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绿色发展已成为全国“十三五”时期主色调。四川省宜宾市认真践行建设美丽四川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总体取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兴文县确定“长江上游国际地质园林生态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确保在可持续发展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4.1万亩,现有林业用地104.39万亩。县城和乡镇饮用水源水质Ⅱ类水质达标率100%。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关闭小煤矿1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94.5%。加快“生态细胞”创建,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6个等。
——生态经济初步显现。一是绿色农业规模发展。初步建成“六个10万亩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山区农业发展模式。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3亿元、增长5.0%。二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煤业,引导组建11个煤矿集团公司,大力发展煤炭洗选、煤矸石发电、煤与瓦斯发电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入驻园区52家企业。三是生态旅游加速发展。以兴文石海、僰王山为中心,整合资源。2016年接待游客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74亿元,分别增长31%、23.8%。
——生态文化日益增强。一是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正不断传承发展。僰文化、苗文化丰富流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节,享誉内外。二是文化产业正不断繁荣。成功举办兴文石海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技能赛、四川省民歌大赛等成届制活动,直接带动经济产值1000万元。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12%。三是文化服务能力正不断提升。光明新城文体中心将于2018年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成使用237个,数字电视整体转换36300户。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项目已分别完成237个和118个。
生态文明建设“四坚持”做法
——坚持生态立县,谋划持续发展之略。坚持打造长江上游国际地质园林生态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将生态文明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2013年提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四创联动”工作目标,同年成功创建宜宾市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示范县。
目前,兴文正积极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县,严格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巩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确保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绿色生态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依托兴文山水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严格落实招商项目准入会审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着力培育板块经济、旅游经济,推动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较好地实现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兴文山地乌骨鸡、方竹笋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海东和欣覆膜铁金属包装项目、石海竹木等一批环保企业入驻园区,僰王山沙湾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快速推进,兴文石海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正有序推进。
——坚持环保优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严格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兴文县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抓手,强力整治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督促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专项排查,废弃工矿地治理和煤硫矿山企业环境影响专项治理,完成县城周边10公里范围的非煤硫矿山企业退出工作,影响群众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县还坚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两手抓”,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执行重点流域“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控复合型大气污染,推进城市生态景观、公共绿地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开发保护并进。全省中二型水库新坝水库移民搬迁,成贵高铁、宜叙高速等重大项目拆迁安置,新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综合整治,这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兴文县委、县政府正确处理开发建设、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加快城市和集镇的建设,实现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的有机结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苗族文化、古僰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兴文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思路
兴文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小与财力薄弱的制约并存。统筹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偏低。二是欠账较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煤矿、硫铁矿、硫磺厂等遍及全县各乡镇,粗放型开发给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对现在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遗留下诸多困难。三是生态经济发展较迟。粗放型经济仍占主导,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生态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四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难度较大,面源污染严重。因而,兴文县还需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的建设。
——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谋划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制定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引导调控产业发展、结构优化,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加快旧城改造,完善旧城功能;加快新城建设,彰显生态美丽兴文;推进高铁新区开发,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着力特色集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统筹涉农资金、项目,使禁止和限制开发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严把“进出”两个关口,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制度,所有引资项目实行环保评审“一票否决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要求,坚决清退污染、高能耗项目和“僵尸企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以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延伸传统煤硫采掘业链条,推进煤硫、石灰岩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页岩气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富硒农业产业,加快山地乌骨鸡、方竹笋、猕猴桃等绿色生态富硒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石海”—“竹海”快速通道建设,积极融入川南旅游大格局,推进文旅互动、农旅互动,构建旅游产业新业态。
——坚持防治保护并重,提高生态质量水平。一是治理大气污染。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冬季采暖期污染管控等重点工作,切实提高空气质量。二是治理水污染。兴文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支流水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力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和恢复,不断改善饮用水水质。积极修复地下水,大力治理地表水,“零容忍”污水超标排放。三是治理土壤污染。着力控制污染源,科学规范使用农药,禁止新建有色金属、化工、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四是保护生态系统。严守生态红线,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生态建设职能职责,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突出僰•苗文化、兴文底蕴、钟灵毓秀、山水兴文等元素,加强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作者:华涛 职务:四川省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上一篇:在创新转变中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策略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