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方向。推动广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要找准融合转化点,实施好文化遗产激活、文化场景营造、品牌形象提升三大工程,落实好资金、政策、人才三大保障措施。
[关键词] 文旅融合;小平故里;红色旅游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文化旅游促进中心
2018年以来,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按照要求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广安市于2019年成立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宣布文化和旅游部门正式合并。市委、市政府对文旅融合发展寄予厚望,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做强工业、做活文旅、做优农业”作为重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明确只有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广安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广安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故乡,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真融合、深融合,探索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广安路径,对于推动广安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做强工业、做活文旅、做优农业”作为重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明确只有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2019年,广安市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成立了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筹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通过龙头带动,以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和华蓥山旅游区为核心资源,向周边辐射,形成文旅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突出伟人故里和华蓥山红色旅游两大IP,开展广安城市文脉研究,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将广安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建筑、景观及空间塑造之中,以文塑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通过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以旅彰文,提升旅游体验品质,促进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截至2023年2月,广安市拥有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5A级1个、4A级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小平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邓小平故居、华蓥山旅游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广安文旅融合发展的挑战
文旅融合理念不明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基础是从理念和思维上树立融合发展的意识,不是单纯地对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化开发,也不是在旅游过程中添加一些简单的文化元素。目前,广安文旅发展未树立“一盘棋”的发展思想,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形,产品同质化开发严重,低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尤为突出。文旅行政部门职能融合不够。各级文旅部门在机构改革之后仍然按照惯有思路开展工作,文化工作者及旅游工作者之间交流较少,甚至将旅游部门作为文化部门的下属机构单独开展工作,不利于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产业融合不深入。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在于产业价值链的融通,寻求和匹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契合点和融合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产业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及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广安文旅融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多以传统的文化旅游节、举办比赛的方式开展,随着活动的结束,文旅产品也就结束了,缺乏长期的吸引力。全市现有旅游产品以自然和人文休闲观光为主,度假、民俗体验产品供给不足,旅游与文化、科技、互联网、教育、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不够。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表现形式较少,文化内涵不突出,文化创意、文化体验、文创产品以及现代科技元素等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精品项目。
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发展资金缺乏。目前,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各1000万元,其中文化资金500万元在市委宣传部、500万元在市文联)分列,与周边市州相比规模较小。政策落地性缺乏。出台了奖励办法,但奖励资金受多级流程管控到位较慢,影响了市场积极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广安文旅融合的路径建议
凝聚社会共识,明晰融合路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重要体现,广安要发展文旅产业,要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念,顺应大势、把握机遇、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要摸清家底,开展基础调查,建立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库、文化旅游企业库和统计分析三大数据库;要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让“物理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三点:一是以文化发展方向作为旅游设计的目标。二是把文化的表达作为旅游表达的重要内容。三是用旅游的项目传承文化,以此推进文旅融合,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找准融合转化点,实施文旅融合三大工程。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旅游化、旅游元素的文化化、旅游体验的人文化和品牌形象的文艺化四个方面。我们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文化和旅游融合转化点,实施文化遗产激活、文化场景营造、品牌形象提升三大重点工程,突出人性化、市场化和独特性,抓重点推精品。
一是文化遗产激活工程。充分利用广安历史名人、南宋文化、三线工业遗产等,打造一批文博旅游景区,利用VR等高新科技营造遗址遗迹的场景沉浸体验产品。用好三线军工企业资源,搞好研学体验。激活一批非遗,充分挖掘非遗文化,打造一批非遗展馆,开展文化遗产传习活动,举办常态化非遗技艺传承体验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支持具备与旅游开发、生产经营、展示利用等进行有效结合的保护传承项目,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方式和途径,打造文创产品。
二是文化场景营造工程。邓小平故里突出伟人文化活化展示,利用科技手段对小平故居核心区提档升级,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展陈技术,构建小平生活学习场景,让历史文物开口说话,充分展示邓小平传奇一生,丰富小平故里内涵。开展都市旅游文化场景植入计划,打造一批文旅新地标。点亮城市夜游文化场景,在思源广场、渠江印象休闲旅游区等地,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有画面感、故事性和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产品。在广安天下、西溪耍街、城北水巷子等特色街区,充分融入主题文化,打造角色和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产品。深入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输出景区特色形象IP。开展书法摄影绘画作品进景区、进酒店行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是品牌形象提升工程。塑造城市品牌。邀请专业策划团队设计制作城市logo和宣传口号,将文化旅游纳入对外整体宣传内容,擦亮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支持各类主体在主要客源城市和境外设立广安文化旅游营销中心,鼓励旅行社引客游广安,积极拓展客源市场。打造国际红色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联赛等精品赛事。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文物、非遗资源纳入广安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安丙为主题的南宋文化游,“夜游渠江,重走小平游学路”线路产品,丰富产品内涵。
落实四大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资金保障。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合并,提高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活血、政企联动”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政策资金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开源资金渠道,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撬动和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旅游市场。二是政策保障。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配套政策,提升政策落地性。创新资金投入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鼓励本地文化旅游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外地企业合作,开发广安市优质旅游资源。通过股份制改造、延伸产业链等途径,着力扶持和引进一批发展优势明显、带动作用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三是用地保障。探索生态用地和点状用地制度,突破旅游用地瓶颈,高效利用土地指标。四是人才保障。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库,构建一支具有设计审美能力、规划能力、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和宣传能力的精干文旅人才队伍,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