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近年来,贵州省天柱县不断强化组织领导,通过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3+1”保障成果、抓实东西部协作项目、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等举措,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短板突出、农村饮水保障压力大等问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建设投资、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关键词] 天柱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田建设
[作者单位] 中共天柱县委党校
2022年以来,天柱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聚焦“三落实一巩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坚定“四个不摘”不动摇,以压力不减、力度不减、热情不减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举全县之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制定《天柱县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制实施细则》,压紧压实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乡镇(街道)和村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包抓村(社区)责任、帮扶干部帮扶责任。制定《天柱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天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指导文件,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对全县83个县直单位帮扶村、3550名干部帮扶户结对帮扶关系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下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92个驻村干部184名,确保驻村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天柱县把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建立了“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的帮扶机制,2022年以来通过开展“四大行动”,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一是开展业务“大培训”行动。对县、乡、村三级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干部防贫监测帮扶工作能力水平。二是开展问题“大排查”行动。以镇、村干部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为主,帮扶干部为辅,完成全县106527户农户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全面排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335条。三是开展监测对象“回头看”行动。对全县所有监测户“内外业”资料进行重新审查和入户核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29条,全力确保监测户信息线上线下高度一致。四是开展政策“大宣传”行动。制定印发《天柱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手册》5000本,张贴宣传《天柱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政策宣传单》12万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识别监测户2490户8922人,新识别纳入监测户640户2355人,在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中1803户6475人已消除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在教育保障方面,规范运用《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双线”工作机制,实行异动学生动态管理日报制,全县无因贫辍学问题,2022年共发放学生资助资金3721.97万元,惠及学生59685人次,发放营养改善资金3101万元。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补助资金和一般债券资金共计7495万元,实施天柱县第八幼儿园、注溪第二幼儿园、地湖乡中心幼儿园、坌处镇第二幼儿园建设,并对其他学校进行扩建、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2023年以来,天柱县已争取到义务教育长效机制资金805万元用于21所学校的校舍维修改造;投入880万元新建第一小学食堂,采购7所学校的教学设备;开工建设渡马镇龙盘小学教学楼、白市镇地样小学教学楼,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
在医疗保障方面做实“四个精准”。一是精准管理保障对象。现有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对象、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113132人,除合理化未参保3429人外,参保109703人,参保率100%。二是精准落实资助参保政策。除民政、计生、残联资助以外的脱贫人口按每人140元进行资助,资助兑现率100%。2022年,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对象、边缘易致贫户等符合参保资助对象共计111376人,资助资金1707.87万元。三是精准落实医保待遇政策。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全县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对象、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累计住院20394人次,医疗费用总计12333.03万元,“三重医疗保障”报销补偿金额8952.14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7116.57万元,大病保险理赔796.37万元,医疗救助1039.2万元,实现医疗保障待遇应报尽报。县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占比84.16%。四是精准落实因病返贫致贫机制。按月对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进行预警监测,对慢特病门诊和住院单次自付费用超过4000元、年度累计自付费用超过6700元医疗费用的特殊困难人群以及慢特病和住院单次自付、年度累计自付超过10000元的普通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群众进行预警监测,共计7485人次。
在住房保障方面,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管理,住房保障专班对全县“8+1”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农村住房安全排查台账和贵州省农村房屋安全性鉴定(评定)表。发现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督促农户进行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的C、D级危房农房,督促农户暂停使用,租住或借住其他安全房屋,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8栋房屋及时纳入危房改造,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健全农村危房常态化长效发现、治理改造机制,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住房安全保障核验工作,摸排存在风险农房8栋,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在安全饮水保障方面,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通过新建、完善、提升工程等措施,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57%、自来水普及率90.93%,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持续抓实东西部协作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与佛山市禅城区东西部协作,严格实行“项目一个本子、资金一个盘子、统计一个口子”制度,下好项目规划“先手棋”,依照项目根据规划定,资金跟着项目走,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带资金,确保所有项目实施有效、掷地有声,真正推动天柱县产业振兴,以产促收。同时严格执行《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制度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法,长期发挥效益。2022年,禅城区向天柱县拨付财政援助资金469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9项,其中产业类7个3476万元,占比74.12%;示范点建设项目2个500万元,占比10.66%;劳务协作2个353万元,占比7.52%;人才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8个361万元,占比7.69%。截至目前,2022年度东西部协作项目已实施完工17项,资金使用(拨付)比例94.77%,剩余2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3月底完成项目建设,4月份完成项目报账。2023年,天柱县东西部协作项目持续聚焦“一县一业”林下养鸡产业链,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共建,通过“一茶一鸡一药”带动山地特色产业发展,共谋划实施帮扶项目20个,涉及资金4600万元,其中劳务协作类2个,资金402万元、占比8.7%;产业协作类7个,资金2549.34万元、占比55.4%;促进乡村振兴类7个,资金925万元、占比20.1%;基础设施建设类2个,资金627万元、占比13.6%;其他项目类2个,资金96万元、占比2.1%。
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000亩,资金6000万元,共分5个项目在12个乡镇(街道)实施,目前开工率100%,完成率100%。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下达资金2748万元,目前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增活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三资”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对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营、财务管理、产业发展等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镇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镇、村两级干部500余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全覆盖。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夯实工作基础。不定期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和县财政局等部门深入镇、村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三是强化项目支持,打牢发展根基。积极融合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资金,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完成50.59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25亿元,资产49.34亿元,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258.13万亩。
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作为边远山区,天柱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很高,实施难度较大,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农村道路特别是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宽度及标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地方机耕道缺乏、太阳能路灯少、水利灌溉工程缺失、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滞后,与群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期盼仍然存在差距。
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较低,后期管护难度大。在规划设计入村实地田块踏勘时,群众对建设内容需求量大,建设标准期望值普遍偏高,期望同步建设机耕道、灌溉沟渠、农田防护堤,但该项目中央、省级补助标准亩均只有1500元,而天柱县配套资金筹措渠道窄,项目实施困难。同时无配套后期管护资金和专业管护人员,致使后期管护难度较大。
乡村产业发展短板比较突出。乡村产业发展规模不足,产值总额低、增速慢,产业辐射范围较窄,产业链短,产品品牌单一、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整体生产成本较高、收益回报低。乡村产业类项目经营模式雷同,缺乏技术创新,“一县一业”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比较薄弱,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下一步工作举措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好项目规划,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投入增长机制。充分依托现有的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补齐短板,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筹措,完善后期管护。多途径多渠道筹措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科学做好各建设点施工规划,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同时,将已竣工验收合格项目交付给受益村委会和乡镇(街道),并与受益村委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主体,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健全县内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做强做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强化创新和特色产品开发,树立品牌,增强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有机融合,激发农民就业创业主动性,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紧盯抗旱保饮水促春耕。严格落实省州抓抗旱保生产促增收工作相关部署要求,健全完善县乡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工作机制,压实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对农村供水工程和农户饮水保障情况开展全面排查,针对缺水区域分别明确县级领导、部门单位进行联系包保,强化水利工程、河道沟渠维修、抗旱物资储备调运及水源调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努力让农业不减产、农户能增收。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