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汉源县作为雅安市贫困村、贫困户最多的县域,共计建档立卡贫困户3084户(其中:产业帮扶2406户),总贫困人口8825人,贫困村63个,贫困人口约占全市贫困人口2.8万人中的1/3,贫困村占全市261个贫困村中的1/4。
面对异常艰巨的扶贫任务,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源县联社主动作为,始终扮演“地方金融扶贫主力军”的角色,通过“支部共建”“支付惠农”“小额扶贫贷款”“银信惠农书屋”等方式,打出一套“扶贫组合拳”,从“输血”到“造血”,从“力扶”到“智扶”,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汉源联社请来农技人员为贫困户讲解种殖技术
发挥 “输血”功能
践行“力扶”使命
2016年以来,汉源县联社先后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省联社金融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细则”,为小额扶贫信贷的发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7月15日,汉源县联社参加汉源县“黎州讲堂”,以“农信助你奔小康,把你‘贷’进新生活”为主题,向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分管领导、6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及相关扶贫部门宣讲扶贫小额信贷机制,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面达100%,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100%,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达100%,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7户,贷款投放1140.5万元,覆盖汉源县全部63个贫困村,信贷投放量为雅安市金融系统之最。
金融渠道建设,是健全金融扶贫服务网络体系的重要支撑,它如同一根根连接贫困村“心脏”的血管,为扶贫“输血”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生命通道。汉源县联社立足于“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多渠道、多方向建设扶贫服务网络体系。2016年,实现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中的贫困村自助机具100%覆盖,达到 “村村有机有点有联络员”的渠道建设目标。2016年 12月30日,汉源县联社双溪分社正式开业。双溪分社(便民服务网点)不仅承载着汉源农信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它的开业更对该网点所辐射的贫困村发挥着重要的支付结算作用,让“血管”有效舒张,让“血液”有力循环。
信贷员深入贫困户家中宣讲金融知识
增强“造血”能力
创新“智扶“模式
尽管“输血式”扶贫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但唯有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实现精准扶贫的“锦上添花”。对大多数贫困户而言,文化层次低、思想认知慢、发展技能差才是导致贫困的最根本原因。汉源县联社不仅仅“予人以鱼”,更注重“授人以渔”,通过打造银信惠农书屋、支部牵手扶贫、开展农技知识课堂、大力推进助学贷款产品等形式,着力于提高村干部、贫困户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农业发展技能,着眼于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2016年,在雅安银监分局的牵头下,汉源县联社以“智力扶贫”为出发点,“银信书屋”为纽带,在双溪乡木楠村搭建“银信惠农书屋”,共捐赠农业技术、科学知识、科普教材等类型的书籍800余册。通过搭建知识平台,提升“造血”能力,完善“智扶”模式,贫困户以此学习掌握相关种养殖技术。
脱贫攻坚,成败系于精准,关键在于有一支扎根扶贫最前线、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组织队伍。汉源县联社以党建示范,连动产业,全力以赴助农脱困为方向,通过九襄党支部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与汉源县阳光果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以乐购商贸为平台,开展多渠道农产品销售、农技知识、种植经验交流,带动了该合作社中众多贫困户提高收入,将“田间课堂”从合作社覆盖到村组,转移到全县其他贫困村进行授课。
“智扶”的长久,关键在于有效解决青少年的教育及日后的创业就业难题。汉源县联社在扶贫道路上,坚持以大学生助学贷款为抓手,以青年创业贷款为支撑,以爱心心理辅导为补充,切实完善“智扶”模式,让“造血”功能得以青春常驻。截至2016年末,汉源县联社累计向贫困村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35万元,实现所有贫困乡镇全覆盖,发放贫困村助学贷款为全市之最。
有效的增强“造血”功能,还需不断的促进“新陈代谢”。有力、有效、有面的金融知识宣传,无疑是促进整个扶贫“造血”中“新陈代谢”的催化剂。2016年,汉源县联社以“人人都是‘宣传部长’,人人争做‘宣传先锋’”为落脚点,先后10余次前往贫困村,通过全面的金融知识宣传讲解,“一对一”的金融服务解读,“手把手”的金融常识教学,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宣传面100%,逐步深化贫困户再“造血”功能,使“智扶”模式日趋完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虽任重而道远,但非坚石不可斩断,只要能上下一心践行使命,汉源县联社必将在扶贫之路上立下“军令状”,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围势”,点滴积累、全力出击,为脱贫攻坚战役吹响胜利的号角!
(康雪嵩 本刊记者 陈天航)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