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第二期

【调查研究】从德州实践看康养产业发展对策

发布:2022/02/08 15:18  作者:张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2年2月刊  阅读量:

[摘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是我国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养老发展格局整体转型的重要支撑。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对高质量健康养老的需求,还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现代服务业新发展。为了促进德州市康养产业的发展,笔者分析了康养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德州市完善康养产业、推进医养结合等关键措施。

[关键词]  康养产业;现代服务;德州市;健康养老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养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康养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并已成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致力打造健康产业体系及大健康产业集群,通过建设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养老示范样板工程,实施康养服务标准化规范管理,促进养老机构高效运行,推动全市康养产业的发展。

 

康养产业助力经济新发展


——有助于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康养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保障,可为婴幼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等整个人类生命周期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德州老年人口多,养老需求量大。统计显示,2020年德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20万,占总人口的20%。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群体既有较好的储蓄,又有闲暇时间,对医药物资、保健品、康复护理、医疗、旅游等的需求急剧增加。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市场和保健品市场总规模达1.56万亿元。因此,如果不重视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那么随着德州市老年人需求的激增,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康养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康养产业可以从健康农业、健康制造、健康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快以上三个方面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2020年德州市康养产业的营业收入是上一年度的两倍。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链形成,未来有望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康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将逐步提升,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康养产业增长迅速,可持续性强,发展潜力大。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在劳动力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康养产业作为低污染、低能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产业代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同时,康养产业的优先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由能源密集型和低利用率的“线性经济”转变为高利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带动就业。服务行业岗位需求量大且技术要求很低,许多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获得从业资质,这可以为低教育水平和缺乏劳动技能的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德州市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康养产业来吸引投资、促进就业、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同时,康养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养老、医疗、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都可以带动就业。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大规模的疾病传染防控工作,现有的医护人员尚不能满足需求,医疗保健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有助于扩大内需。康养产业服务的市场群体包括疾病群体、亚健康群体和健康群体。疾病人群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保健恢复健康;亚健康人群通过森林康养和温泉保健来保持健康;健康人群通过体育和文化保健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各个市场群体对康养产业都有一定的需求。康养产业可以与旅游、文化、医疗等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并在整合过程中产生相关的配套需求。例如,康养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产生健康养生旅游需求,康养旅游的发展又关联到旅游六大要素,产生饮食、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等需求,从而扩大内需,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

 

要破解的主要问题


——有效供给不足。《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康养产业市场需求巨大,但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未来10年中国养老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目前,我国老年人康养服务产品年供应量仅为4800亿元左右。需求持续强劲,但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德州市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数的20%,面对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将会持续增高。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600多个城市几乎没有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疗床位占医疗机构总数的1.8%。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85万家,床位78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床位只有33.8张,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此外,农村养老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医疗保健产业建设缺乏养老康复一体化的高端养老措施支持。德州市目前的养老康复基础设施存在短缺,以德州市德城区为例,德城区常住人口45.1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7.45万人,老龄化率16.63%,养老机构的床位却远远不够。


——产业研究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康养产业一体化融合程度高,产业辐射涉及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目前,我国对康养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研究体系。康养产业的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此外,我国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医学知识和疗养知识的专业人才,康养产业从业人员在年龄、知识和技能上都不能满足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养服务需求。


德州市发展康养产业建议


与国内外康养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德州部分区县如夏津县的健康产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德州市可以依托独特的地形和资源条件,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道路。


——完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针对康养产业有诸多指导性政策,但现有政策不全面,尚未形成体系,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在医疗保健方面,政府可以出台包括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康养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的优惠政策,完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使患者能够快速、及时地结算医疗费用。在企业投资方面,实行减免税,适度放宽申请条件,简化审批程序,优先供给建设用地,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在企业融资方面,扩大银行信贷供给,降低贷款利率。在养老金政策上,提高最低养老金标准,实现养老兜底。


——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市场上以康养服务为主的行业很少,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市场上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政府可以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积极与市场对接,建立一系列如旅游管理、医药、护理、健康医疗等与康养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大教育投入,邀请知名教授、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学者参与教学,例如,通过补贴生活费用和降低学费等措施吸引学生报考。高校积极组织专业课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颁发职业证书,规范职业标准。同时,要提高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通过入职补贴、绩效奖励等措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打造康养基地。康养产业涉及领域广泛,德州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康养产业与农业、医疗、旅游、温泉、文化等结合起来,以“全域康养”的发展模式,建设康养基地。德州市林业、温泉、中药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可重点建设森林保健基地、温泉保健基地、中药保健基地、体育保健基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主动牵头评选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对质量较差的康养基地给予黄牌警告。企业可以开发衍生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打造高品质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包装和推广,通过举办节日活动、邀请名人等措施提高自身影响力,打造区域品牌。


——进一步推行“医养结合”模式。近年来,“医养结合”理念在许多国家受到追捧。德州市可以借鉴国外“医养结合”的发展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内部设立老年康复保健中心和护理中心,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构建社区医疗养老数字化平台,逐步推进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将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项目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鼓励医疗机构扩大委托管理等养老服务,切实推进和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明确服务体系责任主体。


——建设智慧健康园区。智慧康养是医疗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重大新应用技术,近年来在养老产业中逐渐兴起。科技与医疗相结合,可以起到实时监控和全时段护理的作用。政府可以完善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老年人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可以积极创新智能健康产品,扩大产品范围,如完善智能手环的功能,设置定位、报警、检查等程序,实现全方位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研发水平和配套设备,促进健康产业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康养产业是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是德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德州要紧跟健康中国战略步伐,重视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有效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使健康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康养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因地制宜地将当地资源与养生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产业发展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德州市在旅游资源、养生资源等各方面都具有相对充分的优势,但要正视康养产业开发和设计方面的不足,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以促进区域康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张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