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从黄河流域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及资源枯竭等问题,且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产业转型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当前,推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空间格局方面的深入实践。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于绿色发展提高产业发展门槛
从现阶段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情况来看,诸多地区仍受到地方政府在财税体制、增长偏好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绿色发展导向,适当提高产业发展门槛:首先,建立健全负面清单管理体系。综合参考当前黄河流域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脆弱和水沙关系不协调等,应当全面围绕区域活动、岸线开发、河段利用等领域制定系统的管控方案,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列出禁止投资建设的各种项目类型,同时建立健全禁止、淘汰、限制的产业清单,针对一些环境问题突出、污染排放大、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进行严格的监管。通过负面清单管理体系的制定,倒逼各企业加速产业升级与科技研发。
其次,加大环保约束与节水减排力度。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工业节能环保标准的更新,并按照节能环保法律规范开展监管工作。为进一步强化环保约束,分别从资源利用、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公众满意度等方面针对黄河流域各省份进行考核,保障各省份均能够满足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需要积极优化现有耗水型产业、高排污产业的节水减排转型时间表,在限期内推进上述产业的顺利转型。
提升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质量
要实现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是发展基础所在。从当前黄河流域各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四川、山东、河南本身在产业基础与区位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当前在设施种类、路网密度等方面位居前列,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的适配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青海、甘肃、宁夏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物流业和制造业等发展较为缓慢,同时因为设施短板,严重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致力于补齐产业转型需要的基础设施短板,综合利用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等手段进行多元扶持,以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推进上述相对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其一,通过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基于公路运输网络完善、铁路运输效率提升以及科学布局航空站点,针对三省区路网密度、交通运输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其二,综合参考“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个国家、地区在贸易方面的需求,应当在三省区重要内陆港、节点城市等推进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其三,政府全面加大航空口岸、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等各种物流枢纽的建设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如推进智能控制、冷链运输车辆、仓储设施等等。基于政策的不断完善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此来帮助相对落后省份在经济发展方面补齐短板,推进产业转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
推进金融强省融入金融产业链
根据黄河流域各省份的金融发展情况来看,四川、河南、山东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产业性特征,而内蒙古、陕西、山西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服务性特征和技术性特征,因此上述六个省份融入我国金融产业链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四川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在金融创新、金融防线防控、智能制造、实体经济等方面强化发展。就金融科技而言,四川可以与重庆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致力于推进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其能够精准对接各个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对于河南和山东来说,需要全面融入地区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由于高新产业本身具有较高空间跨越性的特征,河南和山东还应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来说,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三省区在金融服务方面能够为区域内其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需要将发展方向放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保障。总的来说,金融产业链本身具有虚拟性特征,黄河流域各个金融强省应当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融入我国金融产业链,为黄河流域各个产业链环节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主动与我国金融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注重推进黄河流域整体金融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全面打造文旅数字产业链
基于内循环层面进行分析,从最近两年的旅游情况来看,广大游客往往更倾向于国内游或近郊游,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四川等地均是国内热门旅游区域。从外循环层面进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无疑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契机,新加坡、菲律宾、蒙古国、越南、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入境游的重要客源国。在上述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无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黄河流域各省份大力发展文旅数字产业链不仅是助力国家强内需和扩外需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推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而从黄河流域当前的市场份额、数字技术、特色旅游资源等方面来看,其已经具备发展双循环文化旅游的优良基础。
正如上文所述,黄河流域跨越了东、中、西三个区域板块,地形多样,同时又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黄河流域在旅游资源方面自成体系,如何传承发扬黄河文化无疑是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从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来看,历史古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对黄河流域的各个省份来说,应当落实顶层设计,建立黄河文化旅游联盟,针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宣传与开发,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与合作机制,推动黄河流域内各类组织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经济带。将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历史遗迹等充分利用起来,全面开发民俗特色游、黄土乡村游、丝绸之路游、红色文化游和古迹遗产游等多元化的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利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黄河流域各省份积极加大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力度,致力于将全息投影、VR、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领域,将更多的创新创意应用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来。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我国整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对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从当前黄河流域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绿色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推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是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这需要我们充分结合黄河流域各省份实际情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产业转型发展中来,通过基于绿色发展导向提高产业发展门槛、提升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推进金融强省融入我国金融产业链和围绕资源优势全面打造文旅数字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有效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一萱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