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10期

【典型案例】非遗传承 彭州桂花镇陶艺催生乡村新业态

发布:2022/10/08 16:21  作者:余芯瑶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10月刊》  阅读量:

“西蜀陶乡,张松故里。”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方向的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自明朝嘉靖年间便开始发展土陶产业,制陶工艺流传至今。同时依托秀美的龙门山风景,桂花镇大力发展以民宿为主的旅游业,结合本地产业概念打造“龙门山宿集”品牌,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生产与就业。

 

2005年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予特色文化(陶艺)之乡,2014年被授予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陶艺之乡,20179月获评成都市首批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之一后,桂花镇依托非遗特色、融合第一二三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1117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彭州市桂花镇赫然在列。


龙门山谷美景.jpg

龙门山谷美景


非遗复兴 建设土陶特色小镇

 

桂花镇拥有丰富的土陶文化资源,明朝嘉靖年间土陶产业便已初具规模,据《郫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年(1523年)桂花场重建大窑一座。”及至清朝,桂花镇的土陶产业已经颇具规模,“环邻数县亦畅销”;1949年,桂花镇拥有绿窑2座、红窑约50座,窑户百余户,是川西最大的陶器生产基地。如今,桂花镇近百家陶瓷生产企业和近2.7亿元的年销售额,使土陶生产型非遗,成为桂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

 

通过结合第二三产业,桂花镇大力开发和利用土陶文化资源,为当地陶瓷产业注入文化元素,使陶瓷经济升级为陶艺经济,提升了桂陶的产品附加值。桂花龙窑土陶厂被命名为成都市第一批非遗传习所,桂花龙窑古陶文化有限公司被授予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企业称号,成为彭州代表性的非遗生产企业和传承基地。

 

200712月桂花镇举办了首届陶瓷艺术节,20152017年又连续举办了三届桂陶文化节,2017年第三届桂陶文化节以“非遗桂陶,匠心传承”为主题,通过陶艺比赛和陶制品展示、祭祀表演、现场书法及赠送仪式提高了桂陶的知名度,促进了特色陶艺文化资源与特色经济的融合。“龙窑火锅”创造性地将传统手工艺和餐饮进行跨界结合,在建筑装饰风格、地面陈列和餐具等方面融入陶艺文化元素,使游客能够直观感受龙窑土陶文化。

 

陶艺制作体验.jpg

陶艺制作体验


如今,桂花镇几乎人人懂陶艺,家家从事陶艺工作,陶瓷文化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桂花镇成为成都市首批非遗文化特色小镇,是非遗保护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也将带动全镇文化旅游建设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

 

民宿旅游 打造“西部莫干山”

 

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依托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江浙沪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莫干山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宿产业,带动当地居民的生产与就业。桂花镇龙门山,以后来者的姿态,在政府各项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结合本地产业概念打造“龙门山宿集”品牌,自上而下地发起了一场乡村文旅的有序变革,朝着“西部莫干山”的目标前进。

 

彭州精品民宿.jpg

彭州精品民宿


2017年成都市政府发布《成都市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试点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允许符合要求的投资商取得目标土地产权的40年使用权,这为农民出让闲置宅基地提供了政策支持;2019年民宿主余勇获得3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其经营的“无所事事”民宿也成为最早落地“龙门山·柒村”乡村度假民宿集群的高端民宿。目前,“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已引进数十家高端民宿和精品民宿,还建成了西南地区首家民宿学院。 

 

在发展民宿产业的同时,桂花镇也注意保护原住民文化。小石村村书记岳付飞请来青年设计师李烨,将公共建筑改造为村庄的“文化大院”,利用公共空间把村民重新聚拢在一起,让他们找回归属感。随后,村里主干道两侧的20多户人家加盖起23米的屋檐,或用竹条编织而成,或以灰瓦搭建,比传统屋檐更宽大更别致,大屋檐由点及面,营造了一种“同在屋檐下”的身份认同,重新建立情感交流,改变了村庄风貌,让小石村别具特色。

 

小石村有不少空置老房子,有的一整栋楼只有一两个老人住。岳付飞由此发展起共享民宿,把闲置的二层租下来,改造成民宿,交给第三方公司运营,这样既盘活了闲置农村资产,村民又能以空间入股获得收益。目前,村里已打造了以“小石记”为品牌的6家精品民宿,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益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本文作者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1级硕士生余芯瑶 彭州市桂花镇人民政府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