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充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全力推动“中医药大健康、新材料制造、服务外包”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为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东兴天冬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市场反响热烈、企业纷纷对接、产业动能强劲、群众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内江市东兴区委书记康厚林表示。
天冬产业园一角
内江市东兴区委书记康厚林(中)在天冬产业园区调研
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内江市东兴区天冬产业积淀深厚、基础扎实、禀赋突出,正迎来大好发展机遇。2020年东兴区委区政府将天冬产业纳入“一号工程”,绘制了天冬产业发展蓝图。三年耕耘,东兴区天冬产业发展态势如何?近期《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走进东兴区,采访该区天冬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蓬勃发展 社会广泛参与
在东兴区郭北镇放生桥村的天冬产业园,2000余亩的土地上连片套种着玉米、蔬菜和天冬。记者了解到,东兴区为拓展天冬种植规模,以撂荒地治理为抓手推行“玉米+天冬”“蔬菜+天冬”等“粮药间作套种”模式,在保障土地种粮的同时,扩大了天冬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群众收益。该模式受到央视等媒体关注。
航拍农业园区天冬种植基地
短短三年时间,东兴区以“两核一带”为引领,全力打造“一镇一园区”,4.8万亩的天冬生态种植圈已蔚然成型。郭北天冬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专报《大力发展天冬富民产业》被国家乡村振兴局采用推广。全区正打造25个以天冬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引进种植经营主体3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6.09亿元。
量质齐升,东兴区天冬产业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市场反响热烈。在2021年中国西部博览会上,东兴天冬产品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国药集团、好医生药业、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等大型药企纷纷到东兴区对接,洽谈合作。各类金融机构也加快跟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与东兴区合作开发了“天冬贷”专项贷款产品,平安财险也针对性地开发了“天冬保”特色保险,已包装发行到位债券2.3亿元。
东兴区还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科普活动,组织学校师生参观天冬资源圃、天冬种植基地、天冬主题展馆等。如今,全区群众关注天冬产业、关心健康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产业融合发展 链条双向延伸
2023年“五一”小长假,很多外地人不辞辛劳到内江东兴区“打卡”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特色鲜明、主打健康的主题街区给游客带来了良好体验,在网上引起了围观。记者看到,该街区充分利用道地药材天冬为元素,集东兴老街、天冬讲堂、天冬主题馆、研学基地、天冬文创于一体,同时吸引了中医理疗、中医药馆等中医业态企业入驻,还开设了天冬系列产品展示展销、天冬羊肉汤品鉴、中医馆专家义诊等“沉浸式”体验功能区域,游客可以全方位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天冬种植
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是东兴区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产业融合促进了天冬种植的就地转化,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除了一、三产融合,东兴区在一、二产的融合上也成绩斐然。记者了解到,天冬有着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天冬本身属于常用中等用量药材,开发制成的天冬饮片及其提取物作为医药保健品,广泛用于辅助治疗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肠燥便秘等。另一方面,它在日化品方面也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目前市场上已有天冬面膜、天冬护肤套装等天冬提取物制成的日化品。多款经典天然植物面膜中含有天冬提取成分,具有美白、抗氧、淡斑的特点。然而,相对大量已有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目前天冬产区货源量偏少,市场空间大。
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东兴区将产业链往研发端和加工销售端两个方向同时延伸。该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庆市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天冬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合作研发出以天冬为主的洗护、日化等大健康产品40余种。
此外,区内建成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3个,开展天冬等中药材的初加工。通过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天冬粉、天冬面膜、天冬蜜饯等天冬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建成“天草润东”天冬品牌形象旗舰店,内江天冬相关产品登陆成都、温江、广汉等地门店。
据悉,东兴天冬全产业链已实现总产值10亿元。
品牌效益提升 农民持续增收
随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东兴区“内江天冬”品牌效应持续凸显。记者了解到,东兴区被誉为“中国天冬之乡”;“内江天冬”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西部首个道地中药材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产区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东兴区大力推动人才聚集和人才培养。该区出台了《加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十条措施》等支持政策,引进硕博士20余名、技术型人才100余名。建成实训基地、乡村振兴田间学堂50个,定点培育天冬育苗、种植、加工等方面人才2000余人次。组织天冬种植劳动竞赛等各类活动10余场,培养造就产业工匠、技术能手100余名。
为了吸引更多经营主体返乡入乡创业,同时也让当地村民分享到天冬产业发展的红利,东兴区因地制宜采用了“企业+村集体+农户”“退役军人+管理者+村集体+农户”等形式,积极探索总结出了“622”“4222”“4321”等利益联结机制。目前,东兴区超过5000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康厚林表示,“下一步东兴区将继续坚持‘七位一体’发展天冬产业,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将天冬更好推向市场,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天冬带来的健康。”一是销售原药材。利用易方达、京东农场、同仁堂等销售网络销往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等中药材市场。二是发展药材初加工。利用现有加工基地加工天冬饮片,在区内中医院使用含天冬的院内制剂。三是加快食药物质目录申报,全力推进天冬申报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工作,推动天冬食品顺利生产销售。四是推广大健康产品。利用“天草润东”天冬品牌形象旗舰店、川科先创等渠道,多措并举推广销售天冬蜜饯、天冬粉、天冬面膜等天冬洗护、日化大健康产品。同时,东兴区将继续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丰收节”、东兴老街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研学基地等平台,参加“农博会”“西博会”“进博会”等各类展会,在全社会营造“吃天冬、享健康”的浓厚氛围。
