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十二期

【调查研究】以乡村振兴推进彝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发布:2018/11/29 22:29  作者:子克拉格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12月刊  阅读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凉山昭觉调研,在亲切看望慰问贫困群众的同时,对保障贫困群众安全住房、改善彝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出明确要求。为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位,笔者在省委统一安排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选择了人居环境治理这个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对彝区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探索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新乡村路径,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彝区农村人居环境主要问题


凉山作为全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农村曾经是清一色的夯土瓦板户甚至石板房,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景象,彼此相得益彰,别具民族特色。然而当抵近观察时,泥泞不堪的小路、随处可见的畜便、污水横流的水沟、烟熏火燎的火塘,则成为外人诟病大凉山广大农村贫穷落后的突出问题。直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尽管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但上述这些问题并未随着社会进步而得到彻底解决,反而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人口居住的日益集中,暴露出更多更棘手的新问题,成为彝区脱贫攻坚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目前造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药地膜、装修污染等等。

 

彝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


——推进彝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首先要促进农村人居环保基础条件改善。一是改善交通设施状况。交通状况的落后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改变农村道路交通的落后状况。通过财政项目、扶贫项目等方面的资金资助,民间资本的引入,村民自身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式,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二是改善农村垃圾收集和清运状况,增强对垃圾的收集和清运能力,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实施“厕所革命”,兴建和改建农村公共厕所,配备相应的清运和保洁人员,对公共厕所进行定期掏挖,维护公共厕所的卫生。


——对居民进行易地搬迁和环保意识的培育。一是实行易地搬迁。该地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战线长,投资较大,建设成本较高,为了在分散的农村相对集中地进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等项目,对一些农村居民进行易地搬迁。二是培育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提升村民的审美意识,培育村民的现代生活意识,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与致富方式引领。彝族聚集区的乡村环境治理工作,不能为了环境而强化禁止条款,也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一是培育村民的科学生产技术,利用农业培训、农民夜校等渠道和平台培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二是促进村民进行生活方式革命,推进厕所文化革命、餐饮习俗革命、红白事宜革命、个人卫生革命和生活用能革命。三是利用新技术改变能源的供给和使用方式,引入太阳能、省柴灶、沼气池等新技术,彻底改变村民的能源供给和使用形式。四是改变家禽家畜的养殖和粪便处理方式,减少畜禽粪便随处排放的现象,同时,使粪便直接滋养土地和草场、增进肥力。


——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建设规划。要认真分析不同村寨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在平面布局、住宅设计、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量,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天然水体、花草树木等,依山就势、合理布局,既借鉴村庄传统空间布局优点,保护村庄自然肌理,营造具有乡土风情、民族特色的村寨,又充分体现现代农村的特色,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满足农村居民对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法制与制度体系。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健全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推进乡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使得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同时,建立乡村环保执法机构,配备乡村环保执法人员。二是建立乡村人居环境管护责任和制度体系。以建立规范有效的村民自治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善凉山的农村人居环境,固然要拔除“穷根”,坚持用发展方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加大环境保护的保障性投入。在实践中更需要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才能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让山更绿,水更清,处处是金山银山。


四川省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 子克拉格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