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六期

【典型案例】统分结合 岳池川菜基地探路现代农业新模式

发布:2020/06/08 10:28  作者:卢锦根 聂梦兮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6月刊  阅读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是根本路径。


面对农村特别是丘区农村趋向“空心化”的困境,如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四川省广安市挥出了大手笔——布局岳池县的顾县、苟角两镇84135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政府主导,以“统分结合”的运管模式和“平台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高标准打造10.8万亩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川菜基地),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农村改革“二次飞跃”,建设国家粮油生产基地,争创四川典范、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并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终极目标。

 

川菜基地的稻田+鱼种养循环区一角1.png    

川菜基地的稻田+鱼种养循环区一角    


作业小组播种施肥.jpg    

作业小组播种施肥    


核心示范

高标准培育地道食材


4月初,记者来到位于岳池县苟角镇的川菜基地一期曾拱桥村观景平台,放眼望去,经过调形整理的1.2万亩高标准农田如一个巨型的调色盘,挥洒在错落有致的93000余农户之间。阳光辉映下,600亩油菜硕果满枝,丰收在望;1000亩蜜梨枝繁叶茂,长势喜人;4000亩稻田、“稻+鱼”“稻+鸭”梯次排开,片片新绿中泛出粼粼波光;7000亩蔬菜瓜果地上,多支农民作业小组正在播种、移栽、施肥、浇水,欢声笑语中写满了甜蜜。


“前面正在施工的大棚就是川菜基地的智能化蔬果幼苗培育车间,这是整个基地的核心。”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川菜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徐说,“智能化育苗大棚131日开始建设,目前大棚主体已搭建完成,正在安排智能设备,很快将建成投产。”


智能化育苗车间占地21.8亩,总投资745万元,共有连栋钢架薄膜育苗大棚10栋,建有通风系统、苗床水肥一体化系统、保温系统等配套设施。


梁徐说:“大棚建成后,完全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培育蔬果幼苗。将极大地提高蔬菜苗生产能力,种苗全部提供给基地内各村农户,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标准化种植,不仅保证了品质,而且改变了农户过去散种粗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大棚两侧整齐的土地上,农民正在田间忙着播种玉米,移栽南瓜、冬瓜,繁忙而有序。正在领取生产物资的苟角镇红朝门村村民宋桃光,去年4月发动村里200户村民从川菜基地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南瓜。作为主体责任人,宋桃光负责与公司对接,并组织村民进行管护。宋桃光说:“以前家家户户种庄稼都是一亩三分地,一次性种200亩地,想都没想过。现在不同了,既有优良的品种,又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不怕种不好。去年每亩收入达到了1500元,今年继续干!”谈话间笑意写在了脸上。


刚从外地学习取经回来的岳池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川菜地道食材发展中心主任邓南新告诉记者,川菜基地已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由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并研发新技术、新品种,目前已开发出60个蔬菜瓜果品种,通过示范引领,为基地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川菜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徐(中)向记者介绍智能化育苗大棚建设情况.jpg    

川菜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徐(中)向记者介绍智能化育苗大棚建设情况    

 

多规合一

高起点打造区域品牌


位于岳池县苟角镇的川菜基地一期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广安市共同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基地包括苟角镇倒碑村、曾拱桥村、水浮山村、大梨树村、薛家坪村、红朝门村等9个村,耕地面积约1.2万亩,覆盖人口30449824人。基地于20191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今年初,国家正式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发展重大政策,为广安新一轮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必须先行。面对可能倍量增长的生态安全农产品需求,审时度势,川菜基地在既定“厅市共建、政府组织、国企引领、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利农富农”的建设思路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修订完善了《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总体规划(20192021年)》《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9个村村庄建设规划》的“1+3”示范区乡村振兴规划蓝图。从而形成基地“一心两园六区”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多个规划,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方面目标统一,高起点打造区域品牌。


