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7期

【调查研究】集聚类村庄全域土地综治研究 以海南省L县W村为例

发布:2022/07/05 11:34  作者:汤世康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7月刊》  阅读量: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瓶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钥匙”,是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村庄分类是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村级层面有效落地的先导工作,本文立足海南省L县W村乡村类型,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探索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  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村庄空间重构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抓手。2017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应贯彻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有对传统土地整治的继承,也有突破和创新,更加强调整治范围的整体性、整治对象的综合性、整治措施的系统性、整治模式的差异性以及整治目标的多样性。

 

考虑地域空间分异性和发展阶段性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有效实施的基础与关键。就海南省来看,乡村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目前仍比较突出,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解决乡村突出问题、助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及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要素保障的一把“金钥匙”。以村庄类型为基础,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可为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蓝本。基于此,本文选取海南省L县W村为研究样本,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探索W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W村位于海南省L县,是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W村面积1815.16公顷,全村耕地周边地势平坦,满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补充耕地数量要求。截至2020年末,该村共有501户、2054人,村庄居民集聚度较高,村庄现有道路、水电、通信及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尚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善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亟须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同时,村民对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善环境发展产业积极性较高,参与意愿强烈,并大力支持配合该项工作的开展。

 

调查发现,在L县,近年已有部分村建有火龙果基地,柠檬、椰子种植园等,现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基础扎实,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而研究区W村农牧资源丰富,主要以发展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为主。

 

L县W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产业基础、古建筑遗迹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大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海南省结合实际,出台《海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基础整治类和搬迁撤并类5类。根据L县W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人文风情,判定其属于集聚提升类村庄。

 

针对特色补齐短板,当地政府创新探索出W村具有实操性和推广意义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整治模式切合政府与农民对当地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将全村土地划分为热带优势农业种植区、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在微观上对乡村空间、经济、社会进行重构。

 

——宏观上划分“三区”。L县W村各要素进行整合,引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三区”,即热带优势农业种植区、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区、人居环境整治区。

 

热带优势农业种植区在原有农作物布局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引入经济效益较好的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区保留原有农业布局,结合自然风光,适度种植观赏性较高的水果和花卉,进行农业种植景观策划,增加现代农业的可观赏性并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发展采风游乐、农事体验等活动,打造农业观光体验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对农村居民点加快推进垃圾治理,全面开展厕所改造,科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村一品”景观。通过村庄规划引导村庄有序发展,整合村庄建设用地,为后续产业进入做准备。

 

——微观上推进村庄“重构”。一是村庄空间重构:对零星宅基地进行整理,通过建设用地整治,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将愿意拆迁撤并的零星居民点进行整理,腾挪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异地调整的方式推动土地入市。同时,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垦造耕地、旱改水项目。在此基础上,协调海岛观光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村庄自然风貌;统筹整合河道生态环境提升和滩涂生态等重大工程,改善绿化及生态环境,提升W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是村庄经济重构:设立农产品加工中心,采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结合现代农业“种养加”模式,由企业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种养和加工结合起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区域内产业产值。同时,依托村委会规模化种植的农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村民提供免费培训及种养技术指导,提升农业产出水平与质量,为农民带来持续性的收益。

 

三是村庄社会重构:通过对部分闲置宅基地的重建改造,创办民宿,一方面吸收村内闲散劳动力,另一方面,加强W村庄文化、优秀传统习俗等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展现村庄的文化底蕴,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民宿。同时,游客的到来也加强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在不断交流和改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村庄的吸引力。拓宽道路,加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村内文化室、球场、戏台等公共设施建设及村民住宅立面改造工程,重点打造村内绿地、步道等休闲场所、村庄入口展示等重要景观点。

 

L县W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抓手。海南省L县W村依据本村特色,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目的,通过划分产业发展和居住功能区域,对乡村空间、经济、社会进行重构的方式,成功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参考样本。

 

——政府主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涉及部门多、整治内容丰富、政策集成度高、建设难度大的综合性工作,政府是成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因此,要建立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参与、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市场化运作,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健全社会资本引入机制,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长期且稳定的资金供给;要优先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当地乡贤回村投资创业,投身家乡建设事业。

 

——强化监督管理,让农民充分享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在整治过程中要摸清地方及社会发展需求,依据村庄类型,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和配套监管措施;要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及相关信息系统,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全流程监督管理,严守耕地红线;要建立政-企-民合作与反馈机制,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平台和信息保障,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全体村民共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汤世康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