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十二期

【县域金融】深度融入 泸县农商银行助县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2021/12/08 04:46  作者:陈天航 黄世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12月刊  阅读量:

滚滚长江北岸,千年富庶龙城。


有着“中国龙文化之乡”美誉的四川省泸县,人文厚重、底蕴深厚,一直是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重镇。


财货聚,城镇兴。区域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有力支撑,其中,金融业历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泸县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高举“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旗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831日,该行资产规模达202.8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78.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7.54亿元。同时,该行践行“立足县域、服务县域、经营县域、引领县域”理念,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县域,助产业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现代化及经济强国的根基,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依靠。近年来,作为成渝经济圈重要商贸中心的泸州市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泸县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禀赋,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泸县农商银行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支持县域内实体经济向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与泸州医药园区、泸县经开区战略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据介绍,为更好地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服务,泸县农商银行创新产品、优化服务,针对部分客户担保物不足等融资困境,该行创新了“龙城兴园贷”,采取分险基金共担风险的模式,有效满足了园区企业的信贷需求。此外,该行积极探索供应链业务,针对行业特性解决下游末端商户融资难问题,该行在省联社产品基础上,结合行业特征自行开发出通讯贷,解决中小运营加盟商的融资、收款问题。


泸县区域内小微企业较多,该行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831日,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42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的53.82%。该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我们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是为群众就业和基本收入提供保障,助推民生事业发展。”


泸县农商银行还竭力支持地方重大项目。泸州云龙机场是川南第一大、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已开通38个国内重要城市航线。作为竞争力不占优势的县级农商行,泸县农商银行自2013年争取到机场征地补偿款代发起,通过5年不间断地渗透营销、悉心维系,终于在2019年与多家国有大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机场“联姻”。在机场迁建工程征地阶段,泸县农商银行以农户需求为切入点,为农户征地补偿款代发项目匹配综合服务方案。在机场管理层逐步配备到位的窗口期,又以前期基础工作为突破口,抢先布设首台存取款一体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整体授信1亿元。在正式通航后,配备专业营销团队对机场涉及项目持续渗透,搭建综合收银平台,打造贵宾厅,为机场员工、商户定制存、贷、汇“一揽子”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简化流程、赢得认可。截至2019年末,该行累计代发征地补偿款3.5亿元,开立机场集团相关账户13个,为机场员工授信684万元。

 

疫情当前,担起“主力军银行”使命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泸县农商银行在全面抓好内部疫情防控、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主力军银行”的使命担当,受到了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上级单位的高度肯定。


疫情发生后,泸县农商银行发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抗击疫情,金融青年在行动”公益捐赠特别活动;组织开展“风雨同舟,共抗疫情”慰问活动,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捐赠价值约20万元的防疫和生活物资。


与此同时,泸县农商银行还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和手续。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泸州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引进了两条口罩生产线,以缓解本地各医疗机构、防疫前线人员的口罩稀缺问题,随即还将增加生产条线,逐步满足当地群众的口罩需求。然而,该企业苦于购买原材料资金短缺而无法扩产。


泸县农商银行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落实省农信联社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立即安排最近的支行行长与该企业进行对接。翌日一早,总行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派人与支行平行作业,当天完成了贷款调查和审查工作,迅速完成合同签订,并成功发放贷款——前后仅用了29个小时。


该公司负责人看到资金难题立即得到解决,握着客户经理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太快了,做梦都没想到一天多时间就放款了,这下子口罩生产资金有保障了,可以甩开手干了。”泸县农商银行此举被中国银行业协会在行业内进行宣传。《融资“快车道”助力增产抗疫——泸县农商银行发放首笔“抗疫贷”》一文被媒体争相转载,为正在参与抗击疫情的人们注入了强心剂。


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泸县农商银行落实“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切实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主动减费让利,累计发放低息抗疫贷款596笔,金额5.4亿元,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帮助大量企业渡过难关。


202012月,泸县农商银行青龙支行志愿服务队被共青团四川省委评为“第八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疫情防控类)。这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挖掘潜能,书写“扶贫干将”满意答卷


