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4期

【专家智库】从梧州实践看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2024/04/03 17:34  作者: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许文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4月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而文旅融合是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因此只有牢固把握文旅融合发展这一要素,方能提升经济收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梧州市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产品供应充足,文旅服务体系完善,文旅发展动力强劲,但仍存在文旅融合统筹发展理念不足、文旅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文旅专业人才有待发掘等问题。要强化统筹协调,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态;推进资源整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开展线上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梧州文旅品牌知名度;创新开发红色研学,擦亮“红色摇篮”名片;增强文旅融合发展软硬实力,提高文旅配套服务能力;引进人才,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原动力。

 

 梧州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广西梧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资源禀赋,以加快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龙头城市为目标,以筹备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市文广体旅工作多点开花、亮点频现。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产品供应充足。旅游业是具有“一业兴,百业旺”带动效应的朝阳产业,梧州文旅产品供应充足的底气使文旅项目储备丰富,并源源不断地落地生根、串珠成链。梧州坚持高标准推进文旅品牌创建,推动文化旅游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苍梧县、万秀区、封开县跨省(区)联合申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目前已获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同意并上报文化和旅游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获推荐的联合示范区,10个村镇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镇,蒙山县天鹅湖家园被确定为第一批广西山水酒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持续革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梧州市文广体旅局牢牢把握文旅产业复苏发展关键期,抓住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等旅游消费黄金档期,精心策划举办“开年游梧州”、“梧现精彩三月三”文化旅游消费季、“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5·19中国旅游日暨“梧现精彩”全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等活动,并组织广东6个联盟城市自驾车游客到梧州开展“两广人游梧州”、梧州旅游种草官“趣游梧州”之旅等活动。通过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举办特色活动、加大宣传推广、拓展营销渠道等举措,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不断出实招、下功夫、见成效。

 

文旅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旅发展动力强劲。梧州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有效保护了历史文化,文化和旅游事业迎来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一是文化保护有章可循。梧州市深耕梧州千年厚重历史,创新保护利用思路,活化利用文化资源,焕发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2023年,梧州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协会,是广西第三个获批成立的地市级非遗保护协会;袁崇焕故居遗址等11处文物点获评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出台红色文化地方法规《梧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

 

二是文化精品争奇斗艳。梧州市围绕重大题材,组织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其中以岭南元素为创作源泉的作品既出彩又出圈,推进了文化自信自强。粤剧《抉择》入选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岑溪市牛娘戏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并亮相央视戏曲频道;争获第十二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承办权;藤县狮舞再次登上央视元宵晚会;原创新民歌《摘星少年》荣获“潮音·2023新民歌挑战赛”十强。

 

梧州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旅融合统筹发展理念不足。文旅融合相关文件和精神在梧州市的落地、解读不够清晰完整,部门部分责任分工不明晰,存在推诿现象,个别乡镇(街道)班子会议未对文旅融合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基层乡镇(街道)各自为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旅游景观分散,未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文化旅游态势。

 

文旅品牌影响力较弱。首先,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充分。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古遗迹、古宅、历史文化名人等大都停留在学术研究或处于停滞状态,文旅融合缺乏有效载体支撑。其次,产业融合较为粗浅。文旅产业链短小,纵向延伸不充分,支柱产业严重不足,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旅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文旅融合精品。最后,宣传推介手段不多。宣传经费欠缺,与抖音、网红等新媒体和新媒体人的联系不足,梧州在全国及世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较弱。

 

文旅配套服务能力不强。首先,综合管理合力不足。旅游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行业管理层面,文旅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尚未建立,个别乡镇(街道)未制定推动文旅标准化建设措施,旅游产业综合管理、协调的机制一直未能明确。其次,文旅人文关怀未跟上。旅游标识不足、特色不明显,缺乏人本理念导向和文化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备,景区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不足,交通问题制约、厕所覆盖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文旅专业人才有待发掘。首先,文旅人才断层。文旅行业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缺乏高端复合型、市场营销型、高级管理型等人才,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如近几年全市引入的文旅方面人才较少,过半的乡镇(街道)无文旅辅导员和下派指导员。其次,专业服务供给不足。缺乏文旅融合一线专业化导游、讲解等基础型人才,文旅营销策划、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乡村一级,真正能懂文旅、能干文旅的人才太少。

 

梧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

 

强化统筹协调,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态。要深入实施《梧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梧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指挥部的统筹下,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建立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工作协商机制,通过加强文旅产业分析,推进文化企业“上规入统”,形成齐抓共管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行市场主体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企业开办努力做到“2个环节、7个事项、1个工作日、零成本”,实现“一窗通办”。要制定出台《梧州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引导和调动各类资本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品牌;积极宣传、推动减免租金、旅游奖励、防疫补贴等纾困政策在文旅企业落地见效,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做好2024年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围绕加快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江生态旅游带龙头城市的目标,以十大重点文旅项目为引擎,统筹推进全市43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推进资源整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一是精心打造出10条“红色研学精品路线”。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的优势,丰富红色旅游市场供给,打响“梧州——广西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品牌,把梧州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开发以旅游为依托,以多个体育场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融合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大健康等元素的“环梧州市区红色体育旅游线路”,打造成梧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线路。

 

