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16年末,经上级验收,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天宫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全村406名贫困人口成功越过脱贫标准线。如今,村里现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村民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村里现代文明之风蔚然形成。一个积贫积弱的贫困村何以在短短数年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新村?
天宫村“脱帽”的台前幕后,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平昌县财政局的真情帮扶,是天宫村民的奋发图强。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四川省平昌县财政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从智力帮扶入手,多措并举帮扶天宫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康。
平昌县财政局与镇村干部一起规划产业发展
产业帮扶
集体经济终破“零”
产业是活力,是动力,是破除集体贫困“紧箍咒”的法宝。
数年来,天宫村一直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里的运转完全依靠县级财政“兜底”。平昌县财政局接手帮扶后,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切实做足产业帮扶这篇大文章,让脱贫攻坚活力四射。
镇龙镇天宫村位于平昌县城北部,镇龙镇南部,距县城98公里,全村辖9个农业社,2014年前贫困户131户,贫困人口406人,有853人存在饮水困难,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68元,属国家贫困村。
2014年,该村在平昌县财政局的帮扶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不让一个贫困户出列”,脱贫摘帽,这一年该局面对全村村民做出了坚定的承诺,并在一年多后变为了现实。
抓产业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天宫村是平昌县的一个偏远贫困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贫困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为激发群众致富信心,2015年以来,在该局的帮扶下,先后组织村干部及贫困群众代表到邻近乡镇“取经”,到县域内发展好的村子学习参观,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激发“想干事、敢干事”的激情。如今,村民自发组织成立天宫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曾经荒芜的1000余亩土地上发展起核桃等特色产业。按照正常发展,在未来两年内天宫村的核桃产业将是集体收益的坚强支撑。
在村里举行院坝会,激发村民脱贫动力
“四好”标准
村美人和好风气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平昌县财政局紧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精准脱贫“四好”要求,推进优质民风民俗逐步形成。
2014年—2016年帮扶期间,财政局扶贫帮扶责任人先后70批次涉及400余人次,深入天宫村与地方乡镇人民政府一起入户调查、研究规划、制定方案。三年来,共计推进实施厕改、厨改、圈改99户,引导群众勤洗手、多刷牙,美环境、讲卫生,走健康生活路线。根据群众居住散、聚特点,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站1处,分散供水15处,发动群众修缮入户道路7000余米,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和起居环境。
村民何修德很自豪地说:“环境卫生搞好了,就连蚊子都‘搬家’了,孙娃子感冒发烧的几率也少了,全家人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吃好穿好致富了,还是共产党好啊!”
“扶智”+“扶志”
奔康不再是梦想
“扶贫,到底是扶智?还是扶志?平昌县财政局的反复斟酌研讨,最后确定把提高天宫村贫困人口自身素质作为永久脱贫的治本之策,坚持“扶智”与“扶志”并行。两年来,全村共实现教育脱贫8人,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成效。
抓培训将技术送给贫困群众。该局利用全县开办农民“夜校”的大好时机,积极对接联系县农业局农技专家,定期组织群众到“夜校”学习种植、养殖以及防疫等多方面实用技术,并结对帮扶,亲自到贫困户家中指导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培训种养殖能手。
天宫村地处偏远,学生上学极不方便,村小设学在一个老祠堂,自2015年以来,平昌县财政局协调教育局,争取项目资金50余万元,修缮校舍320余平方米,硬化操场100余平方米,同时,调剂优秀年轻教师2名。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环境,配强了师资力量,为后续“扶智”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该局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助学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和体育用品,鼓励孩子们树立志气,努力学习。
平昌县财政局始终坚信,教育扶贫承载着贫困家庭的脱贫梦,从娃娃抓起,解决了孩子们受教育问题,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
“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能让贫困家庭彻底摘掉贫帽。”我们坚信,到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不再是梦想。因为帮扶依旧还在,一份历史答卷仍在书写。
王星海 文/图
下一篇:以新型果业打开水果销路
关注官网微信