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一期

【县域金融】新阶段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思考

发布:2022/01/06 16:12  作者:苏惠儒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2年1月刊  阅读量:

新阶段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思考

以四川农信(乐山)为例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农村信用社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的崇高使命,也是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以四川农信(乐山)为例,就新发展阶段农村信用社服务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四川农信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信联社乐山办事处

 

四川农信(乐山)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对标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和新内涵,以普惠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银行”为抓手,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推手,在乐山市金融机构率先出台《四川农信(乐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并配套出台《四川农信(乐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作风,书写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时代华章。截至202110月末,四川农信(乐山)涉农贷款余额29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2%,占乐山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万户,贷款余额33.7亿元;累计发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31.7亿元,惠及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市33个贫困村摘帽、1.26万贫困人口脱困,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举措


——确立“五大原则”。一是坚持党管金融。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四川农信(乐山)的领导,充分发挥系统各级党委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优先发展。单列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计划,做到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有机统一,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围绕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聚焦地方产业特色,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进一步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现代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补齐农村金融服务短板。五是坚持风险防范。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控,筑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安全保障。


——着力“五大重点”。一是保障金融服务信贷供给。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带建设、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服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特色村镇和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助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深化“走千访万”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持续开展评级授信,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赋能乡村治理有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推进银村直连、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于20181月至201910月与夹江县政府开展试点并取得成功加以推广,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服务乡村治理有效的新路子。三是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进服务模式升级,跟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村抵质押品范围,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服务产品升级,深入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面提质工程,优化“农e贷”智能贷款产品,从“足额、便捷、便宜”全方位满足农户的金融融资需求。推进服务渠道升级,紧跟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和服务功能提升。推进服务载体升级,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组建“政++N”农村综合服务联盟,打造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一体”服务平台。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落实衔接过渡期政策要求,加大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地区产业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继续实施精准帮扶。五是厚植金融服务支持能力。将合规经营贯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过程,严把资产质量,严把合规管理,严把风险管控,防范金融风险。


——夯实“五大保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四川农信(乐山)各级党委书记“一把手”工程,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体系,建立“一把手亲自管、班子成员带头抓、专职部门牵头干、全体员工同协力”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开展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三农”知识等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三是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展示作为,以担当苦干的作风实现作为。四是以“分层分类、量化评价、跟踪管理、奖罚分明”为标准,落地落实《四川农信(乐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五是加强与地方党政、财税、农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与村“两委”、企业的联动协作。

 

对策建议


——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打造专业信贷队伍。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在新员工招聘中向农业专业倾斜,建设一支熟知农业知识和市场行情的专业信贷队伍,定期研究市场行情,研究上下游客户,做数据采集与分析,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丰富服务对象。围绕地区现代农业规划,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强农,积极转变服务与营销思维,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满足企业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以企业为中心,实现“一点接入、做全链条”;以合作社为融资主体,依托产业,多农户共同融资,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风险共担。三是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围绕农业发展中涌现的新业态,专门设计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引入收益权质押担保、“动产担保”和“信用担保”等融资方式,通过非现场现金流分析、现场批量调查等手段,更精准地掌握现金流客户收益、客户经营等情况,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不断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积极培育有效需求载体。一是积极发展农村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加快向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地方政府层面,建议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农村信用社层面,应加强科技金融的应用与推广,通过“党建+乡村振兴”“农业+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建立起农业新业态的服务支持体系。二是围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强化信贷资金投放聚集与引导作用,重点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三产融合”,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农户+农信社+保险”等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整合现有涉农政策和资金项目资源,推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完善金融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二是建议地方政府主动承担一部分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贷款风险,并予以风险补偿,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三是继续深化和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加快确权进度,切实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苏惠儒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