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绿色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绿色化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总体上,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作为保民生的关键环节,对全国农产品供给保障提出重大挑战,各地政府紧急出台多项政策切实支持“菜篮子”等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疫情的冲击也对我国加快绿色兴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倒逼机制。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更加需要重视以绿色发展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进一步巩固抗疫成果,建议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提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从根本上强化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广安种粮大县备耕忙 邱海鹰 张启富 摄
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我国绿色兴农战略实施取得显著进步,绿色生产水平日渐提升、绿色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绿色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然而,此次疫情暴发对全国农产品供给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反映出绿色兴农发展仍面临以下突出挑战: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孤岛化。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不均衡特征突出。相较于东部较为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的市场开发起步较晚,绿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全国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持续加大,但小农分散生产仍是主要方式。大量绿色农产品产地分布在交通不便、相对边远的地区,加之地形复杂,货运铁路不发达,大量农产品运输主要依靠公路交通。因疫情而实施的公路交通管控,导致不少农产品产区形同“孤岛”,严重影响了应季农产品向中心城市消费市场的正常运输,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保供给的难度。
绿色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小农为主,经营方式粗放的特征明显,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适应绿色农业标准化的市场供给需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绿色农业开发的相对较少,且普遍不具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在疫情防控下,农村集市的暂停以及农业经纪人难以到地收购,导致分散经营小农所依赖的传统销售渠道受阻。同时,大量农业经营主体非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尚未达到大型商超、农产品电商等销售渠道的基本标准,因此面临滞销困境。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滞后。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整体滞后,尤其在产后环节仍存在明显短板,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产品预冷和储藏保鲜能力不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破解。能够从事果蔬清洗、分级、拣选、包装、预冷等产地初加工的企业和经营主体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加之受疫情影响多地封闭式管理导致物力、人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周转,构成此次疫情中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的关键瓶颈。
绿色农产品经销渠道亟待拓展。此次疫情中,城镇居民普遍居家隔离,实体经营受到巨大冲击,然而,农产品线上营销因其“无接触”销售与配送的优势,在此特殊时期成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重要渠道。消费者线上采购农产品的消费习惯也在此特殊时期得到快速培养,为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全渠道”开拓提供重要机遇。然而,我国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占比仍然较低。尽管许多实体商超也顺势依托微信群、QQ群等临时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并开展配送服务,但疫情之后,如何专业化运营线上渠道仍需要相应的技术指导、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
绿色农业标准体系仍不健全。绿色农业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标准体系,确保生产、加工、销售整个链条无污染,安全优质。目前我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仍不健全,全程质量监控、检测体系、执法问题尚需统一协调解决,绿色技术标准能否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也尚待考察。同时,绿色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仍需提升,市场运作规范性有待加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制约市场占有率扩大,并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信心。
绿色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制约。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仍未有效遏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情况突出。同时,农业废弃物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充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覆盖率低,农用塑料薄膜回收不完全、农药有效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加重生产环境污染。加之部分绿色生产技术存在适用性不强、使用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进一步制约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四川绵阳市安州区油菜基地(绵阳市安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米易县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卢锦根 摄
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针对此次疫情对我国农业形成的冲击和挑战,提出加快绿色兴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能力。一是为配合“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应出台应急性政策措施,有序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恢复生产。二是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宣传动员和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能力。三是大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高效特色种养业,按照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导向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向产业链中后端拓展功能,深度参与农产品流通、加工、营销等环节。
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合理规划绿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烘干中心、物流体系布局,在绿色农产品相对集中的村庄新建一批田间市场、集配中心,配备产品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储藏保鲜的冷链设施。二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以新建、改建或租赁等方式增配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备和冷藏保鲜设施,开展产地商品化处理。三是统筹安排各级财政涉农资金对设施设备给予补贴,并在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政策上予以支持,持续增强农产品生产供给弹性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引导加工企业在绿色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乡镇集聚,促进绿色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扩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范围,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
拓宽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一是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绿色农产品上市信息和采购需求信息,有效促进供需信息对接。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绿色农产品经营主体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为小规模生产者和贫困地区参会主体提供展位费用补贴。二是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深入产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与产地精准对接,以订单农业、产销依托、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三是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扩大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面,加快电商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产销对接,设立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或专栏。积极开展电商经营培训,指导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电商运营能力。
积极创建绿色农业品牌。一是提升绿色农业品牌竞争力,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构建涵盖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多层次的绿色品牌体系,加强品牌宣传和运营。二是重点支持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的贫困地区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示范基地。支持贫困地区积极参与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对其认证登记费用给予补贴,使绿色农业成为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
加快绿色标准建设进程。一是深入落实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广泛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二是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以及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森林食品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参与全国有机产品认证扶贫试点。三是实行全链条信息化质量监管,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将追溯体系建设与供应链、农村电商、产业扶贫等协同推进;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贴标上市制度。
建立绿色兴农专项基金。一是各地政府可探索设立绿色兴农投资引导基金,建立财政、金融、担保和保险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二是整合惠农资金和涉农补贴,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农药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出台针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惠农政策的绿色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三是支持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满足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打造绿色农业信贷投放增长点,积极探索与绿色生态农业保险联动的合作模式。
建立绿色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一是结合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网络,优化农产品生产、市场、消费信息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全国绿色农产品监测预警报告。制定水稻、生猪等重要绿色农产品供给应急保障方案。二是建立绿色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动员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应急销售。三是鼓励各省推行以县为基本单位建立绿色农业资源台账,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省级绿色农业资源台账》。
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强化农业生产环境绿色治理。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加强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综合治理;有效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控害;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加快构建畜禽粪便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链,探索建立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受益者付费的运行机制。促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扩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三是加快推进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病死畜禽收集和处理的技术要求与流程,优化无害化处理厂布局。完善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无害化处理体系,逐步提高专业处理覆盖率。统筹各级财政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的资金保障。
四川省梓潼县扶贫代养场(梓潼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盐边县红格镇联合村烤烟基地 楚一波 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郭晓鸣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 骆希 王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