邓南新表示,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宜田则田、宜土则土”原则,实施田土优化调型4200亩并配套沟、池、凼、渠、路基础设施;探索适宜丘区蔬菜、水稻、油菜等种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路子;建设智能化育苗、生产大棚、蔬菜博览园等600亩;按照“一村一品、一园多产、产景相融”思路,发展生态蔬菜瓜果7000亩、水稻4000亩、优质水果1000亩;同时,以合作经营方式建设占地70亩年出栏1.2万头土猪养殖场;实施10个村土地增减挂钩,合理布局新村聚居点。

 

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徐(左二)和村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指导农民移栽南瓜.JPG    

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徐(左二)和村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指导农民移栽南瓜    


三方联动

构建“613”利益共同体


“这个方式好得很,农民土地入股有保底收益,技术、苗子有人管,销售不操心,盈利了分红占大头,参加种植管理还可挣工钱。感谢基地的政策啊!”岳池县苟角镇倒碑村村委会主任何直文说,去年政府主导的基地建设启动后,倒碑村群众积极性很高,全村百余户自发成立合作社,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通过合作社参与基地运营,年末家家都有好收获。


119日,川菜基地在苟角镇大梨树村举行的集中发放农民工工资活动,彻底点燃了农民的激情。发放现场,排队、签字、领现金,一沓沓崭新的大红钞票攥在手里、乐在心里。刚领到3000多元的孙大爷感叹道:“以前村里每家每户各管各,经常是抢着种一样的菜,结果行情一变就卖不出去。自从加入合作社之后,种啥卖啥有基地分派,我们只负责管护,一年下来我们不仅有保底分红,还不用再愁卖不出去,每个月比以前多了好几百元的收益呢。”


是什么让农户有如此高的热情呢?答案当然是高效的运管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


在邓南新看来,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去推动,再好的规划也永远只是美好的愿景。而川菜基地的运营管理从一开始就明确实行“统分结合”的模式,由国有企业统一计划生产、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种养标准、统一销售,承包户只需组织劳动力,进行分散管护。继而在这种模式下,创新建立了“1+4”的利益联结机制,“1”即保底收益,农户以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所得的稳定收益;“4”即农户依靠劳动获得工资收入、依靠入股获得盈利分红、依靠资产资源租赁获得租赁收入、依靠第三产业获得服务收益。基地收益按6:1:3比例分别给农户、村集体、国有企业进行分红。这种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引领分散小农户、基地运行市场化、产品品牌化的“平台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户、村集体和基地平台公司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充分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按此模式和机制,川菜基地组建了由岳池县农业集团、广安市农业发展总公司、9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公司等12个股东构成的平台公司。运营中,由基地公司统一规划整合9村土地,组织各村农户进行分功能区标准化生产,实行以村为单位的考核办法,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在种、管、护、采、送、销等各环节都有专人各司其职,而各村则根据基地统一规划和本村传统习惯,分别种植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目前,基地已与四川、云南、广西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以订单生产的方式合作。

 

7 岳池苟角镇倒碑村村委主任何直文(中)向记者介绍村民收益情况.JPG    

岳池苟角镇倒碑村村委主任何直文(中)向记者介绍村民收益情况    


着眼长远

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川菜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下一步将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依托冷链物流,通过专业配送、农超对接、网络直销等方式,打响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品牌。”邓南新说。


邓南新表示,川菜基地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会,以川菜产业体系为驱动,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绿色果蔬生产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粮油加工园、蔬菜加工园,打造“土字号”川菜品牌集群,并通过设立农事劳作教育、果蔬采摘体验等九个功能区,高水平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打响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品牌。同时,大力挖掘苟角镇省级书法之乡和省级森林小镇名片资源,发挥白云湖水利风景名胜区生态优势,利用书法文化、川菜文化、竹编文化、渔村文化等元素,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川菜博览会、川菜品赏会等活动,推动农文旅多业态融合、产村联动发展,最终形成“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的全域大美格局。


回望川菜基地,盎然的春意,齐整的土地,忙碌的身影,希冀的眼神,早已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融自然山水、艺术田园、现代农耕、诗意栖居为一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已然就在眼前。


本刊记者 卢锦根 聂梦兮 /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