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各领域的发展与振兴初具雏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了保障。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贫困依然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金融扶贫作为有效的扶贫举措,解决了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但在普遍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亟待完善。为此,本文以县域农村的金融扶贫为基础,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针对我国的农村贫困现状,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拓展县域农村的发展视野,积极探索和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帮助各县域农村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面对庞大的农村金融需求市场,金融扶贫产品、服务及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加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与完善,拓展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将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金融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
——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力量不足。随着金融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掀起了农业金融服务的热潮。但受制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情况,大部分的金融服务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而农村信用社作为直接面向农民的窗口,其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孱弱,加之服务网点、金融环境等差异,导致面向农村的金融扶贫服务无法全面、高效地开展,大大减缓了金融政策的落实步伐。同时,虽然部分的小型金融服务机构面向农村,但由于自身的规模及需求间的巨大差距,仍然无法满足农村的金融服务。
——县域农村金融产品相对缺乏。现阶段的农村扶贫工作正有序开展,并且在各项政策的指引下,其工作领域得到了大幅的拓展,从而对金融产品种类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上,主要还是以储蓄、小额信贷及抵押类贷款为主,这类金融服务产品虽然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明显与当前的金融扶贫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无法真正发挥金融服务的作用。尤其是金融服务方式与额度趋于传统,与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需求存在差距,导致金融产品供给与金融需求错位。
——金融担保及风险体系不完善。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有着较大区别,由于农村自身发展的限制,可利用的合法抵押物较少,而农村的“两权”抵押贷款服务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土地确权等工作尚需完善,这也造成县域农村金融体系的缺失。同时,金融服务机构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为防范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对贷款风险评估标准设置较高,主要以小额信贷或者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这导致金融服务的持续性下降,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全面实践。
——金融扶贫的政策引导性不强。“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在不断的政策推进下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使“三农”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对于政策扶持方面,主要以粮食直补、专项贷款及政策引导等方式进行,宏观上看,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经济的振兴,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未来发展及贫困问题。但从微观上而言,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条件不同,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加之监管漏洞及政策执行打折等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受到影响。
县域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策略
——注重金融体系建设,夯实金融服务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展开的形势下,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保障、服务、支付、担保及组织等体系构建,切实发挥金融政策服务县域农村的功能。同时,全面展开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与信用评定纳入工作范畴,构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及信用县等联创工作,将农村信用等级与金融扶贫政策挂钩,以此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开展,防范金融安全风险问题产生。从金融服务机构及农村金融扶贫的实际出发,还应加强针对性业务的开展,将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向县域农村下沉,增加服务的机构数量及调整金融服务的指向,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配置。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还要突出农村信用评定的功能,为优质信用的农村提供更为优惠的金融保障措施,从而更好地打开金融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践行多元化扶贫。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短板,要切实结合县域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际,打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新格局,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手段与实践方法,根据农村扶贫工作的新任务、新需求与新动向,通过丰富金融产品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多元化开展提供支撑。如加强贫困户的金融保障措施,提供短期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等优惠,并完善服务的相关流程,使金融服务更好地渗透于农村扶贫发展。此外,应积极向农村引入金融保险服务,加快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纳入核心的范畴,如采取流动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大专项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打造一流的农村金融扶贫服务,全面推动服务网点的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的业务能力,全面实现农村金融服务辐射发展的目标。
——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破解农村融资难题。从农村金融扶贫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将政策定位与市场运作有机融合,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向农村金融扶贫领域发展,加快实现业务领域向农村金融服务倾斜。建立健全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代偿分担与补贴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在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加强“两权”工作融入政策推动范畴,加快产权交易模式及市场的构建,扩大土地流转的渠道,从而利用现代农村的新型资源,带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高效运行。同时,积极确立扶贫龙头企业作为牵引,构建新型的农村融资合作模式,探索“政府+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金融+贫困户”“政府+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服务,从而突破传统的融资瓶颈,最大限度满足涉农主体的信贷需求。
——强化金融政策引导,助推金融服务发展。维持县域农村金融扶贫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突出政策引导的优势,通过扶贫政策的指引与规范,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在各领域的渗透。金融扶贫政策支撑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程,同样是一项关键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工程,在庞大的扶贫系统运转之下,应全面考虑国家经济领域的特点及规律,积极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出发,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合作与推动,夯实金融服务的政策与机制基础,使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实现有机的统一。避免由于金融政策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所引发的问题,切实将政策作为推进与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的基础,构建以制度层面为依托的金融服务体系,真正体现金融扶贫的实际效果。如农业发展部门积极联合银监会、财政部等,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实现标准化的政策推动模式,从而科学有效地提升政策对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引导力度。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县域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机遇期,依托科学的农村金融扶贫趋势,不断增强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扶贫力度,创新金融扶贫的方式,使农村地区各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更需要持续增强农村金融扶贫力度,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优化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格局,为精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作者:刘奥 单位: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