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十期

东坡泡菜 科技铸就大品牌

发布:2017/09/30 16:47  作者:王建宏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10月刊  阅读量:

叫响“川字号”农产品品牌


四川拥有众多特色农产品,如何把“川字号”做得更大更强,惠及全川百姓?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打造“川字号”品牌巨舰,让更多优质农产品端上全球餐桌是四川倾力追求的目标。


宏扬改革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川字号”农产品正在崛起。四川农业农村改革正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特产名片


东坡泡菜,产于四川省眉山市,以东坡区为核心区,是四川最大、全国最集中的泡菜生产基地。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又有独树一帜的泡菜技术和生产技术,技冠天下。2006年,东坡区被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称号,每年泡菜销售产值达百亿元。


一碟“泡菜”一座“城”

东坡泡菜  科技铸就大品牌

 

眉山古称眉州,因孕育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而闻名世界。


如今,这座孕奇蓄秀的千载诗书城又增添了又一张响亮的名片——中国泡菜城。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眉山泡菜产业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东坡泡菜”品牌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泡菜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地级市。2016年,全市泡菜加工量达161万吨,销售收入达152亿元。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地处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泡菜制作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每家每户都有三五个泡菜坛子。


上世纪80年代起,以东坡区为中心,泡菜由民间制作走向工厂化生产。


初次尝试便遇挫折。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全区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原眉山县国营农场开始做泡菜,带动了一批商品意识强的人开始用传统工艺制作泡菜、腌菜,但当时没有规模、没有工艺、没有名气、卖不出去。卖不掉的关键原因是没有真空包装,漏气导致泡菜变质,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这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几年后,费尽周折才买到真空包装技术。


首个泡菜品牌的诞生。1985年,原眉山县党政代表团受邀参加北京市机械工业局组织的一个大型会议,参会者带了20箱用玻璃瓶包装的泡菜去北京宣传。参会人员对东坡泡菜非常感兴趣、争抢一空,当时,北京市机械工业局就提出要买20吨泡菜,但当时的生产能力一年最多产2吨。1986年,原眉山县苏轼饮料罐头食品厂改建未苏轼泡菜厂,注册商标“苏轼泡菜”,所生产的产品获得了巴蜀食品金奖、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供不应求。


东坡泡菜首次走出国门。1991年,原眉山县随同四川农业考察队赴北欧、南北美洲等8个国家考察访问时,首次带东坡泡菜出国门。


俯瞰眉山泡菜产业园.jpg    

俯瞰眉山泡菜产业园    

 

小泡菜酿出大产业


一碟“小泡菜”如何能成长为百亿级产业“大餐”?


2005年以来,眉山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建设“中国泡菜城”的决策部署,市区两级全力推动、一届接着一届干,把 “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大名片”。


10多年来,眉山市每年都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泡菜产业现场调研会,明确当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市政府还成立了泡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区两级成立了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东坡区成立了泡菜产业局,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泡菜产业管理体系。蔬菜基地、产业园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等,也都有完善的规划。


要干成这件大事,投入自然少不了。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泡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奖励龙头企业;区财政先后投入10亿元建设“中国泡菜城”。


眉山“中国泡菜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幅员面积533平方公里,建基地面积146.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61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一中心六基地”,即泡菜加工中心、泡菜质量检测基地、泡菜研发基地、泡菜教育培训基地、泡菜文化旅游博览基地、泡菜交易展示基地、泡菜有机原料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原料基地、生产加工、研发检测、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实现六个“全国唯一”:唯一的泡菜食品产业城,唯一的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唯一的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唯一的泡菜专业博物馆,唯一经商务部审核颁布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唯一的泡菜行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今,已有60多家企业入驻泡菜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18家。吉香居、通惠、川南、李记等龙头企业成为全国首批自营进出口贸易泡菜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眉山泡菜产业园内一家公司生产车间现场.jpg    

眉山泡菜产业园内一家公司生产车间现场    

 

小泡菜助农增收致富


据统计,在眉山,泡菜产业每年带动15万农户种植泡菜原料,增加种植和田间务工收入5.8亿元;有2.6万人进入泡菜企业务工,增加务工收入8.6亿元。在中国泡菜城,还有2000多当地农民从事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三产服务,收入超过6000万元。2016年,泡菜产业园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7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6个百分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眉山泡菜产业已形成了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租金+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和“订单+保单”风险防控机制,企业与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商定订单内容,稳定生产规模、降低市场风险。利益机制的解决,使农民、大户和企业得以“多赢”,也使得这一产业持之以恒、健康发展。


眉山村民采收辣椒时抑制不住的喜悦.jpg    

眉山村民采收辣椒时抑制不住的喜悦    

 

科技支撑小泡菜成就大品牌


说起泡菜,很多人都会想起一溜儿泡菜坛子,三三两两的工人在往坛子里塞泡菜,往外掏泡菜。其实在眉山,泡菜的制作已发生巨变,早已不再是坛坛罐罐。


在川南公司,“巨变”体现在窗明几净的生产车间里。走进近百米长的生产车间,闻不到一丝酸腐气味。在发酵池处理过的泡菜原材料,经过百米长的生产线多道工序封闭处理,末端的产品已是美味的“下饭菜”。


走进位于园区的中国(眉山)国家泡菜质检中心和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对这种“巨变”的感受更加直观而深刻。


看看泡菜质检中心众多实验室门口悬挂的标牌,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泡菜也可以“高大上”——“离子色谱室”,主要进行水中氟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等的检测;“原子光谱室”,主要检测食品中的铅、镉、铜、钠、硒、砷等元素;“气相室”,主要检测食品中的有机磷、有机农药残留、山梨酸……


不走进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真不知道泡菜还能出那么多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研究院还是《中国泡菜行业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在这些成果的推动下,目前,眉山泡菜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8个。


本刊记者 王建宏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