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21年10月20日,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成渝中线等铁路项目,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随着城中春熙路商圈全面升级,城南交子公园商圈加快建设,城东天府空港新城商圈高位策划,在城北区域打造成渝双城门户商圈,把成渝中线起止站的“首位度”转化为枢纽经济的“首位度”,推动高能级商圈集群式、组团化、多中心发展,对于实现川渝两地消费循环、市场循环和产业循环,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具有重大意义。
牢牢把握三个优势
促进蓉北商圈建设加速动能转换
枢纽经济是借助经济要素聚集平台,通过对区域性经济流进行集聚、扩散、疏导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聚化组织特征。成都蓉北商圈作为成渝双城第一门户,成都火车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客运特等站,荷花池市场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承担着全市唯一的“交通主枢纽+商贸主枢纽”功能,具备建设世界级枢纽型商圈的基础优势。
一是依托成渝中线驱动优势强“流量”。成渝中线作为双城间最顺直、最高效的直连通道,无缝接驳贵阳、西安、武汉等城市高铁网,承担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间贯通性大通道客流。建成后,成都至重庆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日均出行100万人次以上,服务半径覆盖成德绵北向通道1200万人口,触达成渝双城间45个地市及西部6个省份。蓉北商圈区域内已建成地铁5线15站,40分钟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可达800多平方公里,将为商圈带来日均200万人次以上的交通出行总量,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度聚合。
二是依托成渝双站联动优势活“留量”。成都站扩能改造后设有10台18线,年旅客到发量可达3768万人次;重庆北站设有14台29线,年旅客到发量3600万人次。两站作为纵贯南北的全国铁路大动脉节点,连接宝成、渝昆等多条铁路干线,客运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八位。蓉北商圈依托高铁、城铁、地铁汇聚枢纽优势和年近1亿人次流量优势,通过人北TOD综合开发构建地下“9字形”空间,联通保利时代、龙湖上城、花千集等产城综合体,打通“三铁”流量和商业圈、生活圈连接通道,打造半径400米—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的同城通勤、商务办公、休闲消费的“综合枢纽、超级广场”,真正实现把“流量经济”变为“留量经济”。
三是依托成渝消费互动优势拓“增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涵盖了四川省15个市和重庆市27个区(县),常住人口接近9800万人、经济总量接近7万亿元,承载了西部26%的常住人口、19.8%的经济总量,辐射西部3.8亿人口消费市场和泛欧泛亚国际市场。蓉北商圈内拥有成都43%的商贸专业市场,商贸载体体量超过100万方,年交易额达1000亿元,通过精准定位“设计发布+时尚展贸”消费特质,与重庆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成都春盐商圈、交子商圈协同共兴、错位发展,即时性、差异化服务双城异地消费人群,一体化构建成渝1小时消费圈,不断提升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对标国际三大商圈
推动蓉北商圈建设向高端跃升
作为一座城市经济、文化、活力的缩影,世界顶级商圈既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抓手,也是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促进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以世界级商圈为目标,蓉北商圈的规划建设必须对标国际一流商圈,从国际消费引领城市转型的视角谋划发展路径,用更加前瞻、更有弹性、更富想象的规划为未来发展创造新空间。
一是开展学习法国拉德方斯商圈枢纽建设行动。该商圈位于巴黎城市主轴西端、塞纳河右岸,拥有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年吸引国际游客超200万人次。在整体规划上,地面商业和住宅建筑通过67公顷的欧洲最大步行广场相连,地下则是道路、停车场和地铁站组成的交通网络,实现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在产业发展上,作为法国贸易及金融聚集区,拥有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商业中心,250万平方米商务写字楼可容纳公司1200家、雇员12万人,法国主要金融机构都集中于此。从枢纽端看,以拉德方斯为代表的世界级商圈,都拥有集散能力覆盖大都市圈的核心交通枢纽,并围绕枢纽布局兼具商贸展示和城市记忆的多层次立体空间载体。
二是开展学习日本新宿商圈消费建设行动。新宿站作为世界第一大车站,以其枢纽地位和交通网络优势,带来日均360万人次的客流量,是东京最大的中心商业区。在整体规划上,新宿商圈紧紧围绕枢纽车站布局,呈现核心区和配套区“圈层式”分布。在产业发展上,核心区以银行、证券、传媒等大公司总部为依托,重点建设写字楼、政府机关等载体,打造行政与商业中心;配套区主要布局商住混合功能,百货公司与小型商业街云集于此,形成优质公服配套支撑。从消费端看,以新宿为代表的世界级商圈,都拥有全客层覆盖的消费产品、全时段休闲娱乐的消费空间、全周期提供服务的消费体验。
