底子尚显薄弱,无法独自承担资源集中与开发、制度改革所需的资金成本。且正如以上所述,本来农民等相关主体就持怀疑、抵触态度,因此,在没有看到并得到实实在在好处之前,大多数人是不愿参与其中的,更别说让他们从口袋里掏钱出来,而且就算大家愿意掏钱,以农民、村委会等主体的经济能力也尚显薄弱。因为对资源的整合及三产融合等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持续的支持。此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具有生活福利保障性特征,这也是一笔大费用。

 

对策建议

——积极促进思想共识。一方面,加大推进面向农民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可通过电视、抖音短视频等大众媒体以及微信等社交平台,多形式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内容及所能带来的好处进行宣传普及。也可通过组织观摩交流或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农民等相关主体深入体验、开阔眼界,以增强其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认识和信心。另外,还可通过党建引领,开展集体活动,拉近邻里、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培育集体观念和思想共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村干部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其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有全面的认识及心理上认同,提升其服务相关发展建设的能力,并引导其主动担当,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进来,积极探索建设合作新形式。

 

——加强人才供给。针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相关人才供给不足的困境,首先政府层面应提供政策支持,引导相关科研院所及农业院校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其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振兴,要能吸引人,更能留得住人。应降低相应准入门槛以吸引城市中产阶级、市民下乡,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及各界青年才俊回到乡村,共同参与建设。还要优化交通、生活和工作环境,健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以实现既能引人也能留人的目的。此外,也应加强与各类如乡贤组织、农业技术协会、农村发展互助社等乡村社会组织的联系,充分引导各类主体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推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资金供给不足。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如建立专项基金,采取奖励、补贴、减免征税等方式给予扶持,为相关发展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及启动资金。其次,积极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参与建设过程,提高其主动自觉意识,降低贷款门槛,创新面向农村的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为组织建设和相关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提供长期的、大额的金融贷款,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