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三期

把共享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价值取向

发布:2017/03/01 11:00  作者:严成文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3月刊  阅读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更应该把共享发展作为贯穿始终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使广大群众真正共享到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赤诚的为民情怀、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基于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其本身就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在推进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更应该把共享发展作为贯穿始终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使广大群众真正共享到发展成果。


共享产业发展之利


  脱贫攻坚,根本之路、长远之道在什么地方?在产业发展。但产业发展又不能仅仅让少数人获得实惠,必须实现成果的共享。因此必须立足村情、民情,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办法,其中的关键是盘活现有资源,如土地、林权、劳动力、扶贫资金等。对于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帮扶力度,让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对于没有条件发展产业的,可以成立产业合作社,或采取“公司+农户+集体”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有保底收入,利润按比例分成。在不影响企业和业主大的利益和发展前景前提下,积极鼓励他们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经营权、优先雇佣贫困户就业,并作为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前置条款,以先富带动脱贫。


共享基础设施之便


  基础设施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分重要的一环。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题固然重要,实施好基础设施项目,脱贫攻坚工作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同,从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地位。为此,要大力建好小农水、公路、国土整理、通讯、电、燃气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要切实规范项目安排,根据各贫困村实际需求,制度化安排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要避免人情项目、关系项目,防止出现村与村之间项目安排不平衡、不合理的情况。要科学规划项目选址,不能仅仅方便村干部、本地籍领导干部以及富裕户等少数群体,要以惠及更多人为目标,真正实现全村共享。要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形象工程,建成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群众满意工程”。


共享生态环境之美


  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推进农村脱贫攻坚中,要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处理好脱贫致富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立足长远、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要少挖山、慎砍树、不填湖,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样貌,使乡村“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营造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要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教育,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共享精神文化之乐


  当前,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缺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脱贫攻坚,不仅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保持好心情”,共享精神文化之乐。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文化广场,完善广播、光纤网络、体育健身等设施,添置音响、电视、锣鼓、服装等设备。加大乡村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培训,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化、正规化。加强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通过送文化下乡,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鼓励、帮助各村自办或联办乡村春晚、乡村运动会、庙会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凝聚力。正确引导村民婚丧嫁娶、家族会、清明会等自发活动,确保其活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坚决打击各种非法组织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乡村一片净土。


共享民生保障之惠


  市场经济客观上会导致两极分化,在农村地区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大部分农村群众过上了比较富足的好日子,但也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因为客观或主观原因,生活还比较贫困。一些贫困户住房年久失修、极不安全;一些贫困家庭缺智缺劳,无力发展产业和就业,经济拮据;一些贫困家庭因病因学致贫,巨额医疗费、学费成了沉重的负担,生活举步维艰;特别是一些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对未来更是看不到一点希望;一些五保户、孤独老人不能自理,生存状态堪忧……这就要求我们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不断调整完善低保、教育、医疗、临时救助等政策,织牢织密民生保障之网,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和民生保障政策的实惠。


共享基层治理之权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主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治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距离农村政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和贫困村,家族势力影响较大,干部腐败严重,村民对立和不满情绪较大,“塔西陀”效应明显。同时,村民居住分散,平日忙于生计,公民意识淡薄,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强,对村里的一些重要事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滋生新的不满情绪。为此,推进脱贫攻坚,一方面要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让村民充分享受到宪法和法律规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


(作者:严成文 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委党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