三是开展学习韩国东大门商圈供给建设行动。该商圈是韩国最大的服装贸易中心、时尚文化中心,年销售额超1600亿元,吸引国际游客超250万人次。在产业发展方面,向微笑价值曲线两端延伸,形成了集设计研发、服装加工、商品企划、展销推广等为一体的时尚产业全链条。在品牌孵化方面,政府扶持多个市场企业建立原创设计品牌,并通过协助建立网上购物平台、举办国际时装周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形象、对外推广。从供给端看,以东大门为代表的世界级商圈,都拥有一批具备国际资源调配能力的商贸龙头,和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体验的全产业链条,注重研发代表本土文化、本土设计的商品。
深入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蓉北商圈建设打造“成渝之心”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是国家赋予成渝两地的重大机遇。规划建设蓉北商圈,必须牢牢依托川藏铁路、成渝中线、成都站扩能改造等国家战略标志性工程,探索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释放的强劲牵引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完善消费业态、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效能,加快打造世界级枢纽型都市商圈。
一是实施“公园式”城市会客厅打造工程。充分借鉴世界级枢纽商圈发展经验,通过构建“圈层式”产城格局,推动区域性经济流沿枢纽、通道、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聚集,全面集成放大商圈复合功能和增值效应。做强商圈极核区功能。以成都站扩能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级TOD综合开发,重点布局商务服务、TOD商业、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持续做强成都站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功能;以荷花池片区为重点,深化FDC面料图书馆、中国西部高定中心建设运营,提升“池上锦”汉服产业街区、金银街和半边街能级品质,大力发展时尚经济、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兴业态,积极引入新品首发、时尚首秀、品牌首店,打造“B端为主的新商贸中心及时尚设计先锋基地”。做强商圈核心区功能。在极核区基础上,向五块石—升仙湖片区延展,强化金牛、成华两区协同联动,大力布局茶贸茶博、文化旅游、特色商业、假日经济等消费业态,引导大西南茶城转型升级,推动升仙湖生态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创新数智科技场景,打造商贸文化体验目的地。做强商圈配套区功能。以沙河北侧片区为重点,发挥商圈“三河环抱”生态优势,突出公共服务功能支撑,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的小游园、微绿地、特色景观,精心雕琢社区街巷“金边银角”,加快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圈,打造诗意栖居理想地,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是实施“立体式”枢纽新门户打造工程。立足成都站核心交通枢纽,构建多层次、高密度、高频次的交通网络,为商圈汇聚全球资源要素及商品服务、商品流动提供通道支撑。构建轨道+公交线网体系。围绕成都站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积极助推地铁17、18、27号线和城际铁路S11号线及相关站点建设,有效串联商圈功能节点,形成地铁+公交+BRT有机接驳模式,打造轨道上的商圈。优化商圈道路交通网络。通过实施下穿、上跨铁路工程,加快缝合商圈南北向、东西向“十字”通道,强化片区间联系;持续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着力打通商圈内部断头路与错头路,全面提升商圈内部通达性。打造立体绿色慢行系统。精心打造成都站上盖公园、人北中央公园等高品质公园,持续做优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滨水绿道等慢行功能,依托商圈绿道、TOD站点等载体缝合各功能组团,构建联通地面、空中、地下的立体空间,形成枢纽—商务—休闲—文娱连续动线,创造舒适便捷的商圈慢生活体验。
三是实施“开放式”商圈共同体打造工程。充分发挥商圈的枢纽和体量优势,立足金牛、辐射川渝、面向世界,加强协同联动、促进开放合作,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新窗口。协同构建市域商圈发展共同体。积极融入成都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与交子、春盐商圈政策、主体、功能、区域“四位协同”发展,促进商圈间运营机构联动、主题活动联办,助力成都提升国际化消费供给能力。协同构建区域商圈发展共同体。主动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健全完善与德阳、眉山、资阳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积极发展“研发在金牛、制造在周边”商业模式。协同构建双城商圈发展共同体。助推成渝地区双城商圈联盟建设,协同重庆渝北区、渝中区等共建“成渝中线消费走廊”,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推动“川渝好物好味进双城”,打造“双城青年互娱空间”。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 周德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