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11期

【调查研究】梁河县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2023/11/03 17:44  作者:李惠贤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11月刊  阅读量: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云南省梁河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人多地少、山大坝小,发展滞后,要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道路,着力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培育富民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推进梁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  乡村振兴;梁河县;特色农业

[作者单位]  中共梁河县委党校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全县面积1136.69平方公里,辖63镇,共有62个村、5个社区、67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7万,有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5%。梁河县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烤烟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梁河县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社会综合治理。

 

梁河县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

 

强基础,补短板。梁河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强优势、利长远的项目。一是畅通路网。全县9个乡镇全部完成通乡柏油路建设,67个村(社区)全部实现通车,群众出行问题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升级水网、电网。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全县各类综合治理工程以及人畜饮水项目、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灌溉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完成了农村电网建设,全县所有自然村均实现动力通电。三是完善通信设施。全县网络运行稳定高效,网络宽带覆盖率达100%。四是巩固广播电视网。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及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农村小喇叭”等一系列工程,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打造文化活动网。目前全县共有文化活动室406个,农村业余演出队167支。所有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统一配送图书、报纸和期刊,解决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六是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和改建了公厕、户厕,设置了垃圾统一集中收集点,每个村都设有村级保洁员,截至2021年末,梁河县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级文明村、5个省级卫生乡镇、38个省级卫生村。

 

兴产业,强特色。梁河县始终把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着力稳一产、强二产、提三产,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过几年的培优做强,梁河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总产量实现12年连增,烤烟、蔗糖、茶叶等传统产业蓬勃发展;蚕桑、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千头牛场、万头猪场助推畜牧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二是工业发展成效明显。粮油加工、硅冶炼、电力等传统产业运行平稳;白花油茶、生物制药等绿色产业日渐壮大;产业园区建设从无到有,为梁河县工业经济实现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文化旅游实力不断增强。打造了南甸文创步行街、彩虹步道、九保古镇、南甸伴山温泉特色小镇等景点景区,举办了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高规格活动和高水平赛事,梁河县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1年梁河县被授予“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四是电子商务初见成效。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县级电商中心、3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建成运营。2019年,梁河县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攻难点,防返贫。梁河县近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8.32亿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住房等101333个帮扶项目。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在9511元以上。山区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50个脱贫村、793131928名脱贫人口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

 

善谋划,惠民生。梁河县过去5年民生支出42.85亿元,占比保持在51.7%以上。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43元,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梁河县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尚需补齐的短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梁河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县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短板仍需补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由于梁河县财政自给率非常低,山区、半山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特别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花大力气去进一步夯实。

 

产业不强。梁河县的乡村产业依旧是以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家庭种养业为主,仍然是单家独户、自给自足的粗放式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经济,缺乏竞争力。另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农产品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农民组织程度不高等问题也是制约梁河县产业发展的因素。

 

梁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化对策

 

产业振兴。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粮食、甘蔗、茶叶、畜牧、烤烟五大主导产业,因地因资源适度发展蚕桑、食用菌、果蔬、中药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二是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搞好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积极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布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辐射带动山区农业发展,成立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规范,减少县域内恶性竞争,打破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四是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五是用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努力做到“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突破”,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梁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人才振兴。一是培养本土人才。要善于从当地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可以重点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具有一定技能和特长的农民分别组织起来加强培训,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农业人才。二是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并给予其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政治上的荣誉,增强他们回乡创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确保农村的优秀人才回得来、留得住。三是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大学生村干部相比一般的村民,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更好的综合素质,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一些对乡村发展有帮助的知识教给农民,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

 

文化振兴。一是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梁河县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古迹遗址,诸如南甸傣族故宫、九保李根源故居、河西香云寺、勐蚌古桥等。这些古迹、遗址、建筑群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具有凝心聚力的重要内涵,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二是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阿昌族的织锦、《遮帕麻和遮米麻》叙事长诗、葫芦丝文化、老傣戏等传统技艺、民间习俗、风土人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精华,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兴旺的内在驱动力。要注重在传承中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文化市场的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延续淳朴民风。留住乡村文化的根,同时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农村精神风貌。四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深挖土司文化、阿昌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强化服务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一是加强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保持当地田园风貌,防止千村一面。要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做好示范点及示范村庄的综合规划,科学确定建设内容、方案和投资规模,分阶段推进建设。强化县、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执行责任,对违反规划的要严肃处理并问责。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凡新建农房都必须经过审批。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查处机制,坚决依法依规查处及拆除违法违规违章建筑。二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农村公厕合理布局,积极建设生态公厕,不断完善农村公厕运维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清理乡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垃圾长效治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体系全覆盖;加快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积极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同时通过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的清淤疏浚,逐渐消除村庄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措施,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同时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提升村容村貌,按照“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村庄,分步分类实施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全面实施乡村绿化行动。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农田林网、美丽庭院建设,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更需要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乡村振兴举措扎实推进。二是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以民主促进治理创新。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风貌。五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安宁是梁河最宝贵的人文环境资源。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向基层延伸,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建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