近段时间,内江融通高科锂电池正极材料(一期)项目现场的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为投产做最后的准备。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59.3亿元,是内江市东兴区工业招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如期投产,将助力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翻番。
东兴区城市夜景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呈现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东兴区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将新材料制造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引进培育了大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制造业正在为东兴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营商服务 企业落子东兴
去年初以来,在内江市东兴区,“内江融通”已成为坊间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东兴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高的招商项目,其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也踩准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节拍,前景令人期待……
融通锂电池项目缘何落子内江东兴?如此体量的项目,又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签约并加快竣工投产?
记者了解到,东兴区在吸引新材料制造产业企业落地上,具有天然基础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突出,东兴在成渝两市几何中心,以东兴为中心2小时车程范围内有16座大型和中型城市,辐射人口达2亿。更突出的是其扎实的产业基础,东兴以东兴经开区为载体,加快新材料制造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园区已入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相关企业13户,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此外,新材料产业的原料供应也充足,东兴经开区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截至2022年已入驻120余户回收企业,与云贵川渝陕等西部省市建立了稳定的废旧物资集散关系,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达120万吨。
与此同时,多重政策机遇叠加为东兴区发挥基础优势注入了动能。作为“成渝之心”,东兴区享有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关优惠政策;作为老工业城市,将连续十年享受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规划有关支持政策,具有区域性的差异化政策优势。同时,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
东兴区的全过程贴心服务和高效运作也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前期洽谈中,东兴区第一时间向企业提供了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多次上门与企业对接项目相关工作,邀请企业高层实地考察,坚定企业投资信心;项目建设过程中,东兴区克服设计变更、高温限电、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5+2”“白+黑”自我加压,推动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先后召开40余次项目专题推进会研究,全力以赴确保了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项目成功签约后,东兴区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各类要素保障、落实专人做好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对项目提供从立项到建成、运营全流程的免费代办“妈妈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全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聚焦重点项目 推动工业倍增
作为主导产业的新材料制造业,东兴区对其谋划有更全面宏伟的蓝图。
记者了解到,东兴区将以融通锂电池、晶华胶粘等一批重点新材料项目为抓手,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2023年,计划推进新材料制造业省市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172亿元。随着融通锂电池正极材料(一期)等一批项目的竣工投产,力争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打出东兴区新材料名片。
据介绍,东兴区将聚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技改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式,重点扶持壮大新明塑业、鸿宇恒创等骨干企业,加快推动晶华胶粘新材料西南生产基地、乌鲁木齐美标塑业矿山用特殊管道项目等新开工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力促早日开工。全力推进四川晶华、澳彩新材料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融通锂电池申报“贡嘎培优”企业,强力推动四川宏特、天捷能源等企业满产达产。
建设中的融通锂电池项目
同时,持续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集中攻坚,抓产业强链补链。以国内外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为重点目标,引进一批锂电材料、先进膜材料等产业项目,建强新材料制造产业链。抢抓四川省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城市契机,谋划包装生成一批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项目,力争引进1—2户头部企业。引导新明塑业、融通锂电池等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指导鸿宇恒创等规上新材料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3年内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以上,重点小微企业20户以上,全区科技型企业达100户以上。
此外,产业园区服务对于产业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据介绍,东兴区正在准备出台《东兴区常态化帮扶工业企业工作机制》,将实行“区级领导+小秘书+园区服务专员”机制,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妈妈式”服务,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资金、用地等问题。加快推进东兴经开区建设,力争新增承载面积535亩,破解企业“用地难”“入园难”问题。还将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协调金融机构稳步扩大“园保贷”资金规模,全力为工业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立足四川省服务外包城市品牌,通过大力实施产业、人才、科技、交通、文化五大强区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兴业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到东兴发展,有效推动了该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涌入,让这座城市充满青春活力。2022年,东兴区是内江市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区县。
创业热土内江市东兴区正在成为川南服务外包产业经济新高地。
搭建舞台 加速产业聚集
近段时间,记者在东兴区的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D区(一期)看到,随着项目封顶,园区道路、公园绿地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装修,水、电、气通道和线路搭接等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八九百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服务外包产业园效果图