二是推进岭南风情特色的龙头景区建设。明朝两广总督府文旅博览区项目已在2023年元旦开府试运营,计划稳步推进二期建设。骑楼城城市更新—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完成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项目招投标手续,市城投集团与中标单位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广西有限公司、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签订了合同,目前已成立专班抽调人员进驻现场集中办公,项目已动工并完成了施工围挡和HIJ地块清渣。

 

三是深挖“茶船古道”文化,打造全国知名的六堡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精心打造六堡茶主题系列艺术作品,创排粤曲《六堡清心》《四时六堡》,舞蹈《六堡传香》、鹿儿戏《茶乡农》等一系列艺术作品。建议常态化举办广西岭南文化旅游周、三月三“品梧州六堡行茶船古道”六堡茶嘉年华活动、“5·21国际茶日邀您共饮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六堡茶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扩大宣传效应。

 

四是深化大湾区文旅合作。联合广东佛山、中山、江门、茂名、肇庆、云浮等岭南城市组建岭南城市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发展联盟,依托“两广人游梧州”等活动,组织联盟城市的游客通过动车、旅游大巴、自驾车等方式到梧州旅游,促进联盟城市间客源互送与交流合作。

 

开展线上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梧州文旅品牌知名度。一是开展梧州旅游种草官“趣游梧州”之旅活动。邀请多位旅游达人到梧州采风,制作“趣游梧州”主题视频在小红书、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扩大梧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力。

 

二是开展梧州文旅种草官第二季·“美食美景叹梧州”之旅活动。持续发动文旅种草官潮玩梧州,到市内各景区、景点和美食体验店打卡采风,联动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微视频,给广大网友推荐梧州的历史文化、山水美景、特色美食等文旅资源,提高梧州城市知名度。比如梧州旅游种草官王可文发布的“‘梧’限精彩,尽在梧州”主题视频获得广泛传播和好评,种草官小阿甜的“玩转梧州48小时”主题视频登上抖音热搜榜。

 

三是线上推出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梧州市热门旅游资源,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近看梧州·岭南风情游”“茶船古道·六堡茶韵游”“岑山秀水·乡村休闲游”“诗画石表·邂逅丹霞游”“康养蒙山·疗愈悦心游”5条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深度挖掘市内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本地游、短途游等微旅游线路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梧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新开发红色研学,擦亮“红色摇篮”名片。一是推出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精心打造10条“红色研学精品路线”,将梧州军博园打造成红色研学基地。围绕青少年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研学,不断完善梧州军博园园区内的设施设备,打造成拥有海陆空三军装备展示区、户外拓展训练区、军体基地、国防教育展厅、军事宿营区等特色国防军事教育区域,并开设特色军事夏令营、国防教育、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优质研学课程。

 

二是创建自治区级红色研学创新发展基地。在现有红色研学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研学基地设施与内涵,谋划红色研学线路,力争创建自治区级红色研学创新发展基地。   

 

三是拓展红色研学旅游配套。围绕2024年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针对重点景区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牌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提质升级,提升景区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文旅融合发展软硬实力,提高文旅配套服务能力。一是强化服务、完善制度,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硬实力。强化组织保障,理清部门职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范合理运营。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基础设施、市内交通路网等体系,协调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文旅融合配套设施建设。创新数字化手段运用,深入梳理文旅融合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开发城市大脑智慧文旅系统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提升文旅服务水平,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为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旅游体验。

 

二是面向市场、借势借力,培育文旅融合发展软环境。建立灵活开放的投融资环境体系,认真研究上级文旅政策,立足梧州市实际,加大项目包装力度,向上争取文旅产业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激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以发展的眼光为文旅项目用地预留更多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通过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用好用活各类土地优惠政策,多途径破解文旅项目建设用地供求矛盾。

 

引进人才,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原动力。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育高端人才。聘请文化学者、传统手工艺专家、文化旅游行业企业家、文旅产业专家等组建专家库,并提高专家学者在文旅项目谋划和实施中作用发挥的权重,为梧州市文旅融合献智出力;做好文旅人才计划实施细则修订工作,细化评选条件,积极对上争取,申报双创人才、文化宣传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方式,加大文旅项目建设与人才建设的结合力度,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文旅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产业人才服务水平,通过项目带动,着力引进创新型、科技型、管理型、营销型文旅专业人才,为梧州文旅融合水平提升添砖加瓦。

 

二是深化院地合作,打造人才梯队。尽快编制文旅人才培训规划,强化对文旅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素质教育培训,进一步优化文旅队伍结构。加强与先进地区、高等院校、在梧高校、职业学院的精准对接,紧扣数字文化、工艺美术、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民宿管理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靶向”发力,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需求“双向对接”。一方面,大力加强基层文旅人才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动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使文旅人才的中坚力量与基础力量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努力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包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熟悉文旅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掌握现代技术、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旅人才队伍。

 

三是开展互学互鉴,提升人才素质。举办文旅产业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培训学习活动,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和做法,有效提升本土文旅人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眼界思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文旅产业发展分析、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加强本地传统文旅人才与文旅头部企业、平台型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鼓励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创、旅游景区等优势门类人才参加国内外创意设计、技能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两地互访人才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做法,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升梧州文化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