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六期

专家:县域生态文明的“西充实践”可推广

发布:2016/06/06 15:51  作者:车文斌 李毅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6月刊  阅读量:

  2016年4月29日,四川省西充县,有着“中国有机循环第一村”之称的凤鸣镇双龙桥村迎来了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的专家学者,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座谈会在此召开。参观考察、现场展示、座谈讨论、主题演讲,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充实践”,探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与会专家认为,现代农业“西充实践”创造了西部奇迹,提供了样本,可供复制和推广。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省县域经济学会顾问赵振铣:


  西充要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保护与治理水平,不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丘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希望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充的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不断细化完善政策措施,注重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污染防治,以对长远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全力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省政府参事、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张成明:


  西充实践值得全省各市州深入研究学习,当前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坚持好“科学统筹、城乡一体、生态为基、绿色崛起”主题理念。同时,还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才能走出一条顺应大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省县域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教授李后强:


  西充实践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可供借鉴的模式基本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它解决了六大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如何筹措资金、农村产业怎样发展、农民如何增收、技术怎样支撑、社会公平发展。同时,又实现了长效与短期、政府与社会、法治与德治、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四个统一”。西充搞有机农业,在西部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实践有复制和推广的价值。


四川省发改委原副主任、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吴光镭:


  西充走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径,其经验是可持续、可复制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3-10年后,其社会效益就将持续地显现,其已形成良性的趋势性发展。当地的理念领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打基础、重长远的事,要加强群众长期的生态文明教育。  


四川省南充市委副书记、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光浩:


  西充县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消费文化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绿谷”;联动推进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生物科技、精密制造为特色的新型工业,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省县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杨雪鸿:


  生态文明是高于工业文明的一个形态,四川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与全省各市州的积极努力分不开。西充是典型,是范例,西充实践内容丰富,客观实在,坚持发展有机农业特别不易。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省县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包建华:


  西充实践在有机农业方面做加法,在全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在丘陵地区,没有特色优势的情况下,持续地做,越做越好,很实在,也特别不容易。西充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了先导型、全域性的实践,顺应社会发展和民意,在当前食品污染反响强烈的情况,具有特殊的意义,解答了“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的问题。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


  西充以前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今已跨越到了现代农业大县,其现代农业是一面旗帜,也是外省来川的考察地。西充8个持之以恒地搞有机农业,此间,很多县还在同质化发展,没有优势和竞争力。现代农业要适度规模经营,有规模才有效益,搞一片成功一片;新型主体的培养,引进是其一,同时要培养本土的农业企业家。


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省县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杨颖:


  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呼唤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西充县委、县政府面对这一崭新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验方面,把握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兼顾治理调控的综合性,强调经济发展的循环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性,彰显建设成果分享的公正性,其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值得总结和借鉴。


(本刊记者车文斌、李毅)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