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注入新动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企业是否数字化转型及其转型效果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高度相关,数字化转型会沿着供应链向上下游扩散。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能够通过打破企业边界、降低信息成本,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带动供应链融资,提升市场供求匹配效率,激发全方位创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协同效应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人民政府
党的十九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并注入新动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由2018年的37上升至2022年的52,企业数字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仍有不少企业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或数字化转型失败、转型效果不及预期,其背后的原因不仅有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不足,还有企业供应链协同的问题。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受到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也与其供应链企业数字化水平相关。因此,很有必要从供应链的视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其转型效果进行探究。
数字化转型沿供应链扩散机制分析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全方位改造自己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流程,重塑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市场中的主体,企业的行为与其利益相关方有重要关系,其行为本身受关联方的影响也影响着关联方。一个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变革的重要行为,无论其是处于供应链的上游,还是作为下游的客户公司,都会通过供应链传导给其他企业。
从客户公司看,其数字化转型需要得到上游公司的支持,也通过反馈需求影响上游企业的转型。一方面,客户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它要考虑所采纳的数字技术与上游企业之间是否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联结,进而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尤其是当上游公司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时,那么上游公司的数字技术标准将会成为客户公司的重要参考,否则客户公司将陷入“数字孤岛”,而且浪费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因此,客户公司自身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会受到上游公司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客户公司自身率先完成对业务及经营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时,其对上游供应商将提出新的需求,尤其是对数据收集和共享的需求,那么实现相互数字化对接的压力将沿供应链向上传导,上游公司为了维持客户关系也会考虑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当供应链上游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状态时,上游企业对客户的响应将变得更加迅速。因此,客户公司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会通过供应链关系传导,促进上游公司数字化转型。
从上游公司看,其数字化转型既可应对供应链下游经营环境变化,也能带动供应链整体转型。一方面,上游公司的商品和服务要实现最终价值必须依赖下游客户,客户是上游公司的重要订单来源和信息渠道,为了维护和利用好下游客户公司资源,上游公司会非常关注客户公司的动态,尤其是当下游公司处于一个买方垄断地位时,上游公司对下游客户的行为将会亦步亦趋。因此,当下游客户公司开展了数字化转型时,上游公司也有更大可能积极转型以应对。另一方面,上游公司自身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能够培养和发掘客户公司新的需求,或为客户公司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公司为了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或降低对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有动力应用数字技术与上游公司建立联结,从而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游公司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也成为客户公司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承接与利用这一资源,客户公司将接受沿供应链扩散而来的转型要求。
数字化转型的供应链协同效应分析
打破企业协同边界,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传统的企业理论中,企业生产投入的要素主要是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短期难以变化的要素,所以企业往往被认为是独立的组织,有着明确的边界,而企业的边界又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本身具有信息含量,而且便捷传输与低成本交互的特性,使原本明确的企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而集成和利用数据也逐渐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和研发创新的重要渠道。
供应链下数字化协同就是让有供应链关系的企业都应用数字技术,并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全方位的对接,彻底打破企业间的边界,加速数据流通与共享,有效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形成高效的产业数字生态环境。数字生态的形成,可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企业间要素配置,提高闲置要素利用率,降低要素成本。相互协同形成的规模效应还可以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具有突出的“长尾效应”,拓展出单一企业无法开展的业务。数字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也增强了企业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提高了响应速度,能够更快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的产品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也进一步增加了客户的黏性。
提高供应链关系质量,增强商业信用融资。基于供应链关系的商业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企业自主披露的信息仍是供应链上下游间相互了解的关键渠道,因此供应商对客户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具有强烈的需求。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能够通过增强其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拓宽信息传递边界、丰富信息传递渠道,也可以对企业的内外部数据深入挖掘,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提升商业信用融资能力。
首先,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极大地便利了企业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使得标的产品的价格、工艺、质量等契约要素变得透明可比,从而降低契约签订过程中的协商、谈判成本;契约签订后,企业也可以对交易产品相关的物流与货款信息进行实时追踪,一旦交易对方行为偏离合作方向,或出现未达预期的情况,企业可以及时施加干预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次,审计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提高其获取企业内部相关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信息分析识别及应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的舞弊动机和短视财务操纵空间将会大大压缩,企业的外部治理水平将大大提升,这能够有效增进商业信用契约双方的信任度。最后,数字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中国”的建设蓝图高度一致,这类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和经济实践导向的企业在发展建设、政策补助方面会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更多关注。对于供应商而言,基于国家隐性担保及增强上下游企业合作黏性的考虑,愿意为该类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商业信用条款。
强化用户需求导向,提升市场供求匹配。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完全由企业决定,用户无法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从而导致供需双方价值取向不断错位,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程度不断加深,长期供需失衡将最终导致产业体系走向结构性陷阱,严重可能引致经济危机。因此,需要企业加强运营模式创新,使用户能够便捷深度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让真实的市场需求能够及时在生产环节得到吸收反馈,从而走出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陷阱,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不仅包括生产企业间的协同,也包括同广大用户的协同,它主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便捷、低成本的接口,同生产、服务企业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首先,数字化转型强化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共创体验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用户能够在产品设计、生产、交易、服务等环节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这一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凸显用户的主体性,将需求直接融入供给,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其次,即使用户不直接参与产品创新环节,但他们在数字空间中留下的数据也将对企业掌握用户偏好、优化商品服务提供重要帮助;供应链中不同企业获取的用户数据通过合作共享,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最后,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反馈和互动,密切双方的联系,增强彼此的信赖,形成长期合作。此外,由于可链接的用户具有多样化需求,企业还可以专注于特定的产品供应和迭代,提升品牌价值,增强竞争优势。
挖掘供应链资源,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在大数据思维下,单一数据源只能提供有限的数据价值,多源数据有利于减少处理结果的误差,多维度数据也有助于拓展分析视角,既有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也可以降低风险。因此,数据的量、多源、多维度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前提。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不是单一、少量的协同,真正的协同必然是涉及生产、管理、服务、信息等各个方面的协同;这样的协同也不是一时一刻的协同,必然是长期稳定的协同,甚至是实时持久的协同。这样的协同将带来大量的、多维度的、稳定可靠的数据,将为创新提供宝贵的资源。
因此,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将使单个企业可调动的资源得到扩展,企业对资源的配置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机器算法分析结果的指导,以土地、资本、劳动力为代表的传统生产要素将聚焦于能够高效创造用户价值的领域。同时,数字技术可以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不断修改分析结果,及时给出反馈,并在第一时间调整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用户数据的积累、筛选和质量控制为企业挖掘用户价值、研发创新产品、优化客户服务等奠定了基础。大量便捷采集的数据也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企业内各部门开展业务改进、效率提升、成本控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总结而言,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形成协同集聚的资源能激发和帮助企业在各领域创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