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6期

【调查研究】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发布:2023/06/05 16:39  作者:刘蓉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6期  阅读量: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平凉经济加速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亮点不断涌现,集聚发展能力稳步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升。针对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不高、集聚规模难以扩大等问题,要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强化产业人才培育引进,推动传统产业品牌振兴、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链 

[作者单位]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平凉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平凉市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抢占发展新高地、重塑发展新优势,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现状

 

平凉市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培育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平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原电子工业部在平凉地区投资兴建国家大型二类三线军工企业,国营920厂和国营778厂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国营920厂响应国家军转民政策,改制重组成为民用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建成甘肃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国营77820059月组建成股份制企业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科技实力雄厚、产品系列齐全的电真空器件研制、生产企业,也是西北唯一一家开展军民两用电真空器件科研生产的军工企业。

 

2021年,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平稳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加快。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2%,医药制造业增长86%。其中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军民融合企业,年产值不在统计范围。2020年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约为4.08亿元,2021年约为3.07亿元,受新冠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较2020年总产值缩减了24.75%

 

产业集聚力增强。平凉市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九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对全市制造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加快推进“九大产业链链长制”,必须聚焦重点产业。目前平凉市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新兴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培育和建设了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除了绿色建材的两家企业外,11家企业都属于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逐步发展壮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凉市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新兴产业项目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积蓄了新动能。重点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项目,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建设,加快矿用机械产业优化升级和高端电工电气项目。加大智能穿戴产品、LCD\OLED屏幕总成、电容器、PCB(印制电路板)等产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加快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二次创业”,焕发了“平凉军工”品牌美好记忆。

 

主要问题

 

产业总量质量亟待提升。在平凉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不少企业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拥有的核心关键技术少、高附加值的整机产品少、知名品牌产品少、总体竞争优势还不够明显,与全省相比差距更加明显。2021年,甘肃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0.4%,比上年增长18.8%;平凉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5%,是2016年的2.2倍,显示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产业集聚规模难以扩大。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规模总体较小,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少,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政策吸引力不强,陕甘宁优质创新资源“引不来、接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

 

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平凉市积极加大举措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集成不够。从金融服务来看,直接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融资额度较低,有效供给不足,获得银行、证券市场融资支持困难,社会参与投融资方式十分有限,金融创新相对乏力。

 

科技创新研究相对滞后。平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不足,许多产业领域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较少。2021年,甘肃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86%,而平凉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73%,科研经费较上年增加8080万元,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对策建议

 

振兴传统产业品牌。支持红峰机械、虹光电子、丰收机械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新型产品供给能力。促进传统企业“二次创业”,焕发“平凉军工”品牌美好记忆。实施精品战略,推广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丰收、新鹏、泾昇、华煤矿用机械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新兴产业集群驱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依托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构建光电信息终端产品产业链体系,集聚创新型企业、人才和团队,推动制造业向系统集成、品牌营销、后端服务延伸发展,提升集群规模和能级水平。引导重点龙头企业探索组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推动链内企业协作联动,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间形成协同攻关、产用结合的新模式,引导链上企业向链主企业集中,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区)集聚,健全完善智能制造供应链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高质量修编完善各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依规配套基础设施,精准引进项目,加强运营管理。聘请专业机构及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研究产业政策,提供项目咨询,加强宣传推介,促进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和科技项目申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开展省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虹光电子为龙头,建设新型央地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培育引进产业人才。紧盯智能制造产业先进地区和企业,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退休返聘、人才租赁、科研攻关、技术合作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引进渠道。优先推荐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申报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省市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行动等,落实人才政策待遇,选树团队优秀、行业知名、业绩显著、引领发展的产业链领军人才。

 

推动产业基金融资。发挥“平凉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等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持续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贷款规模,引导企业加入甘肃“信易贷”“助保贷”,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商标权、品牌和商誉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围绕“基地+基金”模式,全力推进平凉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运作,充分发挥平凉市工业产业发展投资引导资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省级绿色生态先进制造、清洁生产等各类国省基金支持,招引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社会私募基金及管理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股权合作,逐步扩大投资规模,助推产业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