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推动工业企业创新升级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山东德州县域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要通过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引进创新人才、强化创新成果转化等有效举措,扎实推动德州县域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工业企业;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县域工业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深入挖掘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成效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德州县域工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德州县域工业企业总数为6726家,比上年增加651家,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552家,比上年增加144家,增长13.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有5301家,比上年减少47家,下降2.1%,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76.9%。总体来看,德州的县域工业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比不断增加、工业企业的机器人安装密度快速提升,传统工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加快转型。
创新模式、业态不断涌现。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德州全市有24.3%的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模式,有35.9%的企业采用“管理创新”模式,有26.4%的企业采用“商业创新”模式。2022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占比达到49.2%,这充分说明了德州市的县域工业企业通过不断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22年,德州县域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58%,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2.23%。创新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德州县域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22年,德州县域工业企业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数为14.9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3件,居山东省前列。
创新成效初显,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德州县域工业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品牌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全市近年县域工业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增强。
存在的问题
创新投入不足。虽然德州市县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总体上仍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调研发现,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3%以下的企业有16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3.2%,50%的受访企业科研、技改经费在10万元以下。研发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有27家,占总调查企业数的73%;研发人员在100—499人的企业有9家,占总调查企业数的24.3%;研发人员数量在5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
创新人才缺乏。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县域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一些企业科技人员仅1人甚至没有;调查企业中70%的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 4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数量占39.6%,45岁以上科研人员数量占30.1%,50%的企业科技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是制约县域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调查的37家县域工业企业中,仅有13家企业有技术研发团队,只有4家企业拥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才。
创新产出不足。县域工业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不匹配,大型企业、高收入企业拥有的科技成果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匹配。2022年全市县域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为1.01%,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3257件。从创新产品来看,全市县域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5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9件;实用新型专利数为1479件,其中发明专利数为966件;外观设计专利数为32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为1件,创新产出仍然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创新环境不优。创新环境是影响县域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德州市的创新环境仍然有待优化。部分县域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和能力。加之受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限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技术创新难以开展。
对策建议
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德州市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继续强化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领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要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和国家的“双千工程”。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工业企业能够通过便捷融资开展创新活动。
加大创新投入。县域工业企业应当扩大科技投入,加大对应用型创新成果的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企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县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为发展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提供更多创新资金支持和保障,让企业敢于投入,用好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企业在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引进创新人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合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进体系,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加快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企业要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发挥企业家精神,不断将创新成果运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要协同相关部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北方中心德州分中心、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德州分中心等方式,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和服务体系。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在评价指标、方法、流程等方面探索适合德州实际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权威性,重视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激发企业从业人员的创新活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