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本文通过分析振兴乡村经济的积极意义,从政治学角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经济;服务效能;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取得脱贫攻坚最终胜利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乡村经济却面临着分散、粗放、凋零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乡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党的绝对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才能稳步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正视的是,在很多偏远的乡村地区尽管全面实现了整体脱贫,但其基础条件、公共服务、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却明显低于城市地区。这种明显的贫富差距在我国是决不允许长期存在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缩小城市与乡村差距的重要举措。
同样,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科学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树立文明乡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是提升乡村经济水平,改善乡村人民生活条件,提升乡村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存在的问题
——乡村干部缺乏主动性。在我国乡村管理体系中,对于上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地方各级领导特别是乡村干部通常是被动执行。当国家提出相关硬性要求时,乡村领导干部一般会先观望一段时间,待到上级部门发出审查通知时,才开始具体实施。而乡村干部在被动情况之下开展工作,对上级的各项部署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很难高效率、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流于形式,注重表面文章,迎合上级检查等问题尤其突出,等到检查人员一走工作又陷入停滞,致使乡村管理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发挥出乡村管理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乡村管理意识薄弱。调研发现,在一些地方,即使乡村在上级机关的监督下建好了乡村管理制度,但其领导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乡村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乡村领导与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抓不住重点,无法从整体上形成统一规划,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发展。
——上级指导力度不够。乡村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乡村干部的重视,上级科学的指导方式也同等重要。但是,就乡村管理现状来看,上级部门针对乡村地区的管理,多数都处于“下达命令”的阶段,不利于乡村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对策建议
——创新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注重创新乡村发展体制机制,要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方面着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业就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让乡村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之中。特别是在民生保障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乡村人民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乡村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使其与城市人民拥有同等的社会保障,解除乡村人民的后顾之忧,以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经济生产活动之中,保持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强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针对我国偏远山区和发展滞后的乡村地区,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只靠当地村民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资源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都难以快速提升。各级政府应做好针对性调研工作,摸清实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好规划,为其谋求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应针对不同乡村地区出台针对性、倾斜性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并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乡村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不断提升乡村服务效能。基层政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积极优化机构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起高效运行的行政服务体系和机制,充分满足广大乡村人民愿望。要放眼长远着手微观,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顺利高效实施。在具体工作中,基层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创造发展条件,提升乡村人民的自身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繁荣稳定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措施,才能及时优化乡村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服务效能,提高乡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
王雄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