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三期

【典型案例】产兴业旺 彭山农村综合改革样板精炼成

发布:2020/03/05 15:34  作者:廖俸 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3月刊  阅读量:

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殷切嘱托,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改革试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产业更兴旺。


彭山区“三农”工作者正是一支战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生力军。201962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彭山区农业农村局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四川仅有4个集体获此殊荣。1028日,眉山市委作出《关于向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学习。


彭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样板是如何炼成的?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鸿涛说,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两权”抵押贷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解决“人、地、钱”三大问题,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彭山制胜的法宝。

 

产业融合,彭山区探索出农旅共兴的路径.JPG    

产业融合,彭山区探索出农旅共兴的路径    


工人们正在将眉山春橘装箱发往全国各地.JPG    

工人们正在将眉山春橘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彭山榜样”让乡村更富更美


彭山,彭祖之山,岷江水绕缠绵之地,地处成都近郊,紧接天府新区,自古便是一块富庶之地。


201411月,彭山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彭山区农业农村局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牵头单位,探索出多项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创造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农改经验,展示了创新精神。


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富裕村。村里有标准化、安全绿色优质的葡萄种植面积5200余亩,拥有紫脆无核、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等40余个高端品种,平均亩产值超2.5万元。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高兴地说,现在,果园村人均年收入约3.5万元,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近40%2020年初,果园村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现在,果园村决定对葡萄品质提档升级,向“种中国最好葡萄”的目标大步迈进。


果园村的成功实践为彭山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提供了借鉴。作为全国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彭山区大胆探索,农业产业的特色化路子走得风生水起,越走越敞亮。


大胆走出现代农业园区之路,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眉山市彭山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眉山市彭山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对标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规划6大园区,形成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


味在眉山,香飘世界。“彭山田野·礼”“武阳春·见”等区域公共品牌接连呈现在世人面前,全区整体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63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彭山农业,成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吉祥恬静的彭山乐活果园幸福小区.JPG    

吉祥恬静的彭山乐活果园幸福小区    


践行“五大振兴”创多个模式


彭山“三农”工作是如何抓的?农村改革试验是如何进行的?


行走在彭山区美丽的乡村,感受到靓丽、整洁、有序的环境,体味着蓬勃向上的乡村特色产业,聆听着幸福、和谐的欢声笑语,可以深切地得出结论:彭山区正在紧紧围绕着“五大振兴”,推动着彭山乡村的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蓬勃向上。全区农业产业空间将“两翼”发展空间全域纳入园区范畴。以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发展柑橘、葡萄、中药材、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2019年,与成都六好鲜生公司、步步高四川分公司等7家企业签订农产品战略合作协议,9家企业被列为“四川名牌”企业培育对象,“味在眉山·香飘世界” 将实现产值150.24亿元。


人才振兴方兴未艾。引贤聚才,彭山区即将出台《关于实施“乡村优才”工程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投入80万元开展“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寿乡名匠”“名师、名校长”“寿乡名医”“寿乡名厨”等8个类别本土人才培育。推行农民工引雁还巢工程,回引返乡创业优秀农民97名,培养农民工村干部291名、优秀农民工后备干部354名,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文化振兴蔚然成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有计划地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与乡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举办乡村文化节会,仅2019年,彭山就举办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彭山第十届橘花节、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彭山葡萄采摘节、第二届中国彭山农产品品质品牌发展研讨会等。投入近150万元,对谢家镇毛河院子进行整体风貌改造,进行乡村胜景、农耕文化展示,为彭山乡村文旅发展添枝加叶。文化振兴为乡村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注入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生态振兴深入山水。在彭山区,清澈的沟渠遍布乡村田间地头、村居民宅,农村厕所改建及污水处理设施渐渐进入千家万户。全区69个村划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三个类別,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模式探索中大胆创新,先期选择5个人居环境先行点、20个垃圾分类试点村开展探索,在眉山市第一个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厕污共治模式,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技术参考模式”,并申报农业农村部经典案例。目前,村庄垃圾有效收集治理覆盖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组织振兴夯实根基。彭山区强化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提高村级阵地建设标准,从2019年起,每年完成10个以上村级阵地升级建设,2019年建设提升包括公义镇新桥村、观音镇果园村等4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在内的13个村级党组织。同时,建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开展党建标准化、智慧化、规范化“三化互动”。完善“彭山e支部”智慧党建平台等,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由地域型向产业型拓展。

 

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是全国闻名的葡萄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JPG    

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是全国闻名的葡萄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有效破解“人地钱”问题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中探索出的经验获得肯定,并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接受记者采访时,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鸿涛谦虚地说,这是对彭山区“三农”工作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锲而不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彭山长期以来在调整产业结构、抓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探索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


“彭山经验”就是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两权”抵押贷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解决“人、地、钱”三大问题,从而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中,谁来种地?地从何来?钱怎么支撑?如何破解这三个问题?彭山区搭建了“四步机制”,“三级”土地预推,从区、乡、村“三级”进行土地整理,把零碎化的土地整理成片,然后通过平台公开交易,让土地流转公开化。彭山区还组建了正兴公司,由正兴公司“兜底”,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风险处置,更好地应对风险,保障农民收益。创新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据统计,彭山区近年来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660笔,贷款总金额已经达到8.08亿元。2019年,彭山区大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竞争性的福利待遇,为新型职业农民颁发证书,引导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


目前,彭山农业形成了以晚熟柑橘为主导,设施葡萄、猕猴桃、水稻制种、道地药材为特色的产业结构,以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打造为核心,走市场化路径,促进农业产业化、链条化发展。


彭山农业,成为四川农村综合改革的样板,路子越走越宽。


彭山区是眉山市第一个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厕污共治模式,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技术参考模式”.JPG    

彭山区是眉山市第一个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厕污共治模式,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技术参考模式”    


本刊记者 廖俸 车文斌 /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