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第二期

【调查研究】从业人员和平均工资稳增思考

发布:2022/02/08 15:15  作者:王永革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2年2月刊  阅读量:

从业人员和平均工资稳增思考

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例

 

[摘要]  人员及工资统计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例,通过分析全区规上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数据,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员工资;统计年报;城镇就业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统计局

 

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生产供给加快恢复,投资消费不断改善,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数量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双双实现增长。2020年全区城镇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754元,高于全市平均工资9561元,列全市第1位,比上年增加8259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列全市第3位。

 

规上单位人员工资情况


规上单位是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和工资数据的重要来源,规上单位数据和规下抽样单位数据共同构成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和工资数据。2020年,滨城区共有501家规上单位参与年度人员及工资年报,从业人员数量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连续5年实现同步增长。


——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长。2020年滨城区规上单位从业人数7.1万人,列全市第2位,占全市的17.1%,增长6.4%,列全市第3位。规上单位从业人员规模自2016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增长。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增长4.2%,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9.6%,第三产业发展吸纳从业能力不断提高,增长速度快于第二产业。分行业门类看,14个行业门类中,10个行业人数同比增加,3个行业(居民服务、房地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数有所回落,制造业基本持平。从业人数最多的3个行业为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总量的42.3%17.6%11.3%,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所有行业从业总人数的七成。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提升。2020年滨城区规上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078元,比上年增加5771元,总额列全市第5位,增长9.3%,增速列全市第3位。规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实现5年增速超过8%。从行业门类看,平均工资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6%,制造业增长1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受新冠疫情冲击较为明显,平均工资分别下降9.9%6.8%2.1%1.9%。工资水平最高的3个行业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热燃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均超过10万元,分别达到142453元、101929元、100285元。从位次看,14个行业中,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2个行业由于物业和环卫从业人数多、收入低,列第10位,这两个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区总人数的6.4%、占全市2个行业总人数的38.0%

 

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间收入依然不平衡、差距大。总体来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4.2万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分别为第二位和第三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均超过10万元,最低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只有3.3万元,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相比略高,分别为4.2万元、4.3万元,年平均工资最高行业水平是最低行业水平的4.2倍,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高收入行业单位少、人员少。从全年数据来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科技含量高、收入水平高的行业虽然在全市居于前列,但在滨城区单位总体中仍然是数量少、规模小,就业和收入带动作用不明显。如,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家,最大的单位仅146人,其中12家从业人员不足百人;文化体育娱乐业4家,最大的单位541人,占行业的8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家,其中2家共1678人,其余2家从业人员合计仅9人。总体来看,高收入行业单位少、人员少,行业发展和就业带动作用均不够明显。


——部分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低、人员多。滨城区14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人员工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但就业人数却占到总数的42.1%,其中有3个行业年平均工资低于5万元。主城区发展的需求带动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及物业、环卫等行业就业人员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县区,4个低收入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就业人员占全市同行业就业总人数的37.0%。这几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相对较低,在拉低整体工资水平的同时限制了消费能力,不利于提升消费市场活力。


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


——持续巩固实体经济,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促进就业来看,二产依然是就业队伍主力军。二产稳定全盘就业稳定,今后应持续推进二产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提高第二产业吸纳就业数量。在稳定就业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展“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实施一企一策、一企多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开展政策惠企、要素助企、减负惠企、服务暖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企业发展进而带动提升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特别要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提升低收入行业内生动力,不断提高低收入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


——努力推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滨城区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规模较大且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吸引就业形式丰富、就业择业灵活,应结合产业特点积极推进二三产协调、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主城区区位优势,重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二三产业生产运营相互助力、促进循环,实现“二产稳基础、三产促活力”,促进企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提升消费水平、增强消费活力。


——大力实施引进人才战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行业。一是大力引进高水平企业和人才,通过提供住房、发放补贴、户口职称优先办理等各种优待政策提高吸引人才能力,促进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更加注重吸纳科技含量高、技术含量高、运营理念新的企业入驻滨城,更加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滨城、留在滨城,助力滨城发展、引领滨城创新。二是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就业增长空间,同时进一步通过公益性、服务性岗位,不断增加就业规模。要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企业和项目发展。一方面优化现有企业的运营服务,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滨城营商环境新高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滨城,加快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强化新兴产业服务能力,通过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活动、滨城区产业会客厅服务平台、“创新强企”等举措,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企业发展,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不断增加规上企业数量,壮大规上企业规模,促进“四新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新落户企业质量和水平。


——依法依规做好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全区上下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严格落实统计制度要求,扎实开展统计调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升规纳统有关政策,执行好月度、年度纳统制度,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统计管理和服务,确保应统尽统,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人员工资变化情况。积极开展统计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报表单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自觉增强统计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人员工资统计数据质量,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统计贡献。


  王永革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