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立足四川、融入重庆”,四川广安市各区县主动融入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兴增长极,探索出区域合作新路。
四川省广安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位于四川东部,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出川入渝的“东大门”,辖2区3县1市,辖区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现已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广安市始终坚持“立足四川、融入重庆”发展定位,全面加强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兴增长极,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合作发展新路子。
“渝广合作”成西部区域发展典范
积极抢抓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按照《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加强与重庆务实合作,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成果持续扩大,形成了宽领域、广范围、深层次合作格局,渝广合作成为西部区域合作发展典范。
——发展规划无缝衔接,形成渝广一体发展格局。重点加强与重庆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发展等方面规划对接,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重庆大都市与广安市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完成渝广合作“十三五”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年度合作计划等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渝广两地一体发展、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协作配套,培育高端新兴产业集群。与四川省经信委、重庆市经信委签署《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协议》,规划三方共建“川渝合作共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川渝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川渝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示范区,对接配套重庆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积极融入渝西旅游经济带联盟和重庆都市旅游经济圈,与重庆共建“泛环渝旅游合作示范带”,工业项目50%以上为重庆配套,每年销往重庆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外销总额75%,每年接待重庆游客占全市游客总量60%以上,广安成为重庆重要的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后花园”。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将铁路、公路、水路等对外通道建设纳入《重庆市与四川省毗邻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兰渝铁路、巴广渝高速、广安港等重要通道建成营运,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开工建设,极大地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依托蓉欧快铁和渝新欧国际铁路等对外大通道,主动争取实施广安至重庆的铁路通道建设。目前,两地已形成3条铁路、3条高速、5条国省干道、1条水路的交通网络体系,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
——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实现两地市民同城待遇。加强与重庆在政务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合作,两地共同开设企业异地投资工商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开展学校间教学管理交流合作,启动实施重庆市部属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广安医疗机构工作,建立渝广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电子转移接续、劳动保障维权协作等系列制度办法,促进了渝广两地公共服务有效对接。
借势借力建川东北中心城
充分发挥纳入成渝城市群发展、重庆城市群规划优势,做好融入重庆文章,借势借力加快发展,建设川东北中心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
——主动融入重庆发展,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带动。重庆将广安作为第7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纳入重庆城市群规划,支持广安发展带状城市,推动广安与两江新区深化对接交流。我们主动融入重庆城市群,全面对接重庆城市规划,加快发展广安主城区、国家级经开区、官盛新区、神龙山组团城市等城市核心区,支持紧靠重庆的邻水县、武胜县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主动接受重庆主城区辐射带动,促进了渝广两地同城发展。
——加快组团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实力。为更好地承接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坚持走组团城市发展之路,以广安主城区为中心,通过城区间快速通道建设,促进中心城区与各组团融合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容量,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为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广(安)岳(池)大道建成通车,广(安)华(蓥)快速通道正加快建设,广(安)前(锋)大道完成改造升级,正积极争取将广(安)武(胜)、广(安)邻(水)快速通道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实现了各组团城市在规划上相互对接、在空间上相互靠近、在发展上相互促进,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积极分担核心城市功能。加快商贸体系建设,摩尔春天、重庆百货、美好家园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落户,城市核心商圈逐步形成。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成功引进远成物流、成诺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枣山、前锋、临港等一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加速构建。加快金融体系建设,成功引入成都银行、重庆银行等在广安设立分支机构,金融组织日益健全,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渐成规模。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实现与重庆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与省政务云实现共享共用,电子政务交流便捷畅通。
创新发展迈向新兴增长极
紧跟科技变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正逐步向成渝经济区新兴增长极迈进。
——培育创新发展动力,建设创新发展先导区。探索借智借力发展新路子,聘请高端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把脉问诊、牵线搭桥,带动了一批“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的知名专家、院士团队落户广安;依托与北京中关村、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力推进科技合作创新,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市企业技术中心56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6个,成功创建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为推动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发展高地。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高新技术、新型住宅制造、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2015年实现产值829亿元、增长36.5%。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等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速培育,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和现代物流业试点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规模、质量水平大幅提升,探索出了“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丘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营造开放合作优势,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先后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等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法国布罗涅·比扬古市、韩国龟尾市等重要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0余个国际国内知名商会、社会团体等建立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重点区域合作,先后与重庆、深圳、天津、中关村等重点区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深入推进区域协作共赢发展,渝广共建产业园、广安(深圳)合作产业园、天津高新区(广安)创新示范园区、广安高新产业示范区(中关村产业转移基地)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能力不断增强,建设区域合作典范取得明显进展。
力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把广安打造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联合南充、绵阳、遂宁、德阳、广元共同出台《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印发《广安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8大重点任务和29项具体工作扎实推进。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在重点开发区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在重点生态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石漠化和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华蓥山森林公园、嘉陵江和渠江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水源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路子。
——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兼并重组、产能转移、转产升级。“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27亿元,关闭地方小煤矿39个、淘汰落后产能923万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废弃物、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节能产品开发、节能技术成果推广使用,开通城市慢性公交系统,发展CNG营运汽车965辆,发展LNG公交车142辆,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1000多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主动参与川东北森林城市群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大力推进有山皆绿、重点补绿、身边增绿、全民爱绿、政策扶绿“五大工程”,加快建设以华蓥山和嘉陵江、渠江为重点的生态廊道,森林覆盖率达45.2%,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施环境共建共治,与重庆市、川东北经济区兄弟市等地,建立水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嘉陵江、渠江、大洪湖和御临河4条主要河流出境处建设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稳定达标率100%,出川断面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有效保障了下游重庆的饮用水安全;建设投运川渝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示范项目PM2.5空气自动站,实施重点企业排污情况24小时监控,有效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作者:罗增斌 职务: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上一篇: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带来三大利好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