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一期

【典型案例】转型升级 名山区茶业目标100亿

发布:2020/01/05 14:28  作者:潘兴扬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1月刊  阅读量: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110公里,西距雅安市区14公里,辖区面积618.18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28.06万(其中,农业人口19.4万),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茶业作为名山传统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主导产业。


名山区全区茶园面积35.2万亩,是粮食种植面积2.2倍,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全年茶叶产量4.99万吨,鲜叶产值19.63亿元;拥有茶叶加工企业718家,茶业协会、茶叶学会、茶业商会等茶业专业合作组织85个,通过QS认证茶业企业80家,规模以上茶业企业17家。现有茶业注册商标455个,“蒙顶山茶”“蒙山”“蒙顶”3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获得著名商标称号10件,知名商标称号14件,其中“蒙顶山茶”区域公共品牌达30.72亿元,位居全国第八、四川第一。

 

茶叶基地  袁丁 摄.jpg    

茶叶基地 袁丁 摄    


科学布局 分布推进


近年来,名山区明确全区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即2022年全区茶企数量保留在200家左右,其中,中小企业约110家,规上企业约90家,同步培育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以上,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企业约5家以上;茶企税收达到5000万元以上,助推百亿茶产业目标顺利实现。


转型升级过程中,名山区还制定了分阶段目标——2018年所有茶叶加工企业必须规范证照,完成除尘、降噪设施安装,按食品生产要求规范生产环境,实现减排目标;2020年底前,茶叶加工企业全部完成“煤改电”“煤改气”,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茶叶集中加工区发展,一批企业转型发展特色经济,实现转型目标;2022年底前,茶叶集中加工区、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综合体、特色经济初具规模,茶叶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名山区委、区政府从科学规划出发,论证了一企一园的数量和规模,要求数量控制在6家左右,单个企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亩以内。同时,成雅工业园、新店镇新坝村安桥村、黑竹镇莲花村、红岩乡金龙村规划4个茶叶集中加工小区,形成一大三小的园区布局,并确定了鲜叶交易市场的新建及改扩建数量。


2018年,名山区茶叶产量4.99万吨,鲜叶产值19.63亿元;全区茶叶生产加工产值23.7亿元。税收达到历史高度,2018年茶叶行业税收入库3026万元,增长率222.95%;茶企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新增规模以上茶企7家;“蒙顶山茶”品牌取得首张国际商标注册证,获得第一张欧洲市场入场券,品牌价值达30.72亿元。

 

牛碾坪游道.JPG    

牛碾坪游道    


茶旅融合 全域发展


2019年3月27日举行的第十五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雅安市名山区开展项目推介会,现场共签约1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63.692亿元,涵盖康养文创产业、家居产业、旅游开发等领域。


近年来,名山区明确了建设茶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桥头堡”、成都大都市圈康养休闲目的地的总体思路,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的工作热潮,围绕“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招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


在旅游产业打造中,名山区在绿道上发挥生态优势,坚持在“茶+旅游”“茶+康养”“茶+文化”上做文章,以“1+7+N”布局全域旅游。其中,中国十佳茶旅游线路是雅安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名山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成都大都市圈康养休闲目的地的重要抓手。


目前,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名山区西北部的生态茶园、多彩林盘、湿地湖泊、浅丘山地等自然景观和茶庄果园、民居庙宇、新村公园、文化节点等串接起来,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品知体验、茶旅互融于一体,环线全长69公里。其沿途有茶马古城、七灵广场、红草湿地、清漪湖、荷塘茶色等重要节点和红草旅游新村、官田旅游新村、蒙顶酒庄、特色茶家乐等旅游接待点,加上沿途7个茶乡,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茶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围绕“1+7+N”融合发展格局,名山区大力培育全域旅游业态,以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为载体,以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带建设为支点,打造科普茶乡—牛碾坪、骑游茶乡—红草坪等7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同时在产业带上培育若干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加快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在茶旅融合的带动下,名山区不仅实现了亩产提高、价值提升和农民增收,其收入结构也从单一的鲜叶收入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复合性多元化收入,全区茶叶鲜叶收入占比已降至40%,采摘体验、餐饮住宿等其他收入占比增加到60%。


本刊记者 潘兴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