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9第八期

【调查研究】壤塘文化内源式发展思考

发布:2019/07/31 17:20  作者:张德发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9年8月刊  阅读量: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文化优先”战略,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积极推进了“文化发展”工作,着力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样板、宗教文化适应社会主义样板、文化产业助农增收脱贫奔康样板、民族文化引领民族地区发展样板”。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文化发展探索内源式发展道路”的模式得到了各方面认可,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壤巴拉节盛况.jpg    

壤巴拉节盛况    


壤塘文化发展举措


——厘清文化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实现因地制宜。明确文化壤塘发展定位,确定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黄金地、川甘青结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川甘青结合部多元民俗文化体验地”的发展定位,确立了 “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同时,借智四川省社科院,对壤塘文化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编制了《壤塘县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壤塘县专项规划》等文化规划,作出了《关于促进壤塘县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


——明晰发展步伐,做到统筹推进、实现点面结合。一是创办非遗传习所,实施非遗“生产性”保护。采取“政府扶持、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坚持“传习所(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已创办了藏香、唐卡等传习所27个。二是建设传习创业园,培育园区的孵化功能,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传习创业园(画家村)。第一期70栋民居将有140名非遗传承高端人才入驻,成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三是建设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以中壤塘为核心,以南莫且湿地和则曲河风景名胜区为双翼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着眼“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启动核心区三大寺保护、觉囊文化博物馆、玛拉雅文化中心、棒托石刻文化公园及中壤塘市政工程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把中壤塘打造成4A景区。四是开辟交流新领域,坚定文化“走出去”步伐。在上海举办“壤塘非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在马尔康举办壤巴拉文化传承与保护——壤巴拉文化论坛,分别在绵阳、德阳、温州举办“绵阳·壤塘”“德阳·壤塘” “温州·壤塘”文化周;在上海金泽镇、深圳瓷爱谷文化园区建成18个“飞地”非遗传习基地。同时,壤巴拉藏戏、觉囊梵音古乐、觉囊唐卡多次在国内展演。


——健全文化体系,做到载体丰富、实现创新发展。一是开展文化活动。每两年定期举办“民间手工艺技能大赛”,培养了大批手工技能人才;每年定期举办“壤巴拉节”,开展壤巴拉锅庄、赛马会等众多文化活动;承办阿坝州文化扶贫现场会,举办“引客入壤”及壤塘旅游发展论坛。二是打造文化实体。正在建设觉囊博物馆、壤巴拉博物馆和森工博物馆,拟建康萨博物馆和夏炎博物馆,在建壤巴拉文化公园1个、中壤塘特色文化小镇1个;创编《悬天净土壤巴拉》《亲亲壤塘》等15首壤塘歌曲,编著《壤塘乡土》《一览壤巴拉系列丛书》《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壤塘篇》等书籍;建成电商中心1个、线下体验店4个。三是筹建文化研究院。坚持“聚才—贡智—发展”理念,完成 “壤巴拉文化研究院”筹建工作,拟聘请各类专家学者作为壤塘文化发展顾问,将集结国内文化届泰斗作为特邀研究员,争取各层级、各领域的文化人为壤塘文化发展出谋划策。

 

壤巴拉觉囊非遗文化(上海)交流活动.jpg    

壤巴拉觉囊非遗文化(上海)交流活动    


壤塘文化发展的出路


——坚定“文化强县”发展定位。坚持“文化优先”战略,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通过创建“传习基地”、开展“生产性保护”、进行“活态化传承”的方式,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川甘青结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黄金地、川甘青结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川甘青结合部多元民俗文化体验地”的发展定位和“文化壤塘”发展路径,着力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样板、宗教文化适应社会主义样板、文化产业助农增收脱贫奔康样板、民族文化引领民族地区发展样板。


——坚定“文化强县”发展步伐。一要坚持一个方向——推进文化产业化。针对文化发展零星、分散而庞杂无序的现状,必须在深度挖掘壤塘文化的本质,坚定产业化发展方向,将壤塘文化聚合起来,形成特色和品牌,走集约发展道路。二要坚持一个目标——建设文化产业园,全力推进觉囊文化博物馆、玛拉雅文化发展中心等主体建筑项目,加快实施中壤塘过境公路、旅游基础设施等基础配套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传习所公司化、品牌化、商业化,加强入园企业的公司化运作,逐步将文化产业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园区和“美丽家园·文化原乡”,使文化产业园成为壤塘文旅产业的中坚。三要坚持一个重点——扶壮“壤巴拉”文化。学习好、研究好、运用好国家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将非遗活态传承体系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打好政策“组合拳”,扶持唐卡、藏香、陶艺等传习所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加强推广营销。


——坚定“文化强县”融合发展。一是做好“文化+扶贫”,把文化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扎实做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数字影院和广播电视站(台)标准化建设;用文化充实精准扶贫内涵,既扶物质,更扶智力、扶精神、扶文化,借助27个传习所和18个“飞地”传习基地,继续在农牧民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发展“能人”、就业致富“能人”,继续走好文化精准扶贫。同时,做好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二是做好“文化+传承”,坚持以保护文化为重点,做强非遗传习所“1+N”综合发展模式,深掘更多优秀民间文化,积极申报国家、省和州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做好日斯满巴碉楼等文保单位维修工作,继续编纂《一览壤巴拉系列丛书》等从书。三是做好“文化+人才”,结合现有文化人才队伍底蕴,瞄准未来文化技艺人才前景,启动实施“技艺人才培养工程”,将热爱壤巴拉文化的壤塘青年培养成为文化稀缺性技能人才,促使壤塘人才走出去,带动内地人才走进来,推进壤塘社会跨越式发展。四是做好“文化+旅游”,做亮“悬天净土·壤巴拉”文旅品牌,着眼“商、养、学、闲、情、奇”要素,依托非遗传习创业、浙川文化产业园及独特文化资源,发展以壤巴拉非遗文化体验游为核心、以高原藏区生态游为特色的品牌旅游体系,抓好中壤塘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棒托石刻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高原林海秀城四川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非遗传习创业、浙川文化产业园和藏艺演艺厅建设,力争基本建成并运营,推出以藏族多元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以原生态自然资源为依托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形成一年四季皆可游且独具吸引力的新型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德发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