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三期

【医养健康】中医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发布:2020/03/05 16:07  作者:张坤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3月刊  阅读量: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还搞得全国人民人心惶惶。


现在西医说的病毒感染在中医里称为“时疫”(指一时流行的传染病)。《辨疫琐言》载:“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现在起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冬春之交,因此它属于中医中的“瘟疫”。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对人类后代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等。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


当前病魔如此猖獗,以致很多地方不得不封城、封路。那么,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中国人是怎么来防治瘟疫的呢?中医在几千年制服瘟疫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经验。概而言之,实为扶正与驱邪两大途径。我们应当以史为鉴,理清思路,继承发扬,古为今用。

 

和心身以扶正气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就是预防瘟疫。首先要正气强盛,也就是说抵抗力、免疫力才是防病于未然的关键。而扶助正气的方法,主要应着眼于心身的调养。具体来说,可总结为“四减少”“一增加”。


大疫当前,人心不稳,恐慌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低下而易患传染病。反之,心定神宁,坦然处之,则不易得病。正如《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我们第一要减少精神压力。第二要减少体力消耗。《内经》认为:“邪之所凑,正气必虚”。所以,在瘟疫流行期间,要保持体力充沛,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通宵达旦地玩乐而使正气耗伤。体力强盛,正气不虚,就能抵御病邪。即使感染,病情也较轻,愈后也较好。第三要减少性生活。《内经》也讲过:“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可见,在瘟疫流行期间,清心寡欲,养精蓄锐是非常重要的。第四要减少外出。《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减少外出活动,减少和避免与患者的接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另外,还要做到“一增加”,即增加营养,强健体魄。增加身体营养是预防和抵抗传染病的物质基础。


古人为了补充人体正气,提升身体免疫力,往往在春节之时饮屠苏酒以助抵抗外邪。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用中医的思维来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将军。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能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

 

调阴阳以抗外邪

 

抵抗瘟疫,除了积极扶正之外,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调阴阳以抗外邪。中医预防瘟疫久经考验的方药很多。细审其方,思路决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以平为期。


具体说来,中医抵抗外邪常采用以下方法:


调补身体正气以抗外邪。在自身调理的基础上,若正气仍不充盛,古人也常常用补气药以御瘟疫。


疏通六腑以泻实邪。素体火旺,腑气不通,往往内外相引,感受瘟疫。对此,通腑泻实就是行之有效的防疫法。


打通经络以行气血。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对于整体强盛而局部经络不通之人,可用疏通经络防疫法。


面对病毒以毒攻毒。在疫毒传播过甚之时,或不得已要接触病人者,用雄黄等药以毒攻毒,则是古人的拿手好戏。《圣济总录》谓:“凡时行瘟疫,皆四时不正之气,感而病者,长少率相似。此病苟不辟除,多致传染。宜有方术,预为防之。”因此,推出了雄黄丸等“辟瘟疫不相传染”的方剂。


用芳香以辟秽气。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如苍术、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


用清热之法以解其毒。古语云:“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取其能;药不贵烦,独取其效。”清热解毒药虽多,用于预防瘟疫的则只有贯众、升麻,而尚未见到用板蓝根的记载。


发散郁火以防疫。火郁于内,则易感外邪。古人用麻黄等发散肺经郁火以防疫,机会虽少,却也另辟法门。


探鼻取嚏以防毒。《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


张坤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