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小农户面临土地要素供给困难、产业资金支撑不足、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市场抑制效应加剧、生产技术提升面临障碍、支持政策存在靶向偏差六大共同性发展困境,严重阻碍其有效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通过创新性实践探索,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彭山模式”,为全面深化这一重要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典型借鉴。
彭山区是第二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四川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针对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性矛盾,彭山区着力强化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取得了极为显著的重要进展,探索形成了以“瞄准小农户现实需求,依托优势产业支撑,通过‘系统要素集成、多元改革赋能、精准政策创新’三向发力,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内涵的“彭山模式”,具有广泛借鉴和推广价值。
规模化种植的彭山葡萄种植园 眉山市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五大机制创新
构建以小农户为扶持主体的要素保障机制。彭山区始终坚持以保护农民利益为重点,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 “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公司+园区”等模式,让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转型红利。一是建立利益分享模式。率先探索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固定资产有偿使用,以项目资金入股支持农户分享企业红利,龙头企业“果怡农业”带动54户贫困户参与公司年收益率6%的分红。二是探索产业链增值共享模式。公义镇新桥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联盟公司、园区业主和社员等154名成员共同出资建立农产品集配中心,并进行股权量化,实现了多方共享产业链延伸的增值红利。三是形成农业产业联合体带动模式。以农业产业联合体为引领,培育壮大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全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覆盖带动农户620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覆盖面达到90%。
构建以本土乡村精英为重点的人才培育机制。为解决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人才要素不足的问题,彭山区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本土人才资源,构建了以本土乡村精英为重点的稳定性人才培育机制。一是建立协会、联盟等专业性组织,为乡村精英开拓提升本地产业提供重要平台,使其在自身实现发展后依托农村熟人社会的社会网络,示范性地引领帮扶周边农户,形成效率更高和稳定性更强的带动效应。二是探索构建本土人才培养的三级人才库机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三级人才库管理办法》,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的思路,实行分类培育,全面提升农民从业能力。截至2019年,全区分类分级累计培育962人、认定311人,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3家,省级示范专合社19个,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600家。 三是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按照“示范培训+分类培育+导师帮带”方式,遴选20名职业农民进行为期一年的精准化培育,并择优评选5名“寿乡田园明星”在全区通报表扬,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构建以乡土能手和合作社为主导的技术供给机制。彭山区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典型农户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小农户技术更新与变革,形成以乡土能手与合作社为主导的技术供给机制。一是建立农技人员与乡土种田能手农业人才“一对一”的帮扶制度,由农技员指导做好品种更新、新技术推广工作,并纳入年度考核。二是建立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培训、激励、扶持制度体系,在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养老医疗保险、贷款贴息、学历进修等方面累计补贴资金达300万元。三是强化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功能,对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供专项政策支持,使其成为带动小农户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组织载体。乡土能手、职业农民和合作社共同发挥作用,成为彭山区高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托。
构建以内生性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彭山区十分重视充分激发农户内生发展动能,构建稳定性更强的低成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创新“三级土地预推—风险前置审查—平台公开交易—出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由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对土地流转进行管理督导,全程高效服务并化解流转风险,达到“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效果。全区目前实现规模流转土地16.5万亩,流转率高达70%。二是创新整合涉农补贴与社会化服务提质,为社会化服务组织精准提供补贴,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区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65个,服务内容涵盖土地托管、育苗育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电商物流、劳务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
构建以改革赋能为突破的政策支持体系。彭山区以顶层制度设计保障要素系统供给,以多元改革协同推进形成政策的叠加效应。一是创新家庭农场培育的各项政策。出台《培育壮大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九条措施》《星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重点培育壮大有发展潜力、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深化“两权抵押”试点。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缓释—产权处置—产品创新”五大体系,引导全区8家银行推出产权+设施、产权+机具等贷款产品16个,全方位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全区3年时间共发放土地经营权贷款1413笔、6.73亿元,形成了银行主动参与、农户便捷融资的良好态势。三是创新农业特色保险。创新推出特色水果保险,农户只承担35%的保费,其余均由财政补贴。在赔付方面,自然灾害最高赔付达6000元/亩,并确保每亩经营收入不低于当年市场监测价格。彭山区财政累计补贴特色水果保险资金达到4000万元,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双保险”。
彭山区葡萄园和新村 眉山市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五点经验启示
彭山区以促进小农户现代化发展为重点的实践探索有效破解了小农户面临的诸多发展难题,实现了产业园区发展与规模经营农户成长同步、特色农业发展与家庭农业收入增长同步、农业技术提升与农户经营能力改善同步、农业政策创新与农户家庭经营巩固同步,在实践中全方位取得极其令人鼓舞的突破性成效。更为重要的是,彭山区以保护广大小农户的基本利益为基点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机制方面的重要成果,探索形成了以下五点值得充分借鉴的重要经验启示。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深化联动性配套改革。促进小农户发展转型需要对其所需的劳动力、土地、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彭山区统筹实施农村产权制度、职业农民、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多项改革试点,发挥改革的协同效应。其经验表明,通过联动性的配套改革破解小农户发展中要素供给的关键瓶颈,并以政策的协同形成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其中,彭山区通过允许小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开展信用等级评定、风险保险标单抵押等多种形式,弥补小农户贷款信用不足等创新举措,对其他地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系统性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须以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要支撑。彭山区的经验表明,以内生性发展为导向构建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农户发展动能,并且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社会化服务的高效供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各地应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支持本地能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为区域内优质社会化服务的供应商。一是鼓励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托管、代耕、统防统收等生产性服务,探索以组建劳务合作社、劳务输出公司等形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供给。二是鼓励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承接本地农机使用、疫病防治等生产性服务。三是积极对接农业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系统化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加快标准化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如何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品控体系以保障农产品的标准化、高品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亟待破解的关键性难题。彭山区近年来在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环节的持续投入,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优质优价倒逼农户强化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成效。借鉴彭山的成功经验,一是应高度重视以标准化为导向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分工,梳理标准化生产和供应的关键环节,制定覆盖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完整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二是应整合外部专家、本地农技人员、本土专家共同参与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三是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的支持力度,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以葡萄种植为主业的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新村 眉山市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高度重视农户集体行动赋能。提升小农户集体行动能力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关键。彭山区的经验表明,小农户单家独户面对市场存在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必须以强化集体行动抱团发展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持续发展。对农户集体行动赋能应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小农户集体行动组织载体的培育,加强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育,充分发挥其对分散农户的联结、组织和服务作用,使其真正实现“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二是强化小农户集体行动能力,实施针对小农户的能力建设行动,强化小农户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市场意识,提升其经营管理、市场对接、集体议事决策等能力。三是强化小农户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优化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与小农户的合作机制,鼓励以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探索跨区域合作发展路径。由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小农户发展要素的供给必须突破单一行政村、单个合作社的边界,以开放性的视角,通过跨区域的整合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的要素聚集。彭山区的经验表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应着重从两个方面探索跨区域的合作发展路径:一是跨区域的主体联合,支持小农户跨村、镇组建合作社与联合社,更大范围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二是跨区域的行业性联合,支持同行业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组建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实现多元主体的资源融合,有效发挥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川省社科院 郭晓鸣 曾旭晖
四川师范大学 骆希
上一篇:【专家智库】夜光经济的牛顿体系
下一篇:【前沿观察】县城更新行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