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在攀枝花55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区曾凭借资源优势成为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峥嵘岁月凝聚了老一辈攀枝花人的奋斗激情,同时遗留下新时代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的诸多难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区,攀枝花市西区一度的“一煤独大”造成了产业结构畸形和环境保护困境。自2012年起,西区践行高质量发展,全面探索转型发展新路,积极推进“再生式”转型实践。
老一代攀枝花建设者的开创精神正在这里延续,“涅槃重生”的壮举正在这里实现。
攀枝花西区CBD 黄宝亮 摄
攀枝花西区区委书记龙勇(中)调研产业经济发展
水电建设的“融入式”典范
清晨的阳光,为建设中的金沙水电站镀上了静谧的色彩。
受疫情影响,位于攀枝花市西区的金沙水电站的工期滞后了近2个月,面对即将来临的汛期,站内建设人员正4个作业面展开施工,朝着2020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的目标“冲锋”。
金沙水电站是四川省、攀枝花市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74.23亿元,目前由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川能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电站位于攀枝花市西区城郊地带,除了以水电代替火电的清洁能源意义,在建设过程中,“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也落到了细节上。
从水电站向下俯瞰,只见下游一侧左岸,有一条与江水平行的混凝土隔断,这便是目前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中唯一的过鱼设施——仿自然生态鱼道。鱼道有三个进鱼口,两个出鱼口,分为69段,约1.7公里,主要目的是方便鱼群洄游产卵,“如此一来,就可以把水电站建设对金沙江原有物种的生活习性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生态保护。”此外,金沙水电站还与上游的观音岩水电站合建鱼类增殖站,率先实现国内水电不同开发业主的合作共建。
除生物保护外,金沙水电站还致力改善城市水域景观、城市供水、对观音岩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效益。
建成后的库区水位抬高约20米,将形成独特的城市水域景观,打破西区“有水无景”的历史;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金沙水电站全面运行后,每年可节约火电标煤约79万吨,减少CO2、SO2、NOx排放量分别为200万吨、0.6万吨和0.5万吨;在混凝土重力坝的建设上,水电站就地取材,实现了自给自足,多余的砂石直接运送到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场,避免了浪费和扬尘造成的空气污染;水电站也坚持直接打造永久性进库道路,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金沙水电站2020建设目标已明确:6月底,溢流坝具备度汛条件;8月底完成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具备送电条件;9月,1号机组转子具备吊装条件;10月完成220kV线路送出工程全部线路施工和调试,力争年底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建设中的金沙水电站 周淼葭 摄
民心工程为发展“减负”
相比于城市新区动辄30层的高楼,景怡西小区六七层的小高楼显得颇为“自由散漫”。
西区格里坪镇景怡巷的景怡西小区,也被称为攀煤精煤公司西家属区,这里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总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共有8栋住房,住户330户、800余人。
径直通过没有门禁系统和停车栏杆的大门,记者刚进小区,便被两位操着普通话的阿姨“搭了讪”。她们分别是小区1栋和3栋的楼栋长,正在轮值管理小区人员的进出:“我们这里没有物业和保安,每栋楼就选了一个代表,来为小区‘把门’。”自2月2日起,为有效抗击疫情,像景怡西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纷纷通过基层自治的模式,对人员的流动进行管控。
谈到楼栋长的身份,两位阿姨告诉记者,除了要监督进进出出的人,谁家屋里堵了漏了,谁乱丢垃圾了,谁破坏花坛的植物了,都是楼栋长的职责所在。
这样的自治管理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据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像楼栋长这样的模式已经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动经验,西区也在此基础上完善创新,推行“四自”物业管理模式,即服务内容居民自己定、服务价格居民自己提、服务人员居民自己选、服务收支居民自己清。
除了物业管理,因修建年限久远,景怡西小区本身也存在建筑体本体屋面漏水严重,排污排水管堵塞等问题。近年,区上整合了370万元资金,对小区物业环境进行整体改造,已变得焕然一新。
目前,像景怡西小区这样的老旧工矿职工小区还有很多,仅改造试点工作就覆盖了全区6个街道、1个镇,共20个社区、63个片区,改造户数近4.5万户,涉及攀煤、攀钢、十九冶、中铁二十三局、华电等大型国有企业。
自2016年起,西区政府与攀煤、攀钢等国企达成一致并签订框架协议,约定攀煤(集团)公司移交范围内水、电改造由攀煤(集团)公司作为责任主体,攀枝花市国家电网和市水务集团具体实施,小区物业环境改造由西区政府负责实施;攀钢、十九冶等国有企业均由其作为责任主体自行改造,完成后移交西区政府管理。
西区区委书记龙勇表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攀枝花的诸多大型国企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履行企业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的社会职能,不仅经济负担沉重,社会服务也逐渐难以与专业机构相比,无法满足职工和群众的生活需要。“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改造工作体量大而具体,但也是必须全力以赴的‘民心工程’!”
作为四川省首个“三供一业”改造移交承接县(区),截至2019年12月末,攀枝花市西区已完成28214户供水户表改造,18110户供电户表改造和6条10kV主供电线路安装,物业实际改造30248户。
河门口公园
变废为宝的“西佛山模式”
4月的西佛山,蓝花楹盛开,从西区主城区向高处眺望,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西区人的“禁区”,滚落的山石、飞扬的尘土和机械开采的轰鸣让人避之不及。
西佛山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格萨拉大道北面,是西区新近打造的、距离城区最近的大型风景区,以主要景点西佛寺命名。在2005年以前,为开采一类建材原石,区域内大大小小的采矿场、冶炼厂、炼焦厂有28家,非法堆场16个。西佛山片区也因为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缺失、土地裸露、石漠化严重。为改变这一现状,西区区委、区政府开始对西佛山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以“关、停、并、转、迁”的形式对西佛山片区的污染企业和非法企业进行整治,并从2012年初开始引进业主对西佛山片区进行开发。
面对无水、无土、无经验的困境,西区采取背土上山、掘井取水的方式来解决西佛山石漠化问题。
用于填山的是城市建设的弃土,运上山的土,平均覆盖厚度须要达到2米,部分区域超过10米。据不完全统计,8年以来,工人们运上山的土已经超过了200万立方米。
为了栽培植被,西佛山石漠化造林工程技术小组先后做了3年的尝试,先后克服了山上风沙大、土壤水分不足等问题。目前,西佛山景区已经完成石漠化覆土绿化工程近4000亩,成林3000亩,植树超过100万株;累计完成覆土200余万立方米,并以蓝花楹、三角梅为主题,同时分区种植100多种特色水果、名贵乔木、花卉等,形成“月月有花开、四季有果摘”的特色百花百果园林区。
与此同时,西区积极探索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景区建设结合的“西佛山模式”,将昔日的石漠荒山打造成集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全国最大的人工蓝花楹林为主的花果园林、明清江南古建风格为主的西佛寺、以清凉消夏为主题的西区水上世界,正在逐步构建;新建游客步道1500余米,2A级旅游厕所1个,林间休憩凉亭2个……西佛山正日渐成为西区的后山公园、生态“绿肺”、水上乐园和康养胜地。
如今的西区,以环保建材、钒钛合金、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为代表的工业构建着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西佛山、河门口公园扮靓了城市面貌;不断提升的居住条件和商业业态让市民的生活日渐舒适。
如同55年前第一批攀枝花拓荒者一样,新一代的西区人也满怀建设的热情,一笔一画勾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西区生产的钒钛产品 周淼葭 摄
构美科技厂区一角
本刊记者 潘兴扬
(图片除署名外由攀枝花市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