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鸟瞰乐山
而同样位于长江上游的乐山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把产业政策,强化投资项目准入机制,印发了《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通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新能源、新技术运用。
6月13日至14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跟随四川省决咨委副主任、省政府原秘书长、现任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唐利民,时任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张成明一行来到乐山市“两边一川”(即峨边县、马边县、沐川县),调研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价值转换 峨边做强生态农业
“走不完的大山,看不完的心酸”是峨边曾经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位于小凉山区域的峨边彝族自治县,山高坡陡、路险沟深、田不成方、地不成块,农业现代化之路注定艰难。可当地政府和群众面对困局,突破桎梏,坚持生态立本,突出山区生态和立体气候优势,培育起了生态有机的效益型农业。
峨边大风顶
“立足‘三河流域’和山区立体气候特点,我们以高山、中山、低山的错位优势布局了‘三河三带’产业带,同时也是三个农旅融合百里产业带——大渡河流域的百里水上奇道·产村融合发展带、白沙河流域的百里果蔬产业环线·彝家新寨群、官料河流域的百里生态旅游和彝文化长廊。”峨边县副县长龙克强介绍道。
而三河三带孵化中心就是其典型代表。该中心创新山区现代农业“2+3”体系,致力推动农业立体融合、产业链条交叉融合、产村一体深度融合、联农带农利益融合,孵化培育“1+6+N”省市县园区,带动三河流域11乡镇81村“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彝族文化+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建立起了“创业孵化、品牌推广、物流仓储、大数据服务”四大运行系统,实施“峨岭云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62家、特色农产品品牌36个。不止如此,孵化中心还深度挖掘小凉山彝族文化和特色生态资源,培育开发出“彝风彝韵”“彝枝独秀”等120余种特色品牌。
在此基础上,孵化中心还成立了品牌协会和电商协会,打造电商(微商)“零门槛”创业中心,建成95个县乡村电商销售网点和成都、重庆、乐山等线下体验店,2018年12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创天地,2021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1.5亿元。
产业升级 马边围绕彝茶做文章
山川绵延起伏,天空湛蓝澄澈,木质庭院依山而建,盛开的格桑花随风摇曳,无尽的夏绣球花绽放在低矮的栏杆边上,心胸随着入目处的视野一起开阔起来,而这一切都是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胜景。
这里,是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福来村的卡莎莎乡村度假区。“卡莎莎”由彝语“谢谢你”音译而来,既为了感恩社会各界对项目落成的贡献和帮助,也源于政企携手共建、共谋发展的一段合作历程。当地人更喜欢把这里叫作福来文旅项目,其规划占地约455亩,核心开发区约15公顷。在坐拥千亩高山茶园梯田的山野之中,看云海瑰丽,实在是乡村度假的点睛之笔。
在峨边三河三带孵化中心工作的彝族姑娘 周淼葭 摄
2019年,马边县委、县政府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扶贫办的牵线搭桥下,与中国旅游集团牵手合作联合开发建设福来文旅项目。其主要以茶产业为基础,彝茶文化为主题,彝风彝俗文化为补充,优美的山地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着力打造成为中国彝茶文化深度体验地和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修建并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增设帐篷房、树屋、露营平台等,并完善丛林穿越、索道、烧烤、亲子乐园、文创产品等旅游体验项目。
项目所在的福来村原是省级贫困村,已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并在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00万元。自2015年8月以来,福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基层党建稳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福来村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
马边县四川德顺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周淼葭 摄
距离福来村大约15公里的地方,是四川德顺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公司于2018年入驻马边,是当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主要从事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热风干燥食品和冷冻竹笋食品加工,集种植、研发、生产、国内外销售于一体。其已通过FSSC22000和HACCP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已经成为美国星巴克、欧洲雀巢食品的合格供应商,并签订了全年满负荷运转的订单量,计划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口180多人,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出口创汇320万美元。
该公司农产品出口不仅实现马边自营出口零的突破,更为整个乐山地区加快农产品产业链升级,助推乡村振兴产生了深远意义。
品牌培育 沐川擦亮魔芋金字招牌
凉面、杨枝甘露、珍珠奶茶、素饼……这些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产品,居然全都是用魔芋做出来的。“不只这些,我们公司还生产有白魔芋代餐粉、魔芋素毛肚、魔芋丝结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如是说道。
今年4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公告》显示,由沐川县魔芋协会申报的“沐川魔芋”地理保护商标,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功。
“我们企业也想利用‘沐川魔芋’的金字招牌,在国内销售上进行开拓,开通线上销售平台,比如淘宝、叮咚买菜、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今年国内销售收入预计在4000万元以上。”刘磊说道。
森态源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集魔芋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年加工鲜芋3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出口创汇2400余万美元,出口创汇居全国魔芋企业第一位。在森态源生物科技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沐川县已建成珠芽魔芋基地5000余亩,预计采收叶面果41.9吨、种芋1372吨、商品芋9220吨,魔芋产业综合产值达4.6亿元。商品芋需求空间大,魔芋种植前景广阔。此次成功注册地理保护商标,将进一步提升“沐川魔芋”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更高的产品价值,为沐川县魔芋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魔芋,是沐川县的特色产业。森态源公司精耕魔芋产业已近10年时间,发展到今天,已有出口产品魔芋膳食纤维、魔芋胶、魔芋丝结、魔芋面等多个系列,目前已获1项发明专利和39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产品销往美国、法国、德国等46个国家。可以说,森态源公司魔芋产业的发展与沐川县委、县政府“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高度吻合,完成了魔芋从基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
现在,沐川县的魔芋产业基地已成为工业旅游AAA级景区、形成魔芋基地——魔芋初级加工——魔芋精深加工——国内外线上线下销售完整产业链,工农旅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外,沐川县还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重点加强地标培育,打造地标品牌、突出地标保护,不断以知识产权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沐川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 周淼葭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乐山市发改委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