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D区(一期)项目包括综合服务、企业工区、人才公寓、商业街区四大板块,主要建设展厅、实训基地、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办公楼、员工公寓、酒店、会议中心及商业街区等功能区域。项目建成后,将引入120家企业及3.5万从业人员,实现产值24亿元,将为该区带来税收达2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兴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此前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建成A、B、C三个园区,2022年实现产值约10.2亿元。正在建设的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D区项目规划4期,全部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引进企业500家以上,吸纳15万人入园,年产值达130亿元以上,可创造税收达12亿元。
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对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打响品牌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将从“呼叫中心”向“客户服务中心”发展,延展到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促进入驻企业向人力资源管理、动画制作、模拟服务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KPO产业,以及IT软件开发、基础技术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等部分ITO和关联产业发展,丰富拓展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内容,建成“西部服务外包新交付中心”。
另一方面,将提升东兴区竞争力。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链将不断提升改造,依托已经签约入驻的知名企业,吸引到更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持续推动企业集约发展,形成聚集效应,构建产业集群,实现园区产业集群与周边商业业态深度融合,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高科产业新城”。
提升魅力 推动人才聚集
近年来,受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中西部中小城市普遍呈人口外流之势。然而作为内江市城区的东兴区,却是全市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区县,体现出了对人口的强大吸引力。采访发现,产业发展形成的竞争力、良好发展环境营造的吸引力以及良好要素保障形成的影响力,是人口人才向东兴区聚集的重要因素。
在产业发展方面,东兴区三大主导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东兴逐步构建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产业生态,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就业机会。尤其是作为新兴产业的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适合年轻人发挥才智,入驻企业25家,包括贝塔斯曼、阿里巴巴、大宇宙等8家世界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东兴就业。
发展环境方面,东兴区不断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让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妈妈式”代办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把东兴变成英才汇聚、宜居宜业的就业创业沃土。目前,东兴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及网上办事项数占比均达100%,全程网办率提升至97.9%,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结”。此外,东兴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城市绿化率稳步提高,助力内江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要素保障方面,人才、科技、交通、文化、产业五大要素全力夯实东兴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持续提升东兴影响力。东兴区建成全市首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实施“东兴优才卡”制度,精准提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人才政策13条,率先在全省县级单位推出“成果转化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东兴科孵器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东兴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同时也是内江市唯一的革命老区,拥有张大千和范长江两张响亮的名片,强化了东兴区的独特魅力。
强区战略 营造创业热土
事实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东兴区近年来实施产业强区、人才强区、科技强区、文化强区、交通强区战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区域优势筑巢引凤的集中体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兴区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和新材料制造业动能强劲,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欣欣向荣,创造大量投资兴业的机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育体系,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实现职业技能培育专业化、精准化,大力培育和造就高素质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业者团队,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级各类人才评选;实施“科技强区”战略,打造了国家级科孵器、省级经济开发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等人才发展平台,建成市级及以上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共26个,建成省市级创业基地2个、省中医药科学院首个县级技术分院,依托服务外包产业园建成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突出东兴区历史底蕴深厚和作为内江唯一革命老区的优势,积极发挥“文化之乡”“书画之乡”及张大千纪念馆、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等国家4A级景区和文化资源的价值;实施“交通强区”战略,发挥好“川中枢纽”作用,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同时,东兴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东兴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兴业热土,吸引更多人才落户东兴、更多项目和企业入驻东兴。组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专员队伍,按照“自愿、便民、无偿、高效”的原则,采取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容缺受理、模拟审批、线上评审等方式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企业开办环节压缩至1个,并实现“零成本”开办。落实“区级联系领导+小秘书”工作制和“311”帮扶行动,深入了解各类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具体需求,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策划/兰自涛 陈天航 撰稿/本刊记者 陈天航 黄世涛 供图/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