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十一期

【典型案例】产业为核 乡城筑牢脱贫攻坚民生根基

发布:2020/11/08 20:34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11月刊  阅读量:

“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地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硕曲河由北向南蜿蜒而下,串起两岸片片白色藏乡村寨。


这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绕的核心区域,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一如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所说,“乡城最大的旅游发展优势是文化和民风”。文化和藏乡风情为魂,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正是乡城县脱贫攻坚的三大支撑。


作为全国“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乡城县在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紧扣产业核心,筑牢民生根基,建成了如梦如幻的田园藏乡家园。


2020831日,四川省脱贫攻坚奖获奖建议名单公示,乡城县再次名列其中。

 

藏族歌舞表演 .jpg    

藏族歌舞表演    


抓住“最大发展机遇”主攻产业


山大沟深、河谷干热、地处荒远、交通不便……乡城县一直是国定贫困县,是“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村42个、贫困户1270户、贫困人口6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6%。莽莽大山,给扶贫攻坚带来很大困难。


但乡城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把脱贫攻坚视为“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产业发展,聚力脱贫攻坚。乡城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把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变为“真金白银”和发展“红利”,把脱贫奔康作为全县的主攻目标。


数年间,乡城县推进产业项目,坚持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支撑,迅速推进产业布局。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280万元,实施产业项目53 个;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100万元,支持42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


县里引进企业建设白依藏猪保种繁育养殖园区、正斗通麦藏鸡养殖等基地,建立“公司+大户+农户”“集中养殖+分散养殖”模式,让企业成为上联市场、下带农户的纽带,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引进酿酒葡萄、藏梨、中药藏药、苹果、松茸、芫根、树椒等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租金收益”“公司+农户+定价收购”,确保群众稳定收益。


短短几年间,乡城县建成特色林业产业、水果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38万亩,养殖基地8 个;种植小杂水果、干果等经济作物,发展小庭院经济1682户。还发展仁堆、杠色等村牦牛养殖,仲古、木信等村藏系绵羊养殖和正斗金孔雀劳务合作社等专合组织66个,基本形成了89个行政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乡多品、多乡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

 

乡城县藏乡新居.jpg    

乡城县藏乡新居    


“田园白藏房”下的净土香巴拉


“一半仙气,一半地气”,这是游客对乡城风物人情的精准概括。


乡城古为白狼羌地,县城周边很多小村庄有着独特的人文和自然风光,田园牧歌下的白色藏房,是摄影旅游探访藏乡秘境的好去处。


“乡城把整个县都当作旅游目的地来打造。”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说。为了擦亮“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这个金字招牌,乡城人全力保护原乡净土——


率先在甘孜州实施藏房木材替代、全面禁伐,全面停止水电开发;实施城市规划调整,保护“一半田园一半城”的田园风光,让全县雪山、湖泊、森林、田园得到最大保护;实施无门票、无景区,高端定制化旅游,旅游发展去景区化、去商业化、去公园化、去城镇化,让人回归自然。


保护原文化,建设文化净土。成立香巴拉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协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开发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菩提、白藏房、唐卡等,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


保持原村貌、原物产,农业去大棚、去地膜、去化肥、去农药,成功争取乡城藏香猪、乡城苹果、乡城菩提、乡城松茸品牌,让传统产业焕发新魅力,成为独特的旅游商品。


一系列的旅游大动作持续不断,旅游的生机与魅力日益彰显。如今,乡城县已打造高端民宿18家、普通民宿5家,其中,有19家为贫困户。同时,还成功创建克麦村3A景区,并推进藏乡田园4A景区创建,培育菩提、唐卡、疯装、泥塑、土陶、木雕六大类旅游商品。


在电子商务方面,乡城县建成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53个,培训服务人员3000余人次,同步布局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通过企业带动,酿酒葡萄和菩提种植户户均增收分别达到1.06万元和5376元,产业支撑脱贫奔康的能力日趋增强。

 

乡城黑牦牛.jpg    

乡城黑牦牛    


“我们一年四季都驻扎在村里”


“脱贫攻坚,一个老乡都不落下”,为了兑现庄严的承诺,乡城县各级党政干部下沉一线,与贫困户一起找穷根、挖穷根,破解贫困密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一年四季都驻扎在村里,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正斗乡勒斗村第一书记列布说。


20173月,光伏扶贫项目正式落户正斗坝子。如今,10余万块光伏电板在山坡上展开,为百姓创造着效益。2017年,光伏园区为群众带来土地流转收入4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2812元,务工收入达700万元以上。


“在光伏园区,我学会了开挖掘机,花18万买了一台挖掘机在园区务工,连人带车一个月有一万八的收入,这是以往做梦都想不到的收入。”在光伏园区开挖掘机的普龙村村民格绒曲扎满意地说。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在乡城县数载艰辛的脱贫攻坚战中逐步实现。乡城县投入资金近1亿元,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388项“以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为代表的四小工程建设”,完成247公里通达通畅农村公路和26座桥梁建设,实施了121处水利工程,解决23381人吃水难、4500亩耕地灌溉难问题,全覆盖实施3737户藏房用电线路改造,开展“环境卫生村”“清洁卫生户”评比,一件件靶向精准的惠民实事,办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


“政府投入将家里的用电线路进行规范改造,对庭院进行美化建设,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脱贫奔康的劲头也更足了。”脱困后的扎姆说。


脱贫不是终点,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如今的乡城县,已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省级卫生县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县等18个荣誉称号,把旅游业打造成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正全力建设“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向着创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


乡城县高原风光.jpg    

乡城县高原风光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图片由中共乡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