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面优化农村社会的各项治理措施,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推进农村经济、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全方位发展,增强农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及获得感、幸福感。本文在简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优化农村治理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治理的改进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治理;乡风文明;农村产业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建立科学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必须深刻认识到优化农村治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当前农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农村治理成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优化农村治理的必要性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要求和建设内容上来讲,其需要从产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村社会的治理质量。但是很显然,传统的农村治理体系、结构和方式并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因此,必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有针对性地改进、优化农村治理,使之能够贴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实现农村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当前农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及组织体系不完善。乡村振兴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达成这些要求,必然需要人才和组织体系作为前提和保障。但目前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后,人才个体的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完全胜任新时期的农村治理、建设工作。同时,农村基层治理组织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体系,实施农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责权不明、效率低下。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如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就是明证。但对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当前农村的产业、经济发展动力还是明显不足,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需要在治理工作中得到率先落实。
——对农村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建设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农村治理中并没有真正将农村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重视起来,工作停留在表面,口号多落实少,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优先级较低,可以在后期慢慢抓,但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需要在未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进行环境的整治。
——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升缓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其物质生活、经济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村治理将重心放在了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忽视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导致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升。
农村治理的优化策略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及组织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根本遵循。因此,我们应当首先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及组织体系建设,要综合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社会企业、民间组织等各方面的人才力量,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实践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地方党委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作为地方政府则应当对农村治理,如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建设,按照党的政策、方针,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各方面的人才力量,落实建设规划。企业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谋求自身发展同时积极配合,将农村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统筹起来,取得双赢。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还要大力引导村民自治,做好对农村群众的文化、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农村政治文化氛围,提高农村的民主政治、民主自治水平,激发农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自愿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将家乡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加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最基础、最重要的,依然是农村的产业和经济的振兴,只有在农村产业繁荣、经济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其他的各项治理、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展。在实践当中,应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根据本地的实际条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大力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提高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民主管理力度。在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上,要做到城乡统筹一体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依托本地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与城市形成产业协同、产业互补,依靠城市的产业和经济能力,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要加快搭建、开辟农村经济的线上发展空间,将农产品、特色手工文化产品等向更大的外部市场输送。
——落实农村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治理中,一定要坚决执行“两山理论”,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农村其他各项建设、治理中(如产业、经济发展等),摒弃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兼顾产业、经济发展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治理的监督工作,不能以任何理由违规、违法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要对农村群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工作,让群众作为乡村振兴、农村治理的主体,让他们认识到改善人居环境只有依靠自觉性,才能多方面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
——改善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培育乡风文明。社会的发展水平,人的生活品质不仅仅由物质和经济决定,事实上在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更加重视的是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生活追求。为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的文化治理,改善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培育全新的文明乡风。实践中,应当根据农村群众的主观需求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建立村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地,配置完善的设施、设备,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理想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教育,加深他们对自身农村文化的了解,引导其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念,重拾优良的农村文化、传统的农村风俗,并使他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感到自信、自豪。要注重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戏曲、饮食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手工艺、古建筑等。要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农村群众文化自信。
薛柏武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