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十期

峨边瓦洛村:高山小米椒助彝家脱贫

发布:2017/09/30 20:41  作者:周淼葭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10月刊  阅读量:

碧蓝天空下,绵延起伏的山脉间,一栋栋白墙蓝顶的彝家新屋错落有致;弯曲的小路在河谷山间穿行,泛着白丽的日光;垂髫儿童的欢笑在村头飘起,惊起小鸟,瞬间便飞远了……


这是7月21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四川省峨边县白杨乡瓦洛村看到的场景。静谧的村庄安宁祥和,没有汽车轰鸣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城市矗立的钢筋水泥,可越来越殷实的生活让这里的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靥。


瓦洛村的产业扶贫基地.JPG    

瓦洛村的产业扶贫基地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


瓦洛村,座落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的西南部,距县城19.5公里。村境内群山耸峙、山峦重叠,海拔从890米到3383米,高差极为悬殊,森林覆盖率达到88%。


这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纯彝族村,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没有支柱产业而成为贫困村。在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瓦洛村开始了“一步跨千年”的跃进历程,计划于2017年底摘帽脱贫。


瓦洛村有6个村民小组,近300户,其中精准贫困户有80多户。和大多数彝乡山村一样,瓦洛村民们的主要收入都是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业,地里种的都是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一个贫困的村落要走出贫穷,不辛勤苦干是脱不了贫的。白杨乡乡长罗阿有在面对记者时说:脱贫摘帽有硬指标,也有软指标,一个也不能少;硬指标就是要让村民们的荷包鼓起来。“只有真正增收了有钱了,软指标才会越来越好。”


这句话看似朴实,却很在理。为了增收,当地政府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确定产业发展是脱贫的根本。


那么,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偏远土地上,到底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既能短期见效又能持久发展呢?


思来想去,瓦洛村确定了以“短期蔬菜+小米椒”的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路。村里贷款搞养殖,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开始了产业扶贫。


白杨乡乡长罗阿有(右一)和瓦洛村党支部书记阿苦木惹(中)向四川省民宗委经济发展处处长荣跃泽仁(左一)介绍瓦洛村产业脱贫的路子.JPG    

白杨乡乡长罗阿有(右一)和瓦洛村党支部书记阿苦木惹(中)向四川省民宗委经济发展处处长荣跃泽仁(左一)介绍瓦洛村产业脱贫的路子    

 

小米椒又快红了


2016年2月,瓦洛村500亩高山蔬菜喜获丰收,让冬闲土地“长”出了钱。当年8月—9月时,栽种的小米椒丰收了,这让村民们极为高兴。此后,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一路攀升,到2017年扩大了规模。“还有一两个月,小米椒又该红了。”罗阿有高兴地对记者说。


白杨乡在去年引进的峨边庙岗裕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瓦洛村一、五、六组种植了200亩小米椒。有了合作社“保驾护航”,村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去年5月栽苗,8月底收获,采摘期50天,一直持续到10月初,总产量达到40万斤。


“合作社不但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以每斤不低于1.5元的保底价负责回收,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


自从小米椒栽下了地,合作社隔三岔五就有人往瓦洛村跑,讲技术、跑市场,就怕村民有什么不懂的。直到小米椒丰收了,重庆、宜宾等地的客商都来买货,大家心里才踏实多了。


有了成功经验,今年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努力学习相关种植知识,想让产量更高。

 

高山蔬菜拓宽致富路


 “贫困户脱贫要有稳定的产业支撑,而产业的选择要结合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瓦洛村委书记阿苦木惹说。2016年,全村脱贫11户38人,今年力争实现整村脱贫。


要实现这一目标,选准项目是关键。乡党委政府和市、县驻村帮扶工作组通过调研发现,瓦洛村十分适合种植高山蔬菜,但多年来彝族村民没有种植秋季农作物的习惯,只种植一季玉米,冬天土地基本荒芜,收入较低,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让村民科学种菜、放心种菜,乡里积极引进专业种植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是瓦洛村在脱贫攻坚中的创新举措。


该模式由村党支部负责管理,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行,种植户负责种植,贫困户既可务工,又可按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


为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径,白杨乡还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在瓦洛村打造经济林产业基地,通过引入外地专业合作社,培育李子、猕猴桃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打造成片成规模的经济林,动员农户投入5000多元,每户仅700多元,以个人形式结合合作社自愿入股。而入股的贫困户一年将会有1200元的产业巩固金可以领取。


入股的农户,前三年将以入股资金的10%保底分红,注入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按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留存6:3:1比例进行分配。后三年(收益期)脱贫攻坚已完成,股份收归村委会,红利由合作社按照章程注入村集体,由村两委扶助困难户和返贫户,确保全村脱贫成果。


本刊记者 周淼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