作为农村人口占主体的人口大县,泸县尽管不是贫困县,但却拥有40个贫困村、60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抓住脱贫的“牛鼻子”,让脱贫成效行稳致远?泸县农商银行挑起“服务县域”的使命,主动融入全县重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干将”勇担责任,立足主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竭尽所能,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部署,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泸县农商银行帮扶对象为省级贫困村海潮镇尖山村,结对帮扶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100人。记者了解到,从201512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为了确保帮扶尽快取得实效,该行从切实解决帮扶对象实际问题入手,因人而异,一户一策、一人一策,解决困难群众和家庭“最急、最盼、最需”的问题。为了改善尖山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几年来,泸县农商银行“对标短板”,先后投资40余万元为贫困户修厨厕、打水井、改善电力网络设施、购置家用电器,投资6万元为贫困户改善住房条件。为了帮助村民从思想上脱贫,该行切实开展智力帮扶,为贫困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兼职岗位,为幼儿园购置教材、教具、空调等,并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反假币、防金融诈骗等知识。为了帮助贫困产业“零突破”,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出资6.5万元建立电商平台,推出当地农副产品,联系销路,100余户贫困户因此获益。同时,开展小额扶贫贷款工作。几年来,泸县农商银行还先后选派了两名青年骨干员工驻村担任第一书记,2019年又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委一道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圆满完成对口帮扶任务的同时,泸县农商银行向云锦镇天台寺村、云龙镇龙河村定向捐赠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专项经费;向泸县玉蟾教育基金会捐资,奖励辖内优秀学生、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扶贫突出贡献者;向泸县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捐款支持学校“实爱银行”项目建设;定期对村留守儿童、贫困学子、贫困母亲开展慰问走访,主动承销扶贫产品。


此外,泸县农商银行把信贷扶贫、产业带贫、结对帮贫、智力助贫有机融合,金融扶贫举措有效惠及贫困人口。泸县农商银行被泸州银保监分局评为2019年度金融扶贫工作三等奖。


六年来,泸县农商银行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0余万元,2016年,尖山村顺利脱贫摘帽,“云下尖山”村级电商品牌获得县委、县政府高度肯定,尖山村获评2017年度泸州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双基共建,助人口大县乡村振兴


2021年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这一基础的建立需要基层金融机构的全程参与。


今年以来,泸县农商银行贯彻省委、省政府“探索基层党组织与涉农银行基层机构开展合作”和省委组织部、四川银保监局《关于推进双基合作惠农贷款指导意见》(川银监发【201623号)文件精神,探索建立泸县基层党组织与农商银行基层机构合作新机制,开展“政银双基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事实上,早在2017年,泸县农商银行就敏锐地意识到,政银双基共建这种新型的联系共建方式能激活新时期农村发展动能,是与农商行回归本源、夯实发展根基及高质量发展规划高度契合的一条新路径。对此,该行多次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调研,结合泸县实际情况拟订方案,加强沟通汇报推动活动。20216月,泸县农商银行获批成为泸州市第一家开展“政银双基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金融机构。随后,全县掀起“政银双基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大潮。


记者了解到,泸县农商银行基层机构与基层党组织开展“四项”共建,共建支部党建活动室、共同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小队”、共办农民夜校,以及利用农商行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与镇村一起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共助农村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共同搭建“四个平台”——党建+金融共建互动平台、整村评级授信平台、农民致富平台和大学生、农民工创业平台,合力破解支农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泸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将继续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加强乡村综合金融服务站(点)建设,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同时将农产品引入四川农信“蜀信e·惠生活”平台,为农户增收。泸县农商银行加强村级信贷服务工作室建设,驻村客户经理深入服务农村居民;简化贷款手续,实行高授信、低利率和优先服务的倾斜支持政策;送金融知识下乡,共同防范风险。


目前,泸县“政银双基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已形成定期分析、政银双向联动机制,确保共建工作取得实效,切实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引擎。

 

  本刊记者 陈天航 黄世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