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6期

【调查研究】新质生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布:2024/06/05 16:30  作者:邓文芹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6月  阅读量:

[摘要]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逐渐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动力。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培育新质生产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等策略措施的实施,促进县域经济与新质生产的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  新质生产;县域经济;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乡村”,密切“三农”,其发展水平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大局。新质生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逐渐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动力。新征程中,深刻认识新质生产的内涵与特点,探索新质生产驱动县域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体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的内涵及其特征

 

新质生产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注重技术与知识融合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强调“新”关注“质”,是建立在新质生产力基础上的新型生产方式,具备技术创新、知识密集、要素优化、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特征。

 

新质生产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新质生产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实现全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包括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通过技术改进、效率改善等途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第一,新质生产推动了县域内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带动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形成了以创新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提高了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巩固和提升了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第二,新质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它促进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三,新质生产通过引进或培养人才,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县域经济可快速实现从生产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第四,新质生产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县域经济实现绿色转型,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质生产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作用

 

新质生产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载体,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第一,新质生产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第二,新质生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等为主体的新业态,丰富了乡村经济的内涵,提高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新质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同时,新质生产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第四,新质生产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在新质生产的推动下,乡村治理模式逐渐向开放式、多元化方向转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得到提升。第五,新质生产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民间艺术、乡村风貌等的挖掘和利用,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第六,新质生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有助于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具备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农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新质生产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新质生产的核心,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乡村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农业技术、农村工业技术和乡村旅游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应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主体。政府应引导和支持乡村地区培育新质生产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新质生产主体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应加强新质生产主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资源配置的引导和优化,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一方面,应加大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新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城市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向乡村地区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的重要特征,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乡村地区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应注重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乡村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经济与新质生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力度。一方面,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新质生产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新质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新质生产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落实和效益的发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乡村经济与新质生产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乡村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乡村经济发展项目,提高我国乡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社会力量是推动乡村经济与新质生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乡村经济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乡村经济与新质生产融合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深入挖掘新质生产潜力